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13课“一国两制”统一祖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汪辜会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八项主张。
⑵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⑶运用: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和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关于中国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
⑵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⑶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⑵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七子之歌》使学生回忆澳门回归的历史。点明澳门能够回归祖国,是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一国两制”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于解决中国台湾问题,它有什么积极的指导意义呢?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背景
1、《告台湾同胞书》: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中国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
2、邓小平讲话:解放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回归
【共同探究】和平解决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和平解决的道路应该怎样走下去呢?
(二)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共同探究】什么叫做“一国两制”?(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当一国两制的构想被邓小平提出时,整个世界都被这个具有创造性的想法震惊了。
【共同探究】为什么“一国两制”这么让人们惊讶呢?
(三)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完成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中国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中国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香港的回归
【共同探究】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这颗“东方明珠”。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收回香港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香港的实际终于成熟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