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2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91、92、9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独立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突出多样性算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的算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口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清新的早晨,沉睡了一夜的小岛醒了,清清的水,绿绿的树,小岛多美呀!听!是谁在唱?(小鸟)你想去这座鸟岛看看吗,(想)巧极了,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正要去呐,我们看看去,好吗? 二.教师引导主题图数学信息 1.码头上的人真多呀,你看到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了吗? 2.二年级有几个班?(四个)你怎么知道的?(看班牌) 3.每个班有多少人?(23,31,32,39) 4.所有的同学坐一条船坐的下吗?(坐不下)为什么?(因为一条船最多能坐68人) 5.你怎么知道的?(船上写着限乘68人) 6.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68人以下可以,68人以上不行。) 7.四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大约120人,因为120比68大的多,所以四个班同坐一条船坐不下) 8.不能一起乘坐一条船,他们会乘坐几条船,小朋友们能猜一猜吗?(2条? 3条?…) 9.他们究竟要乘几条船呢?小朋友们,你想知道苗苗小学的老师是怎样让小朋友们乘船的吗?(想) 那就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三.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不进位加法 1.二(2)班的小朋友先上了船,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上船,站在岸上的老师问: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2.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算式: 23+31=(课件出示) 3.你是怎么算的?(预见) 23+31=(1)1+3=4 20+30=50 50+4=54 (2)23+30=53 53+1=54 …… (二)进位加法 1.小朋友们,小精灵想知道:二(3)班和二(4)班合乘一艘船坐的下吗?谁来告诉他? 引出算式:32+39=(课件出示) 2.你是怎么算的? 32+39=(1)2+9=11 30+30=60 60+11=71(课件出示) (2)32+30=62 62+9=71 (课件出示) 因为71人超过了68人,所以不能同乘一条船。 四.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一)不退位减法 1.一条船最多可以上68人,二(1)、二(2)班一共上了(?)人,这条船还可以上人吗?*(可以) 2.还能上几人? 引出算式:68-54= (课件出示) 3.你是怎么算的? 68-54=(1)8-4=4 60-50=10 10=4=14 (课件出示) (2)68-50=18 18-4=14 (课件出示) (二)退位减法 1.小精灵还想知道:二(3)班上了14人后,还能上多少人? 引出算式:32-14 (课件出示) 2.你是怎么算的? 32-14= (1)心里列竖式 (2)32-14= 32-10=22 22-4=18 …… 3.口算练习 在不知不觉中,小朋友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点出本课时知识课题)的知识了,还找到了不少好算法。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参加一个摘星星活动:给你一分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口算,当音乐响起时开始口算,音乐停止时,停下手中的笔。(课件出示做一做6道口算题,随之响起一分钟的轻柔音乐) (关注所有的孩子,尤其要关注没有摘得6颗星的孩子,真诚的评价鼓励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帮助其树立信心。) 五.选择乘船的优化方案 小朋友们,要想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让我们继续关注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 1.二(3)班(14)人上了船,还剩(18)人,剩下的人和 二(4)班的同学还要坐几条船?(1条船) 2.为什么? 引出算式:18+39=57 剩下的人只要坐一条船。 3.原来,苗苗小学的小朋友们是这样乘船的:一共需要两条船。 第一条船坐68个小朋友,第二条船坐57个小朋友。你猜对了吗? 4.第一条船还能上老师吗?(不能)老师们只能上(第二)条船了。你觉得这样乘船合理吗?(引起小朋友的争论) 5.小朋友们,现在离开船的时刻还有一段时间,不如我们来和苗苗小学的老师换换角色。如果让你来当小老师,你能想出更合理一些的办法吗?(学生讨论) (学生们可能会从安全、师生感情、同学友谊、乘船限乘条件等因素出发,考虑出比苗苗小学老师们更加合理的方案) 预见方案:(1)、(4)两班合乘一条。 (2)、(3)两班合乘一条。 让学生说一说。 六.结束 小朋友们的办法真不错,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让我们和苗苗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去鸟岛吧!(课件出示鸟岛美丽的风光。)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环保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2页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变绿了,小树也发芽了。同学们想去春游。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去春游,他们要坐船去。
(出示主题图)现在,老师遇到一个难题:有4个班怎样坐船合适呢?"限坐68人"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回答。
如果两个班同学坐一条船,怎样安排呢?
小组讨论,拿出方案,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3+31 39+32 39+31
39+23 32+31 32+23
二、自主探究。
1、方案很多,哪个合适呢?计算出结果,并算一算你是怎样计算的。
计算23+31的方法:
①3+1=4,20+30=50,50+4=54。
②23+30=53,53+1=54。
③20+31=51,51+3=54。
计算39+32,应该怎样计算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与第1题相似。
方法很多,自由选择,算得又对又快就行。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他几种方案。
39+23 32+31 32+23 39+31
讨论:那些方案合适?为什么?
3、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 两位数
如果将这6道题分类,你怎么分?
有两类:一类是进位加法,一类是不进位加法。
4、1班和2班同乘一条船,还能再上几人?怎样列式?
68-54=
3班上了一些人后还剩下多少人? 32-14
怎样计算?独立完成,交流不同的算法:
68-54=
①60-50=10,8-4=4,10+4=14。
②列竖式计算,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③64-54=10,10+4=14。
4、全课小结。
三、应用拓展。
1、计算。
53+36= 37+54= 34+26=
75-65= 82-64= 56-35=
2、完成做一做。
3、完成练习第1-3题
4、开放题。买东西。
儿童商店
熊猫23元 篮球18元 台灯53元
地球仪25元 小汽车36元 闹钟19元
选择你喜欢的两件商品,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如果有50元可以买哪几样商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2页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学校有篮球42个,排球35个,网球28个。
1、篮球和排球一共有几个?
42+35可以这样想:42+30=72 72+5=○
40+30=70 2+5=7 70+7=○
2、篮球比网球多几个?
42-28该怎样计算? 42
-28
14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二、想一想,算一算。
24+50+2=○ 32+40+7=○
24+52=○ 32+47=○
85-60-3=○ 74-50-7=○
85-63=○ 74-57=○
三、直接写得数。
35+54=□ 42+57=□ 23+69=□
68-47=□ 75-39=□ 91-69=□
四、完成练习十九地3、4、5题。
五、开放题。
小淘气套中了两个,共得到42分,他套中的可能是那两个?
35 13 15 29
27 24 7 18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计算题。
97-43= 52+16= 34+56=
25+36= 44-19= 82-37=
以97-43和25+36为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在○填上>、<或=。
37+42○90 83-57○55
81-67○24 63+19○83
20○77-58 95○49+47
三、出示主题图。
色拉油24元 火腿肠15元
烤鸭18元 蛋糕16元
1、买一只烤鸭和一壶色拉油一共用多少元?
2、有40元可以买什么?应找回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
四、填数。
62= 25=
48= 37=
35+ 54= 86- 68=
27= 54=
六、开放题。
怎样调换,两边的重量才会相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的迁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1、口算比赛。
34+23= 48+35= 65-24=
72-36= 98-45= 42+56=
2、笔算比赛。
35+63= 79-56=
28+57= 93-66=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给大家说一说。
提问: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
2、计算:180+340=
先独立解答,再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1:18+34=52,所以180+340=520。
算法2:100+300=400,80+40=120,400+120=520。
算法3:180+40=220,220+300=530。
算法4:笔算,列竖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这么多方法计算出来了,还会列竖式笔算出来。怎么笔算的哪?试着想一想,写出来:
板书: 百十个
1 8 0
+3 4 0
5 2 0
质疑:谁能提出问题?
为什么百位上不写4,要写5?
笔算是要注意什么?
3、看主题图提出减法问题: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几个?
计算340-180=
先独立解答,再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1:34-18=16,所以340-180=160。
算法2:340-100=240,240-80=160。
算法3:340-200=140,140+20=160。
算法4:笔算,
板书: 百十个
3 4 0
_1 8 0
1 6 0
质疑:为什么百位上是2-1
4、练习。完成做一做第1题。
5、总结:今天学的题目与以前学的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进行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①相同的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算起。
③笔算加法,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减法,哪一位不够要向前一位借一。
三、应用拓展。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2、植树问题。去年植树350棵,今年植树280棵。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
3、完成练习二十第1、3题
4、开放题。
少年宫○ 小明家○
小明从家到少年宫有几条路可以走?怎么走最近,为什么?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8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知道矿泉水瓶可以回收吗?矿泉水瓶是用塑料作成上午属于可回收物质,可以回收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级一班一个月来回收矿泉水瓶子的情况。出示主题图。
收集矿泉水瓶子的情况
第一周180个
第二周34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二、自主探究。
1、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学情预测:
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第四周比第三周多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
哪一个问题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现在就来解决它。
2、解决问题,培养估算能力。
第三周、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怎样列式?
板书:192+219=
不计算,估一估得数是多少?
小组合作讨论,再交流,汇报各自的估算方法。
①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
②192接近200,219接近200,200+200=400
③192接近190,219接近200,190+200=390
教师要肯定每一种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
估算方法:
在估算时,可以把书3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提问:如果没收集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有可以送一次?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①500-410=90
②500-400=100
③500-390=110
3、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一个月能收集这么多矿泉水瓶,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讨
论,适时进行环保教育。
三、应用拓展。
1、估一估,连一连。
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2、估算。
583+417= 719+179
631-409= 529-247=
3、解决问题。
①北京到大连,飞机票620元,火车票147元,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
②一本书又37页,看了14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③电风扇245元,电饭锅187元,妈妈有400元,够吗?
4、开放题
调查你的家庭收入:爸爸月收入( )元,妈妈月收入( )元。
每月的家庭开支情况。节余情况。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100-101页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过程 】
一、估算。
583+428= 619+168
731-4008= 529-259=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算一算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比原来便宜了多少钱?
VCD机 吸尘器 电视机
原价:623元 原价:623元 原价:623元
现价:489元 现价:489元 现价:489元
三、把这些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成一行。
500-220 271+620 340+580 960-340
四、算一算,填一填。
360 490
710 +280= 800 -270 =
220 320
五、想一想,算一算。
○+130=320
□-80=240
○+□=( ) □-○=( )
六、完成练习二十第9-12题。
七、开放题。
小小图书馆今日借书情况
种类故事书 连环画 科技书
原有247 202 125
借走129 104 118
1、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几本?
2、故事书、连环画和科技书大约各剩下多少本?
3、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4、让学生进一步让学生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万以内数的读写。
2、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教学难点 :
1、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2、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教学过程 】
一、口算练习。同桌轮流出题练习。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23+69= 62-18="为例说一说口算过程。
二、计算下面各题。
650+340= 730+480= 390+250=
840-650+340="为例说一说计算方法。笔算是要注意什么。
板书:①相同的数位对齐。
④从个位算起。
⑤笔算加法,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减法,哪一位不够要向前一位借一。
三、解决问题。
1、一年级有197人,二年级有201人。小剧场有400个座位,估计一下,两个年级一起看木偶戏能不能坐下?
2、张老师买一张写字台用了182元,买一个书柜用了216元。一张写字台比一个书柜便宜多少元?
买一张写字台和一个书柜大约需要多少元?
3、饲养场养鸡420只,养鸭390只。养的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
四、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3题。
五、开放题。
估算一下,500元够买哪两样商品?
手表197元 台灯244元 电饭锅285元
手机398元 电风扇321元
课题:应用题的对比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
(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什么?
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
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
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
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填空(课本).
(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随堂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
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
布置作业
1.有手风琴76架,电子琴比手风琴多18架。有多少架电子琴?
2.有电子琴94架,手风琴比电子琴少18架。有多少架手风琴?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56=101
56+45=
101-56=
101-45=
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
二、新课
1.教师: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
用屏幕显示教材第27页第一幅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问:这个买东西的过程中包含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1)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付多少钱?
(2)妈妈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请同学们独立列式并计算。
出现第二幅图画,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
教师:谁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加、减法的验算。
2.用屏幕显示例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135+48=183(元)135
+418
183
教师: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3.反馈练习:第2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通过验算看出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七第1题中的四道加法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本P91~105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 :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
1、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准备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50+70 300+600 800-400 30+40
200+700 600+400 80+90 80-30
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
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
2、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设计意图】: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斑有23人,
二年级二班有31人,
二年级三班有32人,
二年级四班有39人。
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去寻找有用信息,收集信息,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重点是口算方法。
(4)选择书上例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
23+31=
(5)互相交流算法。
3+1=4 20+30=50 50+4=54
23+30=53 53+1=54
31+20=51 51+3=54
(6)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
(7)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醒:注意进位!
(8)引导完成。
(9)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
(10)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
32-10=22 22-4=18
强调退位在头脑中算。
四、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练习十九第1题。
2、练习十九第2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掌握。
拓展性学习
1、练习十九第5题
2、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五、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练习十九
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
教学目标 :
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师准备:
练习十九第3题和第8题的主题。
教学过程 :
一、准备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算一算”。
巡视、辅导。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
二、学中做
1、组织活动1——买东西。
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1)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汇报看见的东西和价钱。
(2)列式计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提出要求:
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2、组织活动2——篮球比赛。
出示练习十九第8题的主题图。
(1)你看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买东西的活动,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
三、做中学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说意图。
(2)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题。
(1)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
(2)解决书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
3、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
引导读题、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日记的填写。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教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教学内容:
课本96页例3。“做一做“第1、2题中加法,练习二十第1、2题加法。
教学目标 :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
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 教材第96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
5、订正算式。
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
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2、提出要求:
(1)先独立计算。
(2)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3、组织学生汇报。
用口算。因为18+34=52 所以180+340=520
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3+1=5
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
口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
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题中有关加法的练习。
2、 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1)说说图意。
(2)根据图上问题列式计算。
(3)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计算。
五、拓展性学习
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
第四教时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
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难点 :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教材第98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 :
一、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新知研讨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 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 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192+219=200+200=400,192+219=190+220=410
5.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6.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
四、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几百几十的加、减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4、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
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
教学过程 :
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650,200,160,280,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 60+200-160+280-450,集体评价订正。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大屏幕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 上台板演。
(2)集体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评价订正。
三、技能训练。
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
先让学生独自估算,将结果写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引导其它学生评价该生估算是否合理,使学生理解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2.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
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
(2)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
大屏幕出示第12题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掌握。
四、练习总结 。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 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 们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
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 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详细介绍: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579=375=674=
149=355=486=892=
87=76=58=46=
95=75=38=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892=755=
1535=971=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653+2185+924=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连加
682=579=3+75=67+8=
149=354=486=896=
87=76=58=46=
95=75=38=47=
96=55=39=28=
例6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
课题:应用题的对比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
(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什么?
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
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
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
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填空(课本).
(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随堂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
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
布置作业
1.有手风琴76架,电子琴比手风琴多18架。有多少架电子琴?
2.有电子琴94架,手风琴比电子琴少18架。有多少架手风琴?
板书设计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但听前任老师说,这些题目他们在二年级学习时都已经有所渗透过,所以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还是充满了信心。
但第一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
而今,一个单元上完了。中午,让学生独立做了一篇同步练习上的配套作业。批阅完,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今天作业,50人中抄错数字的有12人,其中竖式正确,横式上写错的2人。横式正确,列竖式时抄错的有3人,其余7人均是直接抄错数字)。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接下来将学习测量单元了,但是计算教学看来还应常抓不懈,但愿有了以上几方面的认识为基础,以后几个单元的计算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本P91~105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 :
根据具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克和千克》篇1黑河市嫩江县第四小学团队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通过实际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3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课堂实录篇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3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认识时间》师:我把...
克和千克篇1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克和千克的认识。学习目标:㈠知识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
退位减篇1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教学目标: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退位减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个...
《认识线段》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初步,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
二年级上《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1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二3~6题。教学目标:1....
二年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篇1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
口诀求商篇1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题,课本想想做做1~5题[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掌...
克和千克的认识篇1课题课时班级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9的乘法口诀》第二课时篇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用9的口诀计算9的乘法算式。2、能...
排列组合篇1数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探索、交流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过程。2.了解、探索排列组合问题的思想方...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