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 退位减(通用14篇)

退位减(通用14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33

退位减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教学目标: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退位减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18页内容:                                    编号任务回答1竖式如何对位? 2从哪一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4提醒同学二、课堂学习1.小组先初步交流课前学习内容。2.汇报,全班互动。3.小结:用竖式计算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三.练习1、做一做p19第二题2、p20第5题。四、检测竖式计算:  62-17    72-25       60-36

退位减篇2

课题:不退位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42-2079-6

85-4067-31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6个○表示6个十;个位上5个○表示5个一,读作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99-8=70-40=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例165-3=62例2 65-23=42

探究活动

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

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

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退位减篇3

教学内容:p24例2,例3p25-26练习六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早上,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早点.一块蛋糕加一袋牛奶共花了6元.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得出:先去附近把100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4元,我还剩90+4=94元.将100-6列成竖式再回顾一下思维过程.

二,新授:

1,教学例2:507-348=

(1)学生尝试计算.

(2)分析:要从十位上退1,可十位上是0,怎么办十位退1后剩几百位上为什么只剩1

(3)想一想:计算上与517-348有什么不同

(4)笔算702-564,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教学例3

(1)出示例3:500-185=

一,你会计算吗你有几种算法学生自主探索求差的方法,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算法.

500-185=315

①500②185+15=200③185=100+85

—185500-200=300500-100=400

315300+15=315400-85=315

(3)试一试:800-695=

3,比较两题计算上的相同点,小结并揭示课题.

三,反馈练习

练习六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运用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表扬正确率高的同学.

四/小结

退位减篇4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68页例2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你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1)出示67页例1中的挂图

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加上帝的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钱?”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从图上你还能知道什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

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72-7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

你知道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2、摆一摆:

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3、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p74第4题

三、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教学反思:

退位减篇5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8---p19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65-28=        66-49=

退位减篇6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42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42根小棒.

教学步骤 

(-)铺垫孕伏

1.指名回答

13-9=17-8=32-5=

15一7=14-6=40一3=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l)出示例3。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想一想,42-28该怎样列竖式呢?指名板演,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列竖式?(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怎样从42根小棒中减去28根?

引导学生明确:

①42根小棒中只有2根单根的,减去8不够减,可以把4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有的2根放在一起,共剩下4根单根,从整捆的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②打开一个整捆的,成为10根单根的,把原有的2根和10根合在一起,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2个整捆的,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③先把42分成4捆和2根,2减8不够减,再把4捆小棒分成3捆加1捆,把其中的1捆打开,成为10根单根的,10加原有的2是12从12中去掉8根,还剩4根,然后从剩下的3捆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3)竖式的写法.

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的10个一,借过来的10个一要和个位上原有的数加在一起算,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坚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3页例3,填上得数.

2.反馈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3页“做一做”.

想一想: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要算15减7.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教学例4.

(1)出示例4,让学生列出竖式.

(2)想一想: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要算10减3得7

(3)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例4,填空.

4.反馈练习:完成教科书第84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见减几?然后计算.

5.总结法则.

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l)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随堂练习

1.判断是不是退位减法.

2.练习十九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然后再把错的改正过来.

师: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

(l)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是十几减几,要细心算对.

(2)从十位上退1后,不要忘记在十位上减去1.

布置作业 

1.54-27=66-49=35-18=

43-37=72-9=87-38=

2.被减数是53,减数是37,差是多少?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例342-28=14例470-63=7

笔算两位数减去,要记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退位减篇7

507-348,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十位先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个位10个1。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就是“0”。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不借住情境,让学生直接做纯计算的复习题,然后由复习题517-348,被减数从517到507,学生对这个变化并没有在实质上进行关注,但却引起了学生计算上新的飞跃。教师抓住从1到0,引导学生思考1和0到底有什么区别?学生发现1是有,0是没有,从有到无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从1到0带了了计算上的新问题。但这里教师的问题是:“0特别在哪里?”这样的提问是否指向性不够明确?

2、抓住关键问题。

很多老师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一遍遍地反复说算哩,说计算过程是肯定的,关键是怎么说?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有效的课堂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

3、500-348

引导学生发现:减数与差末尾凑10,中间凑9。学生发现规律是否就是真正理解,学生可能会不知其所以然。问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为什么要末尾凑10,中间凑9呢?不断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两个“0”是不同的,中间的“0”尽力了“借”与“被借”两个过程,而末尾的“0”只有借的过程,明确算理。

4、怎样的板书书写形式更能让学生理解

一般是在竖式上写出借与被借的关系。

她的课的板书是个位:17-8=9

十位:9-4=5修正后:10-1-4

百位:4-3=1

强调十位上的0为什么会变成9。

5、有比较性又可以增进理解的题目出现在练习中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练习当中穿插可以进行比较与辨析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中间有0之后出现一组练习,前面三道是个位不够减需要连续退位的,而最后一道题目是705-245,让学生发现不同,进行区别辨析,明确中间有0变成9是个位不够减的连续退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退位减篇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4例2和练习十六1、2、6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能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

2、指名板演

3、用任意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

展示算法多样化

估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完成

指导竖式计算,说计算方法,板书竖式计算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认识:

十位是0就要先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借1给个位当10再减最后集体交流

3、小结

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练习六1、2题

退位减篇9

教学内容:教材53~54页例1、例2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万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初步认识差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和,并学会利用这一规律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口算:50-20700-600

口算时说出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560-200560-2056-2

提问:这三道题减去的200、20、2,各要从哪一位上减,为什么?

3、笔算:76-5248-4

说一说两位数减法的笔算要怎样算?

引出:用竖式计算万以内的减法,也要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

二、新课

1、 例1,板书978-326=

提问:(1)978里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326呢?边提问,师边板书百十个。

(2)怎样列竖式?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3)从哪一位开始减起?得数是多少?

2、 教学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1) 例1里的差加减数和,是怎样的算式?(652+326)

(2) 让学生算一算,观察和例1的联系,引导学生得出:

差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

3、 利用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的规律,可以验算算得对不对。就像例1,算出978减326的得数652,要检查做得对不对,就可以用差652加减数竹26,结果等于被减数攵8,说明例1算对了。现在我们来计算例2,并用这样的方法验算。

4、 教学例2

(1) 出示例2。提问:这道题竖式怎样列?怎样算?

(2) 根据前面的规律,怎样验算?指名学生板演。

(3) 提问:这里差加减数物结果等于前面的哪个数?说明前面减法算得对不对?

(4) 说明:验算时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证明前面的减法算对了,就把减法竖式里减出的差写在横式上。

(5) 指导在原式上验算。

减法的验算也可以利用原来竖式,把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得到被减数和。像例2,就可以在原来的竖式上用差加减数和(在竖式这边画箭头、写加号)来验算:1加4得5,0加3得3,5加2得7,2加0得2。验算结果,加减数等于被减数和,说明原来算的是对的。

说明:如果题目里要求验算的,要在原来竖式右边列出竖式来验算。如果不要求验算,就利用原来的竖式验算,看算得对不对。

小结:笔算减法的竖式要怎样列,从哪一位减起?笔算减法要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 做“想想算算”第1题,让学生做在书,然后集体订正。注意提问第二小题千位上得几。

2、 做“想想算算”第2题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做在书上。

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原来减法算得对不对?

3、 做练习十一第1题前面两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后两题,第2、3题。

退位减篇10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说清算理

二、教学重、难点: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向百位借一作10,再从借来的10中借1给个位做10,十位剩下9,再减。

三、分层目标:

上限:能熟练、正确地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下限:能在教师、同伴的帮助下,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暑假里,小林和妈妈逛商场看中了一台照相机

原价:505元,

现价:367元

(1)妈妈要小林想一想便宜了多少元?

(2)妈妈拿出400元,该找回多少元?

该怎么想呢?

学生口头回答算式505—367400—367该怎么算呢?

[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分步出示问题,再逐一解决]

(二)展开学习

1、老师提供这样的学习建议:

独立思考、计算——用学具(拨珠),说清算理——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学习建议听明白了吗?

2、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怎么办呢?

借助拨珠演示,从百位退1作10,再从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十位只剩下9,个位15—7=8,十位9—6=3。

[课堂上并没有使用学具拨珠,"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确实很抽象,但是有前面退位减法的积累,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当个位不够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再向百位借"的算理.在(2)班通过演一演,(1)班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还用全班看板书说,同桌互说,尽可能让学生把算理理解到位,并能熟练计算.从后面练习上看,效果是有的,但是说算理就花去的大半节课,以致后面的练习无法完成.

演一演:选出6名学生,每生手拿一张数字卡片.师创设情景:森林中,小兔家的小宝贝们今天学习了笔算连续退位减法的本领.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它们学得怎么样……

个位:我用5-7,不够。怎么办呢?(转向十位)你借我1个当作10吧!

十位:我是0,可我也没有啊?怎么办呢?有了!(转向百位)你借我一个当10吧!

百位:好的。

十位:10+0=10。我现在有了,各位我借你1个当作10吧。

个位:谢谢。10+5=5,15-7=8。差的个位上写8。

十位:我向百位借来后,本来有10的,被个位借走1个,还剩9。9-6=3,差的十位写3百位:我原本是5,被十位借走1后是4,4-3=1。差的百位上写3。

生齐说:505-367=138

学生兴趣很浓,但组织有困难的。幸而在前面“连续进位”时,已经让学生演练过。效果不错!]

4、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这有几封数字信,你能帮我投到正确的邮筒里去吗?(118邮箱、460邮箱)

305—187705—245702—584403—2851048—5882051—1349(隔位退位)该怎么做?[没有完成]

5、400—367该怎么算呢?怎么退位呢?

★(十位上是0,向百位退1做10,再从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十位只剩下9,个位10—7=3,十位9—6=3。)

还可以怎么算?

400—300=100100—67=33等等

看谁说得好,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用口算的比较多,但没有出现例题中差补的算法。

课堂小结:你想提醒同学们在计算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

组织学生自学例2和例3。]

下课……

6、运动会上正举行800米跑步比赛,第一名705米,第二名678米,第三名567米,第四名488米,

(1)第一名离终点还有多少米?第二名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2)第二名落后第一名多少米?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行解决。

7、游戏:扔骰子:

扔一扔,骰子的上下面差是多少?(几个人在一起玩,算对的人赢,加一分)

700

80590104084608

反思:为了让学生能很扎实得掌握算理,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在探究算理和说清耗去大量的时间。而教材中对计算法则已不做全面呈现和强调,不知我对算理的强化是否与课程理念有所悖逆呢?

退位减篇11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课题一     十几减九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 导入  :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 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 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      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    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 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 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 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 布置:

板书设计 :

十几减9

15-9=6    16-9=7     13-9=4    14-9=5

11-9=2    18-9=9     17-9=8    12-9=3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

教学目标 :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难点 :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 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 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

(3) 在书上填写。

2、 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

(2) 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

(3) 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 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 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

(2) 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

(3) 连线,小组订正。

4、 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 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

(2) 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 学生在课堂作业 本上写算式。

(4) 教师面批面改。

6、 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 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 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

(4) 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 布置:

板书设计 :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 )=12      9+( )=18        9+( )=15

9+( )=11      9+( )=13        9+( )=16

9+( )=14      9+( )=17        9+( )=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 本上)。

9+4=      12-9=      13-10=

14-9=      18-9=      15-9=

17-9=      11-9=      16-9=

三、练习二7、8题。

1、 第7题。

(1) 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自己练习。

(3) 全班一起订正。

2、 第8题。

(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 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 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

(4) 学生在书上填写。

(5) 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 布置:

板书设计 :

十几减9

2、12-9=3         6、16-9=7(个)

15-9=6

课后小记:

课题四    十几减几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7+8=            7+6=            15-9=          

6+8=           5+7=            5+9=          13-9=          

18-9=          14-9=            17-9=         16-9=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 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 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 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 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 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

(1) 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2) 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

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 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 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

……

6、 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 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 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 布置:

板书设计 :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退位减篇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P23页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系统的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具准备:

写算式的小卡片(数量为全班人数的一半)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火车游戏,口算练习

7+8 5+9 6+8 

4+9 5+7 9+3

13-9 16-7 14-6 

15-8 12-4 18-9

二 、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 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个小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准备的写减法算式的小纸片只够一半,怎么办啊?”

有的同学大方的说自己不要了。(这显然不是老师的本意。)

“可是,老师又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练习,怎么办呢?”(师面露难色)。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位共用一份。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两人一组),(他们带着一种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的快感跳入了老师设下的圈。)

“要把表上的算式一道不拉的写在这些卡片上,你们打算怎么写呢?”(步步引导)

同位不由自主的商讨起来,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生1:“我写11减几的,他写12减几的,我写13减……他写……”

师:“你写被减数是单数的,他写被减数是双数的,注意不错。”

生2:“我写减9的减8的减7的,剩下的他写”

师:“你写减数是单数的,他写减数是双数的,也合理。”

(老师为他们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提示同位都较差的小组)

生3:“我写横着前三行,他写……”

生4:“我写竖着……”

生……

学生各个踊跃的汇报自己的打算,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2.分工合作 自主探索 

学生开始分工完成表格里的算式。

陆陆续续的完成了,同位中有一个没完成的,我都没检查,这样必须照顾到对方才算完成。在前几个组单个同学被老师拒绝后,后面的组自发的帮起反应或速度较慢的同学。

(慢慢的小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首先完成的就在自己小组的下面化上对号(哪组最多哪组就是最后的获胜者,全班按照座次分成三个小组,这样利于增强学生由两人一小组到几人一大组的集体荣誉感)

等同学们写完,黑板上的对号也渐渐的拉开了距离,激起了同学们的斗志。

3 面向全体 分层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完成的很快,那么我看看谁发现了表上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规律性。

学生根据刚才两人分工完成的算式找出其中的规律。

“那么同学们打算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出来呢?”

生1:“我找卡片他排。”

生2:“我摆11减几的,他摆12减几的……”

学生有了刚才的分工经验,很快的用到了此处。

学生们在我的一声令下,开始了紧张又认真的排列。

(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于反应较慢的小组作提示性指导。)

学生很快的完成了,黑板上的对号又有了新的变化,学生也有了新的想法,期待着老师提出新的要求,以改变对号的多少,(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位互相拿卡片提问,一问一答再互换,直到每人都算完 一遍表里的算式,为下一步的排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 小组合作 操作记录

师:“下面再按得数一样的有规律的排列一遍”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学生进行新的排列。

教师加强巡视,主动参与小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小结

找没有同位可合作的同学谈体会,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进行有导向性的小节,宣布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反思: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一、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习,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习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二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_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三、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以教材所提供的”减法表”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再加工,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识,从中逐步提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课时,学生们已经在不断的合作中三次“加减了这张退位减法表”,充分的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有一学生没有同位,摆的较慢,从他艳羡的目光中,同学们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胜利的无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无一漏网,无一不时刻备战,无一不以对号荣辱与共,教师也尝到了事半功倍的乐趣。

退位减篇13

教学内容   浙教版数学第五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      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掌握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      通过活动的体验,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及增强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知

1、 电脑演示情景:前年夏天,潘老师家花了3120元钱买回了一只1、5匹的美的空调。今年夏天,潘老师家又买回了一只1、5匹美的空调,价格是1980元。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归纳整理。

3、导入  新知    3120–1980

二、探究新知  领悟算法

1、独立尝试计算3120–1980,遇到困难可以求助旁边的同学。

2、把自己的算法与同伴交流。

3、投影展示成果

(1)投影学生的算法,并指名说说算理。

(2)达成共识后讨论连续退位减法的关键是什么。

4、同学们通过合作,计算出潘老师今年买空调的钱比前年买的少了1140元。从这个信息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独立计算

1、课件演示:今年夏天,潘老师家买了一台空调花了1980元,还买了一只价值498元的

微波炉,买空调比买微波炉多花多少元?

2、独立做一做。

3、投影反馈学生作业 。

4、比较两题,你发现了什么。(万以内的减法  连续两次退位) 

四、活动体验 寓练于乐

1、数学门诊部

9 1 2                    5 2 1 6

-6 4 3                  -3 5 4 0

2 7 9                    1 6 6 6

2、选择礼物(每件礼物上都有一道数学题,做对了才可以取走礼物)

一张贺卡 一束鲜花    一封信     一张画

527-348   4720-651  8216-7493  6573-3890

四、回顾全课    揭示课题

这节课就快结束了,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这堂课内,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你能为这节课的内容添上一个课题吗?生说后,师板书课题。

五、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回家调查一下,家里的冰箱和彩电的价格,算一算它们相差多少元?                   

退位减篇14

教学内容:教材53~54页例1、例2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万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初步认识差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和,并学会利用这一规律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口算:50-20700-600

口算时说出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560-200560-2056-2

提问:这三道题减去的200、20、2,各要从哪一位上减,为什么?

3、笔算:76-5248-4

说一说两位数减法的笔算要怎样算?

引出:用竖式计算万以内的减法,也要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

二、新课

1、 例1,板书978-326=

提问:(1)978里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326呢?边提问,师边板书百十个。

(2)怎样列竖式?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3)从哪一位开始减起?得数是多少?

2、 教学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1) 例1里的差加减数和,是怎样的算式?(652+326)

(2) 让学生算一算,观察和例1的联系,引导学生得出:

差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

3、 利用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的规律,可以验算算得对不对。就像例1,算出978减326的得数652,要检查做得对不对,就可以用差652加减数竹26,结果等于被减数攵8,说明例1算对了。现在我们来计算例2,并用这样的方法验算。

4、 教学例2

(1) 出示例2。提问:这道题竖式怎样列?怎样算?

(2) 根据前面的规律,怎样验算?指名学生板演。

(3) 提问:这里差加减数物结果等于前面的哪个数?说明前面减法算得对不对?

(4) 说明:验算时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证明前面的减法算对了,就把减法竖式里减出的差写在横式上。

(5) 指导在原式上验算。

减法的验算也可以利用原来竖式,把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得到被减数和。像例2,就可以在原来的竖式上用差加减数和(在竖式这边画箭头、写加号)来验算:1加4得5,0加3得3,5加2得7,2加0得2。验算结果,加减数等于被减数和,说明原来算的是对的。

说明:如果题目里要求验算的,要在原来竖式右边列出竖式来验算。如果不要求验算,就利用原来的竖式验算,看算得对不对。

小结:笔算减法的竖式要怎样列,从哪一位减起?笔算减法要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 做“想想算算”第1题,让学生做在书,然后集体订正。注意提问第二小题千位上得几。

2、 做“想想算算”第2题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做在书上。

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原来减法算得对不对?

3、 做练习十一第1题前面两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后两题,第2、3题。

退位减(通用1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