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气 温

气 温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天气、气候、气温、平均气温等概念以及气温测定的基本方法;掌握大气的受热及海陆受热的差异等原理。

2.通过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大气热状况的方法。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天气、气候、平均气温等概念以及大气受热原理,难点是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气候现象。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①日平均气温;②×地×月日平均气温统计表;③大气受热示意图。

实验(可选作):沙与水的受热与冷却。用具:两个聚光灯(或台灯)配200瓦灯泡,两个玻璃器皿、水、沙土、温度计、计时器。

教学提纲

一、天气与气候

二、气温与气温测定

1.气温与气温测定

2.平均气温与气温极值

三、大气的受热原理和气温的垂直变化

四、水陆受热的不同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我们日常听到的“天气预报”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气温、阴晴、风力等。)

天气预报是预报每天的天气状况,与我们说的气候有什么不同呢?

[指导同学阅读]读教科书第41页,做练习“想一想”

[教师总结]天气和气候都是描述某地区的大气状况。但时间长短不同。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如阴晴、冷热。气候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平均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天气的概括和综合。

我们研究和认识世界各地的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认识。今天先来讲述气温。

气温(板书)

一、天气与气候(板书)

二、气温与气温测定(板书)

你知道什么是气温吗?气温是怎么测定的?

1.气温与气温测定

[教师讲述]我们时时能感受到大气的冷与热,也就是说,大气是有温度的。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如4℃读作四摄氏度,-5℃读作零下五摄氏度。

[提问]测定气温要使用什么工具?(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现在我们来测一下教室内温度。(教师教学生正确的读数方法,并叫几个同学读出教室内气温数值。)

[教师讲述]由于一天里不同时间的气温不同,所以要多次观测气温,才能知道气温的状况。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三次:一般在北京时间7时、13时、19时。根据各地的情况和需要,观测的次数和时刻可以不完全一致。

过渡在描述气温状况时,经常要用的是平均气温与气温极值。

2.平均气温和气温极值

[展示投影片]日平均气温(教材第42页图4.3)。

[提问]这一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各是多少?计算出平均值。(7℃、14℃、12℃、3℃。平均值为9℃)

[教师讲述]一般,我们把一日内的几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称为日平均气温。我们把一个月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称为月平均气温。我们把一年内每个月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叫年平均气温。

[展示投影片]×地×月里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统计表。

[练习]计算该地×月的月平均气温。

[教师讲述]气温极值就是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陆地每天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以前。一年当中,世界大多数地方月平均最高气温(指陆地上),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在l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一日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气温的日较差。2页,当前第1页12

气 温.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案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 教学片断:气压和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设计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2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 2. 3 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 第四节  气候特征2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 经度的划分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