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24
一、激趣导课
1、上课之前,咱们先做个文字游戏,好不好?看老师写一个字:槐(是昨天学的生字。)
2、能给它组个词吗?(板书:槐乡)
3、能用上至少两个带槐字的词来说话吗?能说几句就说几句。
4、槐乡的槐花开了,想不想去看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季节什么时间到槐乡?
(板书:五月)为什么?
师:因为五月槐花开了,所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板书: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
二、精读赏析第一段。
1、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翻开课本第124页,一起到五月的槐乡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可以轻声读,可以放声读,还可以默读,读完以后划出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最难读的句子,再反复练读。
2、生自由读第一段。
3、虽然咱们没有亲身到槐乡,但读了这段优美的文字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咱们这就算是神游槐乡了吧?来,说说看,读完了这段话,槐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读了一遍课文就有这么多印象。如果再读一次课文,印象一定会更深刻的。请尽情地朗读吧,把你体会到的感觉都读出来。
师:同学们读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一次比一次投入,愿意让老师欣赏你们的朗读吗?那好,我洗耳恭听了,谁先来?想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1)“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多)就这一句话,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多,还体会到什么?(白)
就在春夏之交的五月,竟然有雪花飘落在大地上,一片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当你仔细再看时,才发现那不是一地的雪花,而是一大片的槐花呀!看到这一大片的槐花,你想说点什么?
能通过朗读把你的这份惊喜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动情地来读一读这句话。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个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美。)
还有谁也喜欢这个句子的?一起站起来读出你们对它的喜爱,好吗?
说说看,为什么你们都喜欢读这个句子?
这句话中还有一对反义词,一组近义词,请把它们划出来,再想一想,同样是槐花,为什么有的像玉雕的圆球,有的却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呢?
你们看(槐花图片):(引读)有的槐花……,远看像……,有的槐花……,近看如……
这么美妙的文字这么美丽的槐花,想不想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让我们一起背:——
(3)“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看,它们在说什么呢?“啪啪啪”是什么声音?孩子们为什么是“跑来”而不用“走来”呢?谁再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啪啪啪……”你为什么要读得这么快啊?
a、孩子们是跑来的,脚步声一定是很快的。
b、他们急着采槐花回家,好快点吃上香喷喷的槐花饭。
师:美丽芬芳的槐花引来勤劳的小蜜蜂和能干的孩子们,他们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甜美的生活,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吧!
师:我真想记下这诗一般的语言,让我试着背给同学们听,好吗?
师:我能背,你也一定行!想不想挑战老师?请勇敢的孩子站起来一起背。
(4)“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个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板书:香)
哪几个词是写“香”的?请你划出来: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
其中有三个词:清香、醇香、浓香,可以调整它们的顺序吗?那么这三个词应该怎么读?(指名读词)这后面还有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槐花的香越闻越浓,整个槐乡到处洋溢着香气,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香海”并不是指真的海,而是指到处都是香味。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到处都是人:人海,到处都是花:花海,到处都是火:火海,到处都是树:林海)
还有一个字,虽然没有直接写槐花的香味,但却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的香味浓,范围广。(浸)课前老师查了字典,“浸”在字典中有两个意思,(1)泡入水中,有时也有用来比喻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比如:沉浸。(2)液体渗入,比如:汗水浸透衣服。你能告诉我在这篇课文中应选哪个吗?
师:是呀,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街道上,院子里,到处飘散着槐花的香味儿,就连家里的饭桌上也有香喷喷的槐花饭,这时候连风里都裹着槐花的香,大人、小孩都浸在香海里,香气浸入每个人的心田里。五月,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同学们,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感受槐花的香吧。
能背下来吗?会背的站起来大声背,不会背的坐在座位上小声跟着背,万一忘记了可以翻开书偷偷看一眼。
师:有没有谁特别厉害,能把整个自然段的内容全背下来的?(第一次掌声,鼓励他们的自信和勇敢!)我给你们配上音乐好吗?(第二次掌声,祝贺他们的成功,同时也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敬佩!)
三、再现品读第二段。
听了你们的背诵,老师仿佛也沉醉在这一片花海中,沐浴在香海里了。清香、醇香、浓香,使我陶醉,更让我流连忘返。于是,我遇到了一群槐乡的孩子,他们会怎么招待远方的客人呢?
1、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2、指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组织交流,朗读感悟。
(1)一位小朋友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说明槐花确实是太香了。)
(2)吃槐花饭(槐花不光美、不光香,还能做好吃的槐花饭。)
哪个词最能看出槐花饭好吃?(美美地,这个词要怎么读?指名读。)
这么好吃的槐花饭是怎么做,怎么吃的?哪位槐乡的孩子来介绍一下?槐乡的孩子多能干啊!)
(3)临走前送槐花干和槐花蜜。(槐乡的孩子真是——啊,当你走进槐乡,他们会——————;当你离开槐乡,他们还会————————。)
这样的孩子你喜欢吗?让我们再次走进槐乡走近槐乡的孩子,深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以演助读第三段。
1、如果说刚才我是被花香陶醉得流连忘返,那么现在我可是被热情好客的槐乡孩子给留住了。真舍不得走,干脆就留下来做个槐乡人好了。你们想不想和我一块儿留下来?好,那咱们就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尽情地享受槐花给我们带来生活的甜美和乐趣。请放声地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课文的哪一段描写了这幅插图的内容?
3、现在我想请两位槐乡的小姑娘和两位槐乡的小小子上台来,学着槐乡孩子的模样来打扮自己。不过有个要求,必须记住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才能表演。你们先准备准备吧。
4、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道具,可惜我走遍了三明的花店都没有买到槐花,不然还真想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槐花的美槐花的香呢。他们几位是槐乡的孩子,你们呢,就是那漫山遍野美丽的槐花,愉快地开放,静静地欣赏,好不好?我呢,我做什么?(我给他们配音吧)
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理解:飘、大大咧咧、不时)
a.飘:小姑娘怎么会飘呢?
b.大大咧咧:哪个动作最能表现小小子的大大咧咧?
5、采访一下四位:做槐乡的孩子感觉怎么样?(板书:快乐幸福)
6、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了吗?(因为五月漫山遍野,槐花盛开,百里飘香,芬芳醉人,所以说“五月是飘香的季节”;因为槐花盛开的季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他们采槐花,吃槐花饭,尝槐花蜜,用槐花打扮自己,甚至把槐花当零食,边走边吃,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师:是呀,对槐乡的孩子来说,五月的槐花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让我们由衷地赞叹: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四、布置作业: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大连、临邑等地每年都举办槐花节,你们看,这是槐花节的一些场景(pp),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愿意为槐花节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吗?那么今天的第一个作业就是:创意设计槐花节。咱们可以:
(1)为槐花节形象大使“槐花仙子”设计一套服装;
(2)为槐花节提供一份槐花美食套餐;
(3)设计一条槐花节的广告语:
(4)改编歌词,创作一首《槐乡歌》。
这是老师根据《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首歌改编的歌词,想不想一起唱唱?
请到我们槐乡来,五月槐花遍地开
槐花香呀,槐花美,槐乡孩子乐开怀
只要你到槐乡来,请你吃顿槐花饭,
小姑娘呀,更俊俏,小小子呀,有口福
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
以上四个,任选一题写下来,明天语文课上交流。
2、练习背诵课文。
3、摘抄文中你最喜欢的三个句子,并注明你喜欢的理由。
板书:22、槐乡五月
飘香的季节多美香
孩子的季节快乐幸福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课(2-3)
1、上课之前,咱们来做个文字游戏,好不好?先看老师写一个字:槐(是昨天学的生字。)
2、能给它组个词吗?板书:槐乡
3、用上至少两个带槐字的词说话。
4、槐乡的槐花开了,想不想去看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季节什么时间到槐乡?
(板书:五月)为什么?
师:因为五月槐花开了,所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一起读读这个句子。(pp)(板书: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
二、精读赏析第一段。
1、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翻开课本第124页,一起到五月的槐乡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可以轻声读,可以放声读,还可以默读,读完以后划出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最难读的句子,再反复练读几遍。(pp)
2、生自由读第一段。(圈一圈,划一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就要留下思考的痕迹。)
3、虽然咱们没有亲身到槐乡,但读了这段优美的文字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咱们这就算是神游槐乡了吧?来,说说看,槐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读了一遍课文就有这么多印象。如果再读一次课文,印象一定会更深刻的。请自由地尽情朗读吧,把你体会到的感觉都读出来。
师:同学们读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一次比一次投入,老师忍不住想欣赏同学们的朗读了,可以吗?那我就洗耳恭听了,谁先来?想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1)“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多)
从哪些词中你体会到槐花的多?
就在春夏之交的五月,竟然有雪花飘落在大地上,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当你仔细再看时,才发现那不是一地的雪花,而是一大片的槐花呀!看到这一大片的槐花,你想说点什么?(pp)
能通过朗读把你这种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让我们都到槐乡去,一起动情地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个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美。)
还有谁也喜欢这个句子的?一起站起来读出你们对它的喜爱吧!
说说看,为什么你们都喜欢读这个句子?
两种不同的比方写出了槐花不同形态的美,一种是“抱在一起”的,一种是“一条一条挂满枝头”的。(pp)这个“抱”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师: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写出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是多么温馨的美丽啊!谁再来读,读得更美些?
无论是远看槐花,还是近看槐花,槐花总是那样的美。这么美妙的文字这么美丽的槐花,应该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让我们一起背:——
(3)“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话很有特点,你看老师把它们这么一排列,就像是——一首诗一样。(pp)
“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看,它们在说什么呢?
“啪啪啪”是什么声音?孩子们跑来做什么?(板书:采)采花做什么?(做槐花饭)中午就能吃上香喷喷的槐花饭了。
师:美丽芬芳的槐花引来了勤劳的小蜜蜂和能干的孩子们,他们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甜美的生活,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这诗一般的语言吧!
(4)“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个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板书:香)
这个片断里哪几个词是写“香”的?请你划出来: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指名读。)谁能读得更香一些?让我们好像都能闻到那股香味儿。
师:我发现你这三个香(pp:清香、醇香、浓香)读得特别好,再读一次好吗?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真会读书!你体会到了这三个香一个比一个香,一个比一个浓。大家一起来试试吧。(pp)
再看后面的省略号(点击出示……)你想到了什么?
越来越香,越来越浓,到处都是香味,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浸”是昨天学习的生字,还记得它的意思吗?(泡)
这里是指什么泡在什么地方?(整个槐乡好像浸泡在香的海洋里了。)
是真的海洋吗?(“香海”并不是指真的海,而是指到处都是香味。)
你还能说出几个像这样的“海”吗?当我们走进槐乡的时候,看到漫山遍野开满了美丽的槐花,你想到了什么海?(花海、人海、火海、书海、林海)
师:四处的树,满眼的花,香气飘荡在风中,这真是个飘香的季节啊。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感受槐乡的香吧。
能背下来吗?会背的站起来大声背,不会背的坐在座位上小声跟着背,万一忘记了可以翻开书偷偷看一眼。
师:有没有谁特别厉害,能把整个自然段的内容全背下来的?友情提示(结合板书:这一段以“五月,洋槐开花了”开头,先写槐花多,再写槐花美,最后写槐花香。)我给你们配上音乐好吗?
听了你们的背诵,老师仿佛也沉醉在这一片花海中,沐浴在香海里了。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了吗?
指名交流。(漫山遍野,槐花盛开,千姿百态,百里飘香,芬芳醉人)(板书:景美)
三、再现品读第二三段。
那么,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槐乡,走进槐乡孩子的生活,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尽情地享受五月的槐花带给我们生活的甜美和乐趣吧。请同学们尽情地读一读第2、3自然段,读完再翻回124页看看这幅插图(pp),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第2、3自然段。
指名交流:你感受到了什么?(快乐、热情好客、花香)
(1)一位小朋友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说明槐花确实是太香了。)
(2)吃槐花饭:哪个词最能看出槐花饭好吃?(美美地,这个词要怎么读?指名读。)
(3)送槐花干和槐花蜜。(板书:送)
(槐乡的孩子真是——啊,当你走进槐乡,他们会——————;当你离开槐乡,他们还会————————。)如果你是槐乡孩子,你快乐吗?为什么?(把好东西和别人分享,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
(4)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板书:扮)女同学,让我们像槐乡的小姑娘那样,用槐花把自己装扮得更美。来,捧起书本一起读。(女生齐读第二句。)咦,小姑娘怎么会飘呢?
小女生变得更美了,那小男生呢?男同学们,让我们像槐乡的小小子那样,到槐树下大饱口福去吧,一起读。(男生读第三句)
(pp)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放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齐读句子,辨析“塞”和“放”。(塞是胡乱,随随便便地随手一放;而放是很小心的。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小小子大大咧咧,无拘无束的样子。)
师:同学们,再读2、3自然段,你一定会爱上这群热情好客、天真活泼的槐乡孩子的。翻开书125页,齐读2、3两段。
从刚才读的这两个自然段,我们可以感受到五月是谁的季节?(槐乡孩子)
为什么说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结合板书,指名交流:因为槐花盛开的季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他们采槐花,吃槐花饭,尝槐花蜜,用槐花打扮自己,甚至把槐花当零食,边走边吃,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师:是呀,对槐乡的孩子来说,五月的槐花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板书:人乐)
让我们由衷地赞叹:(pp)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师:上个星期,你们学了《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首歌,老师把它的歌词改了改,变成一首《槐乡歌》,让我们唱起来,在歌声中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吧!放松一点,可以拍手唱,可以表演唱,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坐着唱。(pp)
请到我们槐乡来,五月槐花遍地开
槐花香呀,槐花美,槐乡孩子乐开怀
只要你到槐乡来,请你吃顿槐花饭,
小姑娘呀,更俊俏,小小子呀,有口福
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
四、布置作业: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大连、临邑等地每年都举办槐花节,你们看,这是槐花节的一些场景(pp),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愿意为槐花节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吗?说说看,你想做什么?
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做,老师祝愿你们大家心想事成!今天的第一个作业就是:(pp)
1、创意设计槐花节。
2、练习背诵课文。
3、摘抄文中你最喜欢的三个句子。
板书:槐乡五月飘香的季节多白美香(景美)
孩子的季节采吃送扮(人乐)
教材简介:
《槐乡五月》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它以生动抒情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洋槐盛开的动人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既写花又写人,人与花和谐地融为一体。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景色美、人情美和文字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素材。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阿娜多姿,香气袭人。第二自然段写槐乡的孩子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第四自然段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体会语言文字的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重点、难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体验和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设计理念:
课文的语言如诗歌般美妙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的语言显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如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叠词——“白茫茫,白生生,喜盈盈”等词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中还有不少对偶句,像“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篮儿挎走了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等均十分规范,是相当优美的文字,均适合学生积累,为此我们应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积累美的欲望,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和美读来感受槐乡五月的美,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设计思路:
教师由“水乡”导入到课题“槐乡”,扣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请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精读感悟,重点感悟槐乡的美丽,在读与悟中积累文本的优美语言。
教学过程:
一扣题质疑,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采菱》
教师谈话:是呀,“水乡的孩子爱水乡”,咱们都是水乡的孩子,那你知道为什么称我们这为“水乡”呢?(庙港濒临太湖,河多水多)
2、导入“槐乡”——谈话:今天老师要带着咱们水乡的孩子去另一个地方,“槐乡”(板书),相机教学生字“槐”,谁用一句话就能让我们记住这个字?(一个小鬼倚靠在一棵树上)。教师简介洋槐。
3、学生自由读题质疑,教师整理:(1):为什么称那儿为“槐乡”?(2):为什么要写五月的槐乡,而不写其他时节的槐乡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自学:(1)自学课文生字,把生字读正确,认清字形,揣摩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3)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交流初读体会:
指名读生字,教师正音:酿、醋、炒、芝
指导字形:挎、顿(注意“挎”的最后一笔,“顿”的竖弯勾变为竖提。)
3指名分节读文,交流自然段的段意。
三、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感受“槐乡美”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交流:读了这一段文字,出现在你脑海中的槐乡是怎样的呢?你能用最简洁的文字说一说吗?(相机板书:槐花多、美、香)
2、感受“槐花多”: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槐花的多呢?边读边把重点的词句圈画下来。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抓住重点词语“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感情朗读,体会槐花之多。
学生自由练读,感情赛读。
3、感受“槐花美”
出示重点句:“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这句话中分别把槐花比作什么,这样比喻你觉得好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槐花的阿娜多姿。)
(2)学生练习美读,读出槐花的美。
(3)想象槐花的其他姿态,用上句式:
有的槐花,远看像( )。
有的槐花( ),近看如。
4感受“槐花香”
出示重点句:“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1)指名读,交流读后感受。
(2)“清香、醇香、浓香”都表示香,这三个词语的顺序可以调换吗?后面的省略号可以去掉吗?学生对比读,体会槐花之香给作者的感觉是愈来愈浓烈,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3)结合学生的交流感受相机引导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重点读好“连……都……,香气扑鼻,浸在香海”来体会槐花之香。
(4)出示“浸”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泡在液体里”。在这句话中,是指什么浸在什么里,从这个“浸”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5)体会槐花的香,练习感情朗读,
6、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该段文字。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99
出示句子“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多么可爱的槐花呀,让我们看看这“玉雕的圆球”。(点击课件,出示图片)看着这可爱的槐花你想说什么呢?
生1:我看到许多洁白的槐花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一朵挨着另一朵,中间不留一点儿缝隙,就像是一个圆球。
生2:这些花开得很多,也很旺,它们就像是一群团结的小伙伴,而且它们也很白,它们紧紧地簇拥在一起,所以作者说它们抱在一起就像是玉雕的圆球。
师:大家看,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使槐花变得更美了,就像是玉雕的圆球。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团结的美!这是一种挨挨挤挤,生机勃勃的美!谁想读一读这种充满生命的美?(指读)师:为什么又说它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呢?新疆小姑娘的小辫子和我们班女同学的辫子有什么不同?
生1:因为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长。
生2:我见过新疆姑娘的辫子,她们的辫子可多了,数也数不清。
师:你们见过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吗?想看吗?(出示画面)你看,她们的辫子可真多呀,一条一条地披散在肩头,难怪作者由一条一条的槐花联想到了她们的辫子。
师:作者的眼中,那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像——;那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引读);在你眼中,你又觉得那槐花像什么?
生1:它像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挂在枝头。
生2:那槐花让我想到了一盏盏挂满水晶珠子的大吊灯。
生3:那挂在枝头的槐花在我眼中就像停歇着成群的一串蝴蝶。
师:那成群的蝴蝶在干吗呀?你能来说一说吗?
生:春天到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累了就停歇在一根小枝上,还不时地扇动着它们那美丽的翅膀。
师:是呀,这抱在一起的槐花一条一条的,多像成群的蝴蝶在枝条上休息呀!
谁能把槐花的姿态美读出来?自己试一试。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59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 中心组活动 教案 陆燕
一、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去槐乡走了一走,初步感受了槐乡的景色,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你对槐乡五月的总体印象?(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齐读
3、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槐乡五月
二、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完后告诉大家,槐乡的槐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讨论:
槐花很“多”。(板书:多)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⑴从哪句话中知道槐乡的槐花多呢?这句话中没有一个“多”字,你怎么知道槐花多呢?⑵请小朋友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能看到些什么?(板书:白)从哪里感受到槐花很白呢?
⑶老师从没有看到过这么多,这么白的槐花。愿意带我到槐乡去看一看吗?读读这句话,看谁最想带我去?(齐读)
槐花很“美”(板书:美)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⑴从哪句话中知道槐乡的槐花美呢?槐花的什么美?(形状美)
⑵作者怎么把槐花的形状写得这么美呢,他用了什么好方法?(比喻)这两句话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⑶(看图)瞧,这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多像玉雕的圆球,那挂满枝头的一条条槐花,近看多像维吾尔族小姑娘的小辫儿。
⑷感情朗读:这么美丽的槐花,怎么向大家介绍呢?(自由读、指名读)
⑸“像玉雕的圆球”“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子呢,像什么呢?(看图)让我们也学作者那样来说一说。
句式:有的槐花 ,像 。
⑹小朋友眼中的槐花也是这么的美丽、这么的可爱,相信肯定能把这句话读好,咱们男女同学来比比,哪种样子的槐花更美。(男女比读)
——槐花很“香”(板书:香)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⑴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槐花很香?
我觉得你这个词语读得特别好,“浸在香海”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到处流淌着香气,香气包围着槐乡的一切。)
⑵同学们再闻闻,从哪句话中你也闻到槐花那浓浓的香味了?
⑶因为饭里有了槐花,才会香上加香,香喷喷的。同学们闻闻,到底有几种香味?(……)这么多的香味和在一起,这香味浓吗?
⑷如果此时你走进了芳香四溢的槐乡,你会怎样呢?
⑸感情朗读:的确,槐花的香味让人陶醉,你们也能读得让我们周围的老师听得陶醉吗?(齐读)
3、槐乡的槐花如此的美丽,香味如此的醉人,听,谁也被这美丽的景色,诱人的香气吸引过来了呀?
⑴谁喜欢读这两句话?为什么喜欢,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些什么?(快乐)
⑵是呀,看到这么美的槐花,小蜜蜂和孩子们早就忍不住了,你听,他们的叫声、脚步声多着急啊!
⑶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马上去采一篮白生生的槐花呢?--想的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4、感情朗读:是啊,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浮在香气中,香气浸入到每个人的心里去。让我们不由得赞叹——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5、(图)请大家捧起书本,让我们用朗读再一次细细地、久久地去感受槐花,感受槐花的美丽与芬芳吧!
三、第2、3自然段。
过渡:五月,不仅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还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月的槐乡,当一回槐乡孩子,看看你们在这个季节里都会做些什么,你们的心情又如何呢?请大家放声读读2、3自然段。
1、 由读2、3自然段。
2、 槐乡孩子们,你们都做了些什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请你和小组里的好朋友分享一下。
3、 槐乡孩子们,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板书:非常快乐)为什么感到非常快乐?
因为我在这个季节里能吃上槐花饭。
⑴闻着饭香,吃着美味的槐花饭,你的心里充满了快乐,是吗?
⑵这么好吃的槐花饭是怎么做的呢?槐乡孩子,你们愿意告诉我吗?
因为我可以拿槐花饭招待客人。
⑴哦,你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看到客人吃得美美的,你的心里也美滋滋的,是吗?你真是一个好客的槐乡孩子啊!
我把槐花和槐花蜜送给来槐乡做客的人。
⑴你把用槐花做成的各种各样的小礼品送给来槐乡游览的客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吗?你真是太热情了。
我变得更俊俏了。
⑴原来你就是那位俊俏的小姑娘啊!你有什么快乐的事告诉大家吗?(点重点词语)
⑵小结:你用槐花来装扮自己,槐花让你变得更俊俏,更快乐了,哪个槐乡小姑娘来读读这句话,把你的快乐告诉大家。指名读
我可以吃槐花,很有口福。
⑴原来你就是那个可爱的小小子啊!你有什么快乐的事告诉大家吗?(点重点词语)
你不但把槐花装满口袋,还能随时享受槐花的香甜,你可真有口福啊!我可真羡慕你。槐乡的小小子,愿意读读这句话,把你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吗?
4、槐乡孩子们,在这槐花盛开的五月,你们还会拿槐花来做什么呢?
5、是啊,槐花开了,我们变得更俊俏、更有口福了,槐花带给我们的不止是绝美的风景,香喷喷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啊!
⑷槐乡的小姑娘们,让我们用槐花来打扮自己,变得更美;小小子们,让我们一起到槐树底下去大饱口福吧!咱们来小姑娘小小子来比比,谁更能把这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做好准备了吗?(男女比读)
3、小结: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孩子多快乐呀!怪不得课文中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4、齐读2、3自然段: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槐乡,去做一回真正的槐乡孩子吧?
四、总结全文,读背积累。
1、是啊,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美丽,香味诱人,这时的槐乡孩子是多么的快乐啊,他们用槐花饭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槐乡五月的槐花美,槐乡五月的孩子们更美,五月的确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同学们,咱们去了一次槐乡,学习了《槐乡五月》这篇课文,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3、你们知道老师最想做什么吗?老师好想背诵一下我最喜欢的几句话。你们能给我这个机会吗?
4、你们觉得老师背诵得怎么样?(老师配乐背诵)
5、你们想背诵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吗?可以是其中的两三句话,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话。等会儿咱们来比比,看谁背得最熟练,最有感情。老师给你们2分钟时间准备。
转载自碧波教学网
【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让人感觉“花美人更美”。
【目标预设】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活泼可爱,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难点】
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朗读体会槐乡五月“花美人更美”。
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神聚,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这一主旨自然地生发开去。基于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倡导自主、协作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课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精力、智力、心力等的主要投放地和施展区。课堂上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做到读书为主,读原汁原味的课文,最终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这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着重引导学生感悟美、体验美、积累美。
(1)个性阅读,感受“飘香的季节”,赏槐花之美,品语言之神韵。
(2)创设情境,领悟“孩子的季节”,感孩子之美,悟乡村之蕴意。
(3)引导背诵,积累“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品文字之美。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是: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些什么。
一、复习词语。
1、出示词语:白茫茫 喜盈盈 甜丝丝 白生生 傻乎乎 香喷喷
2、指名读后齐读。
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词儿有什么特点?
4、我们平时要多注意积累这些有特点的词。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五月洋槐开花了。大家看,花儿开得多盛呀!
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2、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槐花真白啊,槐花真多啊……)
3、是啊,老师的感受也和大家一样:槐花实在是太美了!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作者笔下的槐花吧!
4、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五月,洋槐开花了。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板书:花多色白)
你能读出槐花的这个特点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指名读,这句话又写出了什么?(板书花形不一)
这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花的形状,你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吗?
你能不能也学着作者的写法用打比方的手法来说说花形呢?
(像水晶葡萄、像白蝴蝶、像白衣天使……)
我好佩服你们,你们说是太棒了,简直就是伟大的诗人,就是很有才华的作家呀。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槐花的形态美呢?指导朗读。
6、“嗡嗡嗡……”谁来啦?(小蜜蜂)它们是怎么来的呀?(飞来的,唱着歌儿来的……)那么它在唱什么歌呢?你们听到了吗?(指导学生从槐花的美和香去说)(如有说的好的,可以这样说: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作词家啊)
7、“啪啪啪……”指的是什么?孩子们来干什么呀?
8、出示“嗡嗡嗡……满足。”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欢乐的情景吧。
9、槐花不但颜色美、形态美,而且味道也美。(板书:花味香甜)
出示“中午,……香海中了。”
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几个词感受到的?
文中有哪个词虽然没有用到香,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很香很香,而且整个人浑身上下都变香了?(浸)
谁能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槐花的香呢?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读到这儿,我们一定被槐乡五月的美深深吸引住了,看!已经有人到那儿了。那几个小朋友已经被槐花的香味儿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呢。槐乡的孩子看到有客人来了,他们怎么做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回答:
(1)出示“好客的孩子……吃上一顿槐花饭。”
(2)出示“小朋友临走时,……槐花新蜜。”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了?(板书热情好客)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热情好客的槐乡孩子吧!分男女声读这两句话。
3、请客人吃的槐花饭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槐花饭是用……拌上槐花蜜。”
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从这句话你又可以感受到槐乡孩子的什么特点呢?(板书:勤劳能干)
齐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范读
出示图片,生看着图听。
2、出示文字“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真有口福呢。”
槐乡的孩子喜欢槐花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别着、戴着、飘到、装的、拿的、塞上)
3、是啊,洋槐开花了,小朋友们可乐坏了!大家再来看看图。(出示图)
从图上你可以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呢?(板书活泼可爱)
4、这些孩子真是太可爱了,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五、学习第四自段。
1、出示“五月,是洋槐开花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同桌可以讨论商量。
2、学生自由交流。
3、师总结:五月,洋槐开花了。孩子们一个个兴高采烈,他们会采来槐花,品尝槐花饭;他们会邀请外来小朋友到家做客,吃槐花饭,送蒸晒好的槐花,送新亮的槐花新蜜;他们会用槐花装扮自己,会装上槐花随时享受口福,对槐花满含着喜爱之情。你们说:五月是不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板书:孩子的季节)
六、指导背诵。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哪些描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能不能不看着书本来为大家描绘一下呢?
2、指名描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七、课堂总结。
1、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欣赏了槐乡的槐花的特点:花多色白、形态不一、花味香甜,一起去认识了槐乡的孩子,感受到了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勤劳能干、活泼可爱。这真是花美人更美啊!(板书花美人更美)
2、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如果槐乡孩子现在就在你身边,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3、交流想法。
4、如果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到槐乡去走一走,看一看,如果能带上王老师,那王老师也会非常开心的哦。
板书:
花多色白
花形不一 花美
花味香甜
槐乡五月
热情好客
孩子的季节 勤劳能干 人更美
活泼可爱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槐乡五月》(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以后,你知道了什么?(这儿叫“槐乡”,课文写的是五月的槐乡)所以课文还可以说成:“五月的槐乡”或者“槐乡的五月”。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1、那课文写了什么呢?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一个自然段)
其实,这句话中包含两层含义,自己读一读,思考是哪两层含义?
(指名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这句话。
快速的阅读全文,课文哪一自然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指名说):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把字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了。
检查读书情况
2、刚刚我们说了,这节课主要学习“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段,这段中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教师读)已经能够说明“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了,那中间这么多的内容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用笔在旁边写一写。
学生自读圈划,讨论,交流:写了槐花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槐花的多、白、美、香(教师板书)
3、“多”:
再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哪儿看出了槐花多?划出描写多的句子。
“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这句全是写多吗?用“。”圈一圈写槐花多的词语:“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挂满、整个、都”
理解“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山是一座山,“山山”呢?你怎么来理解这个词?(所有的高山、洼地、土坡、山冈,到处都生长着槐树,开满了槐花)
指导朗读,读出“多”
这句话中除了能让我们感受到槐花很多以外,你还能看出什么?(白)
4、“白”:
“白茫茫”“玉雕”“似瑞雪初降”
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槐花又多又白。
5、“美”:
哪儿写出了槐花的美?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槐花的美?(打比方)把槐花比作了什么?(玉雕的圆球和维吾尔族姑娘散落在肩头的小辫儿)
近看象维吾尔族姑娘散落在肩头的小辫儿,远看象玉雕的圆球,如果我们把远、近的比喻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指导学生看图回答)(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远看是一团团一簇簇的,所以象玉雕的圆球,还用上动词“抱”把花写活了,写得更美了;近看原来是一根一根的枝条上开着花,所以是象维吾尔族姑娘散落在肩头的小辫儿,一条一条的,又多又长,用上动词“挂”)
指导朗读,作者形容的好,动词用的好,婀娜多姿的槐花一下子便浮现在眼前,谁来读一读?看看谁眼中的槐花最美
6、“香”:
到处都盛开着槐花,到处都弥漫着花香,仔细闻一闻,这儿出来有花朵散发出的香味,还有什么香味?(槐花饭的香味——香喷喷,香气扑鼻啊!)
书上一连用了三个“香”,这三个香一样吗?(清香:淡淡的香味;醇香:很纯正的香味;浓香:到处都是香味)
指导朗读
7、刚刚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槐花,闻到了醉人的槐花香,这时你还能听到什么?(“嗡嗡嗡……满足”)
“嗡嗡嗡”是谁发出的声音?漫山遍野的槐花引来了勤劳的小蜜蜂,他们来到这会说些什么?
“啪啪啪”又是什么声音?是一个孩子跑来了吗?是啊,是一群孩子,他们呼朋引伴,说着笑着,多开心啊!
想想,还会有什么声音?“哈哈哈”——槐乡不仅美不仅香,还充满了笑声,充满了欢乐。
此时此刻,你就在槐乡,谁能用一个字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美、乐、喜……)那就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就想一首动听的小诗,你能看着大屏幕,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吗?
8、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中间部分写了槐花的多、白、美、香,想一想,这都是为了来说明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的?是啊,这时候,连风……(教师引读最后一句话)
9、书上用了一个“浸”,浸是三点水,原来是说一样东西整个儿浸泡在水中,那这儿的浸是说是什么呢?(槐乡的槐花多啊,到处都是花香,一片花香的海洋)
指导朗读
10、学到这儿,你对课题中的槐乡有了新的理解吗?这儿为什么叫“槐乡”?(槐花是这儿的一大特色)
11、槐乡的槐花真美,作者写得真美,让我们也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
2、分析字形。
3、描红。
槐乡五月
[教学思路]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这样的美文该怎样教?心里很没底。
所以,我首先研读了教材,发现第四自然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是文章的中心句。对应“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的主要是第一自然段,这一部分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的绝好材料。对应“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主要是第二、三自然段。这部分描写了槐乡孩子的生活,语言也极具感染力,但文中所描写的槐乡和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要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原因,我将本课设计为两大环节:品词析句,沐浴“槐香”和入情入境,感受“童欢”。
品词析句,沐浴“槐香”以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为主,在读中完成词句的训练,在读中完成语言的积累。比如品味“清香、醇香、浓香”,比如展开想象,说比喻句,比如读改编的小诗等等。
入情入境,感受“童欢”,这部分的教学以创设情境、互动表演为主,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文本,在表演中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在表演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用词的准确,达到语言的吸收和内化。
“阅读也就是“读进去再读出来。”“读进去”需读中有想象,“读出来”必读中得感悟。所以,最后我设计的作业是植根于文本的仿写,模仿《水乡歌》写一首《槐乡歌》。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地感悟文章的语言美。
2、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中心句。
3、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感受槐乡景美、花香、人更美,呈现孩子快乐的童年,放飞孩子的童心,熏陶孩子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五月的槐乡,知道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相机出示课件)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槐乡五月。
二、品词析句,沐浴“槐香”。
1、你从哪里感受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找到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说一说。
2、学生谈,相机出示: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1)学生说,教师引导:说说你的感受?(槐花真美!)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上,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不仅美,而且多。(板书:槐花 多、美)
(2)引读:当我们站在山冈上,抬眼眺望,只见槐乡的——;让我们走近些,把视线瞄准那一片槐花,有的——;让我们再近些,站在槐树下,仰头张望,只见——
(2)想不想看看这样美丽的槐花?(出示槐花图片)
(3)在作者的眼里,槐花像茫茫的大雪、玉雕的圆球、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你的眼中,这槐花又像什么?
出示:有的槐花——,像——。
预设:有的槐花像一个个冰雕。 引导:你抓住了槐花的颜色,但冰雕的范围太大了,你能具体点吗?比如,有的槐花簇拥在一起,像冰雕的(葡萄)。
(有的槐花悬挂在树上,像一串白色的风铃——风吹过的时候,也许还会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有的槐花偎依在枝头,像几只白色的蝴蝶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
(4)引读:这槐花,无论什么形状,也无论是远看,还是近观,都很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让我们把这美景深深地记在脑海里——齐读。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1)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最喜欢这句,让我们自己轻轻读一读这句话。
(2) 读完这段话,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香。(板书:香)找一找,这段话中有哪些带“香”字的词语?(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
(3) (变成红色)清香、醇香、浓香。
谁来读读这三个词语?
(预设读不好:这是一样的香吗?读得好:你为什么这么读?因为我感受花香是越来越浓了。)指名读,谁能像他一样读得香气四溢!
这句后面有个省略号,还有哪些“香”呢?
(预设:芳香不够浓,不能放在浓香的后面/甜香,这个词语好!)是呀,没有更好的词语能形容这种香了!五月的槐乡,每个角落都弥漫着香味,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风成了“香风”,人成了“香人”,整个槐乡都浸在香味里了,这就是——香海。
(4)齐读。怪不得,作者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1)槐花真香啊!不仅把小蜜蜂引来了,还把孩子们引来了,嗡嗡嗡、啪啪啪,响成了一片。这场面多欢快,多热闹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2)老师要把这两句话变成一首小诗(课件: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请你轻轻跟着读。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律,带来了诗的情境,美的享受。让我们一齐读小诗。
3、引背: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就准会看到槐乡的——他准会听到“嗡嗡嗡”——他准会闻到清香——他也准会被美景所——陶醉,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三、入情入境,感受“童欢”。
1、如果你是槐乡的孩子,此时会干些什么呢?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第2、3小节。
2、交流:
◎槐乡孩子请吃槐花饭。
(1)引读: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2)你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喜欢吃咸的,让我们帮你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尝一尝,是什么味道?(酸溜溜、香喷喷、还有点辣)喜欢吃甜的,让我们帮他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味道怎么样?(甜丝丝、香喷喷……)槐花饭的味道真是好极了!
(3)想想都让人垂涎欲滴呀!让我们一起向远方的客人们介绍一下咱们槐乡别具特色的槐花饭,齐读。
◎小姑娘用槐花打扮自己。
(1)让我来采访一下槐乡的小姑娘们:可爱的小姑娘,你会怎么用槐花打扮自己呢?(把槐花别在衣襟上、戴在发辫上、做个花环戴在头上、编成手镯……)哎呀,小姑娘简直成了花仙子了!这样一装扮,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而且时时刻刻带着——。你此时的心情如何?你能用个abb型的词语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吗?(美滋滋、喜滋滋、乐呵呵、喜盈盈、轻飘飘的)怪不得呢,你的笑容如此灿烂,脚步这样的轻盈,走路都像“飘”啦!
(2)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女孩子的兴奋。齐读。
◎ 槐乡孩子吃槐花。
(1)面对挂满枝头的槐花,小小子们不甘示弱,“噌噌噌”,比小猴子还敏捷,爬上了槐树,胜利果实就在眼前!小小子们,让我们用手去抓吧!手太小?不要紧,咱们可以把它塞到——再抓一把,放到鼻子边闻闻,怎么样?塞到嘴里嚼嚼,你嚼出什么来了?(甜味、香味、快乐的味道、幸福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2)让我们一起感受男孩那大大咧咧的快乐!齐读。
3、槐花使小姑娘更俊俏了,小小子更潇洒了。女同学读描写小姑娘的部分,男同学读写小小子的部分,让我们合作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导读)“五月,洋槐开花了……”
4、说话:美滋滋地吃着槐花,喜盈盈地戴着槐花,除了这些,槐乡的孩子,你还会干什么呢?槐乡孩子乐在其中!(板书:乐)怪不得,书上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四、总结提升。
1、总结:今天,我们步入五月的槐乡,领略了槐花的多、美、香,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快乐,临走时,我想每个人都已经记住:五月,是……但愿有一天,我们一起能亲自去槐乡看一看。
2、美景如画,心潮澎湃,让人忍不住要高歌一曲、做诗一首。
今天的作业,老师就想请同学们来编一首歌,什么歌?(槐乡歌)
出示:
仿照《水乡歌》,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编一首《槐乡歌》。
槐乡什么多? 槐乡什么美? 槐乡什么香? 槐乡什么乐?
[板书设计]
槐花 多 美 香
21槐乡五月
孩子 乐
《槐乡五月》
一、复习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槐乡五月》,这篇课文如同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把我们都深深地吸引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进美丽的槐乡。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2、交流: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3、指名读齐读
4、哪些自然段主要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哪些自然段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我们先来学习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板:槐花飘香)
三、感知第一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想象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又听到了什么声音?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呢?
3、学生交流。
四、精读品悟
1、作者梦笔生花写下了五月洋槐开花的情景,读读这段,用——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学生自由圈画读书。
3、班级交流: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美妙的文字中,你最喜欢读哪一句?并说明原因。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a“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①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教师相机板书:数量多、颜色白)
(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②指名有感情地读
③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过渡:哪位同学再来读你喜欢的句子?
b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
2、边读边欣赏挂图。
3、投影出示
比一比哪句最精彩: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4、朗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5、学生朗读。
过渡:有人喜欢其他的句子吗?
d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1.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小蜜蜂在说什么?
2.同学们都说出了蜜蜂的心声。
3.从这句话中,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4.开心的不止是小蜜蜂,还有槐乡的孩子们!你听---(引读)“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5.你能带着这种心情把小蜜蜂和槐乡孩子们的喜悦读出来吗?生读。
过渡:同学们说了不少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也有喜欢的句子,给老师个机会,好吗?e“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浸在香海中了“。
1、听了老师的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槐花不仅颜色美,形态美,而且-----(味道香)
3、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中,有一个词语,虽然没有直接写槐华的香味,但这个字却形象的写出了槐华的香味很浓很浓。到底是哪个词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掌声》教案篇1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
《一次成功的实验》说课设计篇1一、说教材:《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翠鸟》第二课时篇1教学目的:1、了解翠鸟捕鱼动作迅速,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说写训...
《矛和盾的集合》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篇1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教学实录篇1【小档案 郭耀梅老师现任西洋中心小学中心副书记,曾参加漳州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获...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1教学要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篇1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由通讯报道改编的人文情愫较浓的略读课文。写...
《蒲公英》教学反思篇1《蒲公英》教学反思——同里镇中心小学吴晓芬《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用拟人手法,写蒲公英...
三年级下册《在金色的海滩上》教学设计篇1一、揭题导入,想像“美”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乐曲,不过...
课堂小练笔多多益善──《绝招》教学个案篇1《绝招》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按照以往的习惯,这类课文一课时便解决了事。可...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2.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
《亡羊补牢》课堂教学实录篇1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寓言师:大家知道什么叫寓言?生:通过一件事表...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