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25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

邱学华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看老师写课题:槐乡五月。(板书,引导学生注意“槐”字的写法)齐读课题。

2.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些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生字新词的意思。

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指点学生要读准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4)齐读生字词。

(5)听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6.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读的地方,先读给同座的同学听,再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能读出感情。

7.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三、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练习朗读课文。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

|by:金玉莲]

这一小节在课文中占的分量并不太重,在备课的时候,也参考了不少资料,但总觉得对于课文的这一段解读的有些仓促,课文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如果到这里收尾不好的话,感觉中是否会留下了些许的遗憾呢。

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我从一个“飘”字入手,有了第一小节的“抱”,把槐花给人性化了,为什么这里用一个“飘”就不能说是把小女孩给“物”性化了呢?小女孩的衣襟上、发辫上,都带上了香喷喷的槐花,所以走到哪里就都会有一阵的清香,说是小女孩在“飘”,其实就是槐花的香气在飘,那香气是槐乡的槐花的,也是小姑娘的,小姑娘就是槐乡的味儿,“飘”到哪里哪里就有清香。

“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再加上后面时不时的往嘴里抹上一把槐花,整个小小子的形象简直就被那香喷喷的槐花儿给包围了起来,小小子跑到哪里,哪里就有槐花,小小子就是槐乡的花儿。

然后很自然的过度到最后一句话,“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槐乡里的孩子,小姑娘就是那槐乡的味儿,小小子就是那槐乡的花儿,五月是槐乡的,也是孩子们的。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庐阳教育论坛    点击数:251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蒋红云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闻到一股清香,不知你们有没有闻到,好香呀!这是槐乡的槐花开了,此时,整个槐乡都沉浸在香海之中。这美丽芳香的洋槐之花,给槐乡孩子带来了甜蜜和欢乐,你们想不想也去享受一番。那我们去看看五月洋槐开花了板书:(槐花)开得怎样?

二、学习第一段

1、看图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点击课件

2、自由读。

师:读了课文,看了图你喜欢读哪几句话?为什么?

点击课件

(相机出示句子:槐乡的山山哇哇,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小辫。)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

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

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花形可爱

5、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可以听出你们槐花,难怪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

点击课件(相机出示)

(孩子们跑来了,………………满足。)

6、师:谁喜欢读这句话。指名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白生生、喜盈盈、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喜悦之情,满足之感。孩子们勤劳可爱。)

板书:勤劳可爱

7、这白白的花儿像小辫一样挂在枝头,这难怪蜜蜂喜欢,孩子们满足,槐花还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

(桌上…………浓香……浸在香海中。)

8、师:谁喜欢读这句话。

这里有个省略号,它表示什么?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花香

9、填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有的槐花(),近看()。

10、谁喜欢读这一小节。

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槐乡孩子勤劳可爱,槐花又白、又香、又美。是呀!槐乡还有比槐花更美的呢?

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醉人)

那些词中体会到的?(傻乎乎、卧在、不想回家)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们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我们是鱼米之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师: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我们江南的孩子们也是非常热情好客。槐乡孩子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四、学习第三小节。

1、看图点击课件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五、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淳朴。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季节”。

教学过程:

一、            深情导入,诱情激趣。

师:(引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槐乡五月。

师:沐浴着轻柔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五月的槐乡,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诗一般的美文,美文要美读,美文要美教,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语言要美,才能和文本的语言相得益彰。教师的深情导入简洁而轻松,是一种轻轻的唤醒,唤起学生走进文本的热情,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      品读赏析,沐浴槐香。

师: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第一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生:自由读书。

师:说一说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指名交流。(引导发散思维、泛泛而谈。)

[设计意图]从整体感知文本,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感受槐乡,这是“读进去”,而让学生交流读后留下的印象,就是“读出来”,在这一进一出中,学生初步感知槐花的多、美、香,以及槐乡孩子的乐等等,这些模糊的画面为学生接下来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埋下了伏笔。

师: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读了一遍课文就有这么多印象。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课文,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生:再次自由读书。

师:同学们读得一次比一次投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甜美的笑容。想不想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槐乡的景色?

师:五月,洋槐开花了,你们看——出示课件(精美的槐花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

师:看到这么美的槐花你们想说些什么。

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图片是对文本内容的形象化,适时出示槐花图片让已留在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渐渐清晰起来。同时伴之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获得的是视觉、听觉上美的享受。

师:(课件出示2到3句)同学们,都感受到槐花的美,能用读出槐花的美吗?你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为什么喜欢它。

1、 品味“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生读后,师边范读边点出“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你看,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槐花可真多啊。一起来读一读。

2、品味“有的槐花抱在一起……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多么可爱呀,就像——“玉雕的圆球”。让我们看看这“玉雕的圆球”。(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谁再来读读。

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师:(点出“抱”)大家看,一个“抱”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交流

师: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写出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使槐花变得更美了。谁再来读,读得更美些。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一个“抱”字将槐花活化,展示出一种团结之美,要让学生去读、去体会,激活旧知(如《荷花》一文中荷叶挨挨挤挤之美),联系欣赏图片的直观感受,从中体会到“抱”字所蕴藏着的美。

3、品味“有的槐花一条条挂满枝头……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过渡)这是远看槐花,而近看槐花呢?(出示图片)你看它一条一条挂满枝头,就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子又多又长。(点出“挂”)作者用词多准确呀。谁再来读读。

生:有感情地读书。

师:无论是远看槐花,还是近看槐花,槐花总是那样的美。(板书:美)我们一起来读,体会这种美。

生:有感情地读书。

[设计意图]这两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美的,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图文对照学习是一个途径。在学生从文本中粗浅地感受到槐花就像“玉雕的圆球”后,再通过图片,将存留在头脑中的文字符号激活,感受加深了,体验丰富了。而学生对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子是陌生的,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这种美颇为困难。因此,由图到文,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填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空白,符合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

师:刚才我们用眼睛看槐花,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呀?

指名交流

师:(出示“‘翁翁翁……喜盈盈的满足。”

引读并点出“飞来、采走、酿出、跑来、垮走、装着”)喜盈盈的满足,孩子们多快乐呀!(板书:乐)

师:多整齐的语言啊,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好听,谁来读读,读得好听些。

(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

[设计意图]这两句话有一种对称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烦琐的讲解只能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而将这两句话分成两行排列,一一对应,让学生在对比中反复诵读,将这种语言美、文字美积淀。

师:走进槐乡,我们看到槐花的美,感受到槐乡孩子的乐,你还闻到了什么呢?(香)

师:(板书:香)课文中用哪些词来写香的?

(指名交流,红色显示,师感情范读这几个词。)

师:(出示文中的清香、醇香、浓香)读读这三个香。

师:(打乱顺序出示:醇香、浓香、清香)这样排列行不行?读读看。

指名交流。

师:(三个香渐大出示)是呀,三个香一个比一个浓,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读书。

师:(出示清香、醇香、浓香……点出省略号)越来越香,香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老师谈“讲”色变,认为老师讲就陷入“烦琐分析”的樊篱。其实不然,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教师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对文本的遣词造句精深微妙处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点拨。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三个香差异,从正常排序指名读到打乱排列顺序品味读,再到渐大出示体会读,层层剥笋,逐步感受到作者精当的用词写出槐乡的芳香浓郁,在此基础上,教师一句“越来越香,香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将作者蕴藏在省略号中的体验挖掘出来。这样扣词扣句的

“烦琐”分析不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吗?

师:到处都是香味,所以说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点出“浸”)闻起来可真舒服。来舒舒服服地读一读这几句话,让我们闻到香味。谁来试试。

生:有感情地读书。

师:(手指板书小结、过渡)来到槐乡,看到了美丽的槐花,闻到了迷人香味,感受到孩子们的欢乐,这真让我流连忘返。如果你们就是这槐乡的小主人,你们准备怎么招待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呀!请读读课文第2小节,想想你准备怎样做、怎样说。

三、情境对话,其乐融融。

生:自由读书,自由练习。

师:指名交流(师生在情景中对话。)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开放而富有情趣,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通过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他们很积极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是吸收,接下来是师生对话,在对话中,文字不再仅仅是静止不动的语言符号,它已被学生内化,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情动辞发”,学生别具一格的“招待方式”是对文本的再创造,是对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的最好诠释。

师:槐乡的香让人醉,槐乡好客的孩子更让人爱,真让人流连往返。作者情不自禁地拿起摄像机拍下孩子们玩乐的镜头。课文第三节生动地描绘出小姑娘和小小子和槐花游戏的两组镜头,自己读一读,感受他们的欢乐。

生:自由读书。

师:两组镜头你喜欢哪一组呢?同桌同学互相交流交流,说说你为什么觉得更有意思。(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1、小小子

师:(学生阐述原因后出示小小子吃槐花的动画和字幕)谁来给这个动画配上声音。

生:有感情地为动画配上声音。

2、小姑娘

师:(学生阐述原因后点击“飘”字)人怎么会飘呢?作者写错了吧?

指名交流。

师:是呀!一个“飘”字写出了孩子们心情愉悦,脚步也变得轻快了,飘飘欲仙。我们也来读一读,也来飘一飘。

[设计意图]

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这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字眼。

生:有感情地读书——男女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议议,比较小姑娘、小小子和槐花游戏这两组镜头的哪个更有意思,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选取怎样的镜头,感受到怎样的风情,都由学生个体经验和阅历决定,教学时给孩子充分大的空间,这样孩子的收获才是立体的、丰富的。

从技巧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舍本逐末的指导得到的效果并不好,老师要着力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促读。因此,巧用动画,让学生给无声动画配上声音,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情趣盎然,当学生的情感之弦被拨动之后,对槐乡孩子“乐”的感受也就丰盈起来。

师:槐花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也甜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赞叹——(出示最后一节)——师范读,再读。

四、课外延伸、读写结合

(课件出示)来到槐乡,我们感受到槐乡的美丽芬芳,体会到槐乡孩子们愉悦的心情,沐浴槐香,让我们心旷神怡。我们应该将这世外桃源介绍给更多更多的人。那么,就让我们和槐乡孩子一起策划一个令人神往的槐花节吧!

师:你们有什么金点子。

指名交流。

师:同学们的点子可真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小建议。(课件出示:写一份邀请书——五月请到槐乡来;为槐花节形象大使槐花仙子设计服装并介绍你设计的服装;为槐花节提供一份槐花美食套餐;设计欢迎标语。)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放宽自己的视野,搞活自己的教学,大胆地走出去,带领学生到跟广阔的空间中去学习语文。当孩子们对槐乡的美景流连往返,为槐乡乡村风情所陶醉时,笔者设计了“课外延伸、读写结合”这一环节,这个创意使语文由单科走向了综合,由课内走向了课外,巩固和提升了课文内容,培养了语文综合能力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5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这类语言诗化,意境美妙的课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五月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出示槐花图片,简介槐花。4、释题:槐乡顾名思义是因洋槐之多而得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

⑴出示词语。

洋槐

坡坡岗岗

瑞雪初降

酿蜜

跨走

喜盈盈

傻乎乎

拌上

咸的

蒜泥

口福

季节

槐花飘香

醇香

漩儿

浇上

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酿、盈、醇、襟。

⑶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自评。他评。

4、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齐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重点指导:初、酿、挎、盈、傻。2、唱笔顺。

3、描红。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过渡】你觉得五月的槐乡怎样?

二、精读课文。

(一)赏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洋槐花美不美?美在哪儿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交流,赏读。

①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③小蜜蜂飞来了,酿出了连风打的漩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沉浸在香海中了。

板书:花多色白花形不一花香味甜

4、指导朗读。

5、试着背诵。

(二)赏读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槐乡五月不仅槐花美,而且还怎样?(人美)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槐乡的孩子美在哪儿呢?

2、讨论交流。板书。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

(三)齐读第四自然段

联系课文回答:为什么说5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照样子,写叠词。

白茫茫

山山洼洼

板书:

21槐乡五月

花多色白

槐花

花形不一

花美

花香味甜

勤劳能干

孩子

热情好客

人美

淳朴可爱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6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选择这篇文章作为开课内容主要是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我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乡孩子的快乐,一方面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如,指名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自由读,齐读等,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但在朗读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齐读时由于语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感的充分体现。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通过老师多一些的范读,使学生朗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在教学中我也很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让学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表达主线,使学生对全文有个总的印象,然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课文的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还有在教学“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文字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香的词语,然后理解“清香、醇香、浓香……”感受槐花香味越来越香,越来越浓,并通过朗读体会,还有“浸”字更是体现了香味到处都是。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在课堂调控上,对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情绪方面等仍有欠缺。

在教学中让我也认识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例如在教师自身的语言上,有时比较啰嗦,不够简练。通过此次教学,让我历练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毕将再接再厉,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53

《槐乡五月》教学谈

《槐乡五月》是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它不是一则童话,却有着童话般的意境。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教学本课,我试图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品味探究,赏槐花之美,品语言之诗韵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槐花的特点。例如:“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里远近对称,用景语渲染了洋槐开花“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的情景和描摹了近看槐花所见到的槐花的美形。教学中我抓住了“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白茫茫”“抱”“玉雕的圆球”“挂满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等词,让学生感悟槐花的多、美,感悟课文语言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接着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情景,增强感悟。通过自主体味后的朗读,读出诗的韵律和意境。

再如“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里描述与抒情相糅合,一个“浸”字更是表现出了槐乡五月无比的香的特点。因此,我让学生找出描写香的词语,重点抓住“浸”字,抓住“清香、醇香、浓香”等具体的语词,让学生闭上眼睛,把自己“浸”到无边的香海中闻一闻,通过切身的感受,创造性的表达,再配以师生合作赏读使学生充分感受槐花遍地、槐香飘散的令人神往的美景。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捕捉语文信息,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槐乡的景色美,课文的语言美,我通过运用图片、音乐等手段来创设意境美。比如,在教学槐花不同姿态的句子时,我让学生读句子,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槐花的不同姿态,再出示两幅图片,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进一步帮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了槐花的美。在教完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整体朗读时,我给学生配上音乐,渲染情境,创造气氛。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当乐曲响起时,课堂的气氛顿时浓烈了许多,学生们个个陶醉在音乐和自己的朗读声中,大家仿佛都来到了一片白茫茫的槐花前。这样,把音乐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让文本感染学生,让音乐感染学生,让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入境体验,悟童真之趣,感乡村之诗情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的知觉、情感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我与学生轻松谈话:“  刚走进槐乡,我们就被槐乡的美景陶醉了,当你继续深入进去,走进槐乡孩子的生活,相信你的收获会更大。下面自己读读2、3小节,想想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请选择一个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镜头来说说”。在交流中,主要抓住游客被槐香熏醉倒在树下的镜头,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槐花的浓烈香味,抓住请吃槐花饭,送槐花干等镜头,体会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抓住槐乡姑娘用槐花装扮自己,槐乡小小子大大咧咧生吃槐花的镜头,体会槐乡孩子的天真可爱、活泼快乐。课文散发出槐乡独特的风韵,使人感受到悠远的槐乡文化。教学时,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走进槐乡,去观察,去感受,去品味,去体悟童真之趣,感受乡村之诗情。整个环节,学生选取怎样的镜头欣赏,感悟到怎样的风情,都由学生个体的经验和阅历决定,教学时给孩子充分大的空间,这样孩子的收获才是立体的、丰富的。

三、拓展延伸,内化表达槐乡美

当孩子们对槐乡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风情所陶醉时,老师趁热打铁,让孩子们说出对槐乡孩子最想说的话,以此来巩固学习。教师再出示自己写的一幅对联,进一步提升了课文内容。课文学完了,但是槐乡独特的风韵,槐乡孩子的淳朴快乐已深深地印在了学生地脑海中,这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课后读读《槐乡的孩子》,学生一定兴趣盎然。这样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转载自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3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教学理念:

1、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2、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教师的合理有效地引导推动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与探究。

3、课堂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深入对话的场所,师生应该在其间共同展开学习,互相进行思维碰撞,最终让师生都有所习得,进而让语文素养不断得到积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在读中思考(文字中蕴藏的意思),在读中想象(文字中蕴藏的画面),在读中感受(文字中蕴藏的情感)的学习方法。

2、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重点词句,反复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中学习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纯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为第二课时,配合本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一题“根据照片描述画面”。创设旅游摄影这一主要情境,指导学生在读文中学习选取主要画面进行“读—品—悟”,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其中重点“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突破设想:在学生充要感受槐乡的美丽画面体会“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的基础上,以“是什么让槐乡的孩子这么快乐”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在洋槐花开的五月生活的幸福与甜蜜,同时感受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纯朴可爱的品格,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生活。

●对文中两次出现“五月,洋槐开花了。”的理解: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槐乡美景迷人,香气袭人——槐花飘香的季节来了;第二次,作者带着难抑的兴奋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它给槐乡孩子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甜蜜和快乐,它为孩子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洋槐开花了,槐乡成了孩子们的季节。

简要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激趣,创设课文情境话题——旅游、摄影。并鼓励学生善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会感受的心。

(目的:铺垫好本课基调——游文字,摄画面,发现文字的美,感受文字的情。)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主要思路:

1、 以语言渲染。

2、 借画面烘托。

具体设计:

今天这一节课,就让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带上会发现的眼睛和会感受的心去旅游吧,让我们选一个阳光灿烂的五月天,迈上轻盈的步伐,迎着一路花香,走进——指题,齐读课题:槐乡五月。去那里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去那里用心感受,最好在脑海中留下最美的镜头,大家准备好了吗?

板块二:读、品、悟,走进五月的槐乡

◆    第一自然段:走进这飘香的季节

(关键语言:五月,洋槐开花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主要步骤:

1、整体读课文。

2、通过第一幅画面的引领,让学生尝试凭借文字在脑海中展开画面并学会选取主要画面展开想象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读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进一步感悟句子表达的情感。

4、带着自己的体验进行富有感情的个性朗读。

主要画面预设:

1、师引领:槐乡全景图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主要感受槐花多、白、美及带给人的喜悦(瑞雪初降)。采用方法:品词感悟。

2、槐花远景近景图: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主要感受槐花生命的旺盛及形态之美。重点方法:在品词中感悟。

3、蜜蜂采蜜、孩子采花图:“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通过诗一样的语言体会孩子勤劳与喜盈盈的心情。主要方法:想象说话、品读诗化的句子。

4、槐花飘香图: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感受槐花飘香的美好意境。主要方法:在品读带有香的词语基础上,联系上文,进一步感受“浸”在“香海”的意境。

◆    第二、三自然段:走进这孩子的季节

(关键语言:五月,洋槐开花了。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主要步骤:

1、围绕主要问题过渡:槐乡的孩子在五月的槐乡为什么生活得这么快乐幸福。?(细化为: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展开研读。

2、组织学生交流:通过“读-品-悟-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中心问题:“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快乐”:

1、 第二自然段中:

第一层次:槐花饭——能品尝到这儿独有美味是快乐。

第二层次: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是更大的快乐,体会他们的好客热情,及由此而产生的喜盈盈的满足。

2、第三自然段中:

槐花使姑娘更俊俏,借一个“飘”字体会快乐。

槐花让小小子大饱口福,借一个“塞”字感受喜爱之情,快乐之心。

板块三:升华情感

1、 表达对生活在槐乡孩子的喜爱与赞扬。

2、 表达对五月槐乡的喜爱与赞美。

3、 以最后一小节的抒情朗读结束,并再次点题。

板块四:布置自主型作业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做一项)

★背诵课文,摘抄槐乡五月中的优美词句

★★背诵课文,摘抄课外阅读中描写一种花草的片段,学习景色描写的方法。

★★★背诵课文,认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并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下它。

板块五:拓展延伸

课后推荐语文补充阅读之《槐乡孩子——槐乡八月》

(板块四、五可作为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飘香的季节

孩子的季节

转载自:

/user1/2082/archives//80842.html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9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认识槐树吗?见过槐花吗?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到处都栽着槐树,因此人们也把这里叫做槐乡。五月里,洋槐开花了,大地一片白茫茫,连风打的漩儿都香气扑鼻。我们赶快去槐乡看看吧!

二、学习第一节。

1.读读第一节,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各自自学。指名回答。

3.看到了什么?“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多,白,美。“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这句话告诉我们槐花的形态美。

4.“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a.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槐花的姿态的?打比方。不打比方行不行?为什么?

b.那你会用比方吗?请你也用上打比方的方法,说说图上的槐花。想不想试试看?

c.指名说。

d.同学们和作者一起将这槐乡描绘得如在目、如临鼻端。这么美,这么多的槐花,你能不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来形容形容呢?出示: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冰清玉洁、粉妆玉砌、洁白无暇、溢彩流芳。

5.听到了什么?“啪啪啪……”?他们的心情如何?读出来。

6.6.闻到了什么?“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话中哪几个词语是写“香”的呢?(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海)“香海”并不是指海,而是指到处都是香味。你还知道类似的词语吗?(花海、林海……)还有一个字,虽然没有直接写槐花的香味,但这个字却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的香味很浓很浓。(生:浸)师:整个槐乡到处洋溢着香气,香味的浓,浓得不但鼻子闻得到,好象身体也能感受到,手能摸得到,眼睛能看到一样。

7.师: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浸在香海里,香气浸入每个人的心里。五月的槐乡,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槐花的美与香。

三、品读第二、三自然段

欣赏着槐花的美,闻着槐花的香,再让我们去看看槐乡的孩子们吧!

1、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2、指名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画面。

3、把你觉得最有意思的画面在小组里和同伴交流一下,可以读、说或演。

4、组织交流,相机出示有关语句,朗读感悟。

(1)、走进槐乡被熏醉(槐花实在是太香了。)

(2)、吃槐花饭(多香的槐花,多可爱的孩子呀!槐花不光美、香,还能做好吃的槐花饭。哪位小厨师再来介绍一下?槐乡的孩子多好客、多能干啊!板书:好客能干)

(3)、临走前的礼品(热情好客)

(4)、俊俏的小姑娘(人怎么会“飘”呢?动作演示:衣襟上别着发辫上戴着)

(5)、生吃槐花的小小子(大大咧咧、小小子生吃槐花确是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5、师:五月,对槐乡的孩子来说,槐花带给他们的远远不止是绝美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生读第二、三自然段。

6、出示:槐乡的孩子真!。(结合课文内容说话)六、第四小节总结全文。

1.五月,洋槐开花了,那朵朵花儿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冰清玉洁、粉妆玉砌、洁白无暇、溢彩流芳、沁人心脾。对槐乡的孩子来说,五月的槐花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所以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赞叹: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七、延伸:

1.你知道吗?槐花不仅可以吃,比如做槐花饭,还可以做槐花糕、槐花糯米粥、槐花燉蛋,还可以提取芳香油,还是一味中药呢!槐花有降血压、预防中风的特殊功效,还能治疗便血、尿血、痔血等血热病症。不仅槐花可以食用,槐树的嫩叶也可以食用。不仅槐花有用,槐花谢了之后结成的种子,可以做肥皂、油漆……想了解更多吗?请阅读补充阅读。请到图书馆里去查找更多的资料,了解槐树吧!

2.槐花是这样的美丽优雅,引得文人墨客为他写下了许多文章,老师也给同学们找了两篇,请仔细地读读,体味其中的含义。欢迎和我交流讨论。可以登录我的个人主页,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好吗?

转载自: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99

《槐乡五月》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品位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借助多媒体,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淳朴。

一、激趣导入。

1. 师述:五月是百花飘香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五月的槐乡。(齐读课题)

2. 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槐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五月的槐乡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槐花很美……)

3. 是啊,五月的槐乡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读读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4. 设疑:为什么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

二、精读第一段,感悟槐花多、白、美、香。

1. 过渡:让我们大开课本,课文中,作者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的美景,请你默读课文,想想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槐花的美?划出来。

2.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

3. 谁来告诉大家让你感受到槐花美的句子。(学生交流两句)

4. 让我们先来看这一句。出示句子: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1) 指名读,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什么?板书:多、白

(2) 点击出现图:看到这一片的槐花,你能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5. 过渡:槐花这么多,这么白,让我们忍不住要细细地欣赏他们。

6. 出示句子: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 请你美美地读一读,细细地想一想,你欣赏到什么?请你把欣赏到的美景告诉大家。

(2) 学生交流。

(3)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玉雕的圆球(出示:槐花如圆球的图片)它怎么样?

(4) 一个抱字把槐花给写活了,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充满生命的美!愿意来读读这种美吗?指名读,齐读。

(5) 槐花像圆球,可为什么说它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街头的小辫儿”呢?

(6) 见过维吾尔族姑娘头上的小辫吗?出示道具:辫子怎么样?(很多很长)

(7) 是啊,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真多,一条一条地披散在肩头,难怪作者由(点击课件)那一条一条挂满枝头的槐花联想到了--------

(8) 引读:在作者的眼中,那些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像----------;那些一条一条挂满枝头的槐花,近看如-------。

(9) 在你的眼中,槐花又像什么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看图。

(10)  记住这些优美的文字,自由背,齐背。

7. 过渡:我们感受到槐花的多、美、白,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槐花的香?

(1) 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2) 槐花的香味把小蜜蜂给吸引来了,“嗡嗡嗡……”小蜜蜂在干什么?(唱歌)唱着些什么?

(3) 槐花开了,小蜜蜂都来采花酿蜜了,多开心,让我们也高兴地读一读。

8. 过渡:浓浓的香味还把谁也引来了,出示:“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1) 指名读。

(2) “啪啪啪……”你从孩子的脚步声中,听出了什么?(很高兴)

(3) 这里不用“走”而用“跑”,为什么?(急着回家烧槐花饭呢)板书:勤劳

(4) 谁能把孩子们的喜悦告诉大家?指名读,齐读。

9. 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1) 指名读。

(2) 找出带有香味的词语。

(3) 你为什么把“清香、醇香、浓香”读得一个比一个重?

(4) 齐读。

(5) 这么多的香,难怪作者说:“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你能给“浸”换个词语吗?(泡、没、沉)那是不是槐乡沉在香海中了呢?(不是的,是说槐乡到处是香味)

(6) 是啊,一个“浸”字,就写出了槐花的香味很浓很浓,弥漫在槐乡的每一个角落,槐乡这么香,谁来读好这句话,让我们也浸到香海中。

(7) 总结:五月的槐乡,四处是树,满树是花,香气浸到每个人的心里,让我们一起夸夸美丽的槐乡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精读第二段,感悟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

1. 过渡:如果你走进槐乡,你会怎么样?(陶醉)为什么?(为香气而陶醉,准会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2. 老师相信,你也会被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而陶醉(板书:好客)

(1)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槐乡孩子极其热情好客。指名说。

(2) 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槐花饭?喜欢吃咸的就读咸的,喜欢吃甜的就读甜的,都喜欢就一起读。

(3) 还从哪里看出槐乡孩子很热情?

(4) 填空:槐乡的孩子真(   ),你一走进槐乡,他们就会(  );你离开槐乡,他们还会(   )。

四、精读第三段,感悟槐乡孩子的淳朴可爱。

1. 过渡:这迷人的花,醉人的香,还有好客的孩子们,真让人陶醉,作者写下了小姑娘,小小子们玩乐的场面,读读第三段,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吧!

2. 女同学来读一读女孩的快乐。

(1) 小姑娘怎么会飘呢?是作者写错了吗?(小姑娘心里快活,走路很轻松,像一朵云)

(2) 指名读。

3. 男生把小小子的快乐带给大家。(指名读)

4. 槐乡的孩子多么幸福多么快乐,站起来,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快乐。男女生读。

5.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孩子多快乐,多可爱!板书:可爱

6. 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 总结:来到槐乡,我们看到了似瑞雪初降的槐花,它美丽迷人,香气扑鼻,孩子们也在这美丽的季节采槐花,吃槐花,热情地招待客人,用槐花打扮自己。

2. 布置作业:

(1)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许多地方每年都举办槐花节,那么今天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设计一条槐花节的广告语。

(2) 练习背诵课文。

(3) 摘抄文中你最喜欢的三个句子,并注明你喜欢的理由。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1

槐乡五月(一)

广西        黄日文

师:看黄老师写字。“槐”,这是什么字,一起念。

师:谁能一口气说几个带“槐”字的词语。

生:我从广西来,我看到过槐花,你知道槐花吗?

生:白色的,非常漂亮,十分香。

生:可以拌大米。

师;如果我想看槐花,你建议我什么时候去?

生:五月。

师:读题。槐花五月是什么样的?读课文。

(生读课文)

温馨提示:

酿 瑞雪 熏醉醇香

挎  俊俏 衣襟 陈醋

玉雕似的圆球风打的旋儿

师:你能读吗?

生读。

师:注意嗓子。

师: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指导读好长句子)

生自由地练读。

师:老师第二次说槐花。用上一两个词语。

生:槐花开了,如瑞雪初降,一阵风吹来,如风打的旋儿。

生:五月槐树开花了,如瑞雪初降。

生:槐花开了,像俊俏的小姑娘。

师:这就叫学语文,把刚学的词用上了。我们一段一段地学。

师:第一自然段我读,你们听,好像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师范读)

生:我好像闻到了香喷喷的槐花饭。

师:出示句式:(什么样的   )槐花  槐花(怎么样)像老师那样去读课文,找到可以填进去的词句。带上笔去读。

生:白生生的槐花。(板书:白生生)

生:抱在一起的槐花,像--------

生:———如------

师:以读代答,也行。

生:香气扑鼻。

师:我还看到这个词语。(香喷喷)你们怎么对这些词语情有独衷。发现什么了吗?

生:abb式的词语。

师:啊?你们也叫abb式?我们班的孩子也叫它abb式的词语。

(看图片)

师:用一个字来赞槐花。

生:美!

生:香!

生:多!

师;槐花多、美、香,这么多滋味怎么读?

(出示:槐花的山山-------------一片白茫茫)

指名读。

师: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它很多?

生:白茫茫。

生:一片。

生:山山洼洼。

师;你好像看到什么了?

生:漫山遍野。

师:你要读出这种感觉。(生读)

师范读。

齐读。

师: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香海中了。

师:这三个香能不能换位置排。

生:一个香比一个香浓。

生读三个香。

师:省略号都读出来了。

生:齐读。

师;朗读难吗?

生:不难。

师:有了方法,干什么都不难。读一读。

师;我想把三种滋味都表现出来,我想整个听一遍行吗?

生读第一句。

师:停!孩子们,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逗都有情。

把第一句读好。

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远方的人。

生齐读。(播放《喜洋洋》)

师中途打断指导。

师;这段话要背,你行吗?背一段不行,背一句,不会背,偷偷看一眼书也行。

师:我听大家说槐花,说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好,听大家读槐花,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语文课四个字,听说读(写)你能写吗?

生:能。

师:(出示图花)可以先看读,先想好打比方的词语。(仿佛、犹如、如同、宛如)下课后写。

《槐乡五月》(二)

安徽省滁州第一小学   鲍书洁

师生问好上课!

师:每个人的心灵体会都是独特的,动用你们多个器官,得到独特的心灵体验。把你们要准备的东西准备好。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词,看到词语感受到什么吗?通过什么来感受的?

生:感受到美,用什么感受的

师:甜丝丝

生:我是用嘴巴感受的

师:

生:用心感受的

师:傻乎乎

生:用心感受到的

师:白花花

生:用眼睛感受的

师:这些都是叠词。当你们在写文章时就能够得心应手。这些词语都是你们在槐乡五月中感受的。下面我们来一起感受。师书写课题,并引导学生书写。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

师:读的再动情一点

生:读

师:请同学与师一起走进槐乡五月,用耳朵听,用眼睛看。放音乐,师读课文。学生在哪里认真听。

师:通过你们的眼睛,老师看到了你们心里有想法有体会,谁来说出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槐花很白,

生:槐花很香

生:槐乡五月给我熏醉了

生:我没有吃,听上去肯定很好吃。

生:我看到了屏幕上的槐花饭看到都想吃

生:槐乡的孩子很快乐,闻到槐花,吃到槐花饭。

师:作者一句话写出了他的感受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师:默读课文找出香的地方。

生:读书并找。师说是描写槐花香的句子。

师:画好了就用眼睛告诉我。

师:我们在等一下。

师:谁把画的句子读给我听听。

生:在槐花开花的季节,傻乎乎的……

师:你为什么找这一句

生:熏醉

师:你能把熏醉的感觉表演一下,谁为帮帮他。

生:说

师:你做一个动作,有点不好意思

生:做动作

师:你能用朗读让大家陶醉吗?

生:读;

师:如果你读书笑一点就好了。谁再来试一下。大家可以看她表情。

生:读。

师:傻乎乎的,把这个词读一遍,下课多读两遍,找找这个感觉。

师:找出更能体现香的句子。

生:读,浸在香海中了。

师:出示一段“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哪些词找一找,圈圈。圈好告诉我。试着把此读一读。

生: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

生读这些香,闻一闻是不是香味很远了。

师:浸在香海中了,为什么槐乡这么香呢?哪一句写到槐花多?

生:读着。一片白茫茫。

师:更能体现槐花的香,哪个字。两句话中有一个字。看课文读。可以默读。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2

《槐乡五月》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品味课文语言文字,学习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

教学重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初到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槐乡非常美丽,因为槐花是雪白雪白的,有的像维吾尔族姑娘头上的小辫。

生:我喜欢槐花,因为它能发出阵阵清香。

生:我喜欢槐花,因为它能做出香喷喷的槐花饭,而且有的非常漂亮。

二、探索新知

1、过渡:师:五月,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看,洋槐开花了,槐花可真多呀。槐乡到处是槐花,看,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就让我们走进槐乡,去听一听,看一看,闻一闻,打开书本,小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在槐乡听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用“——”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生自读第一小节)

2、交流:

(1)生:走进槐乡,看到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师:(相机出示句子)为什么喜欢这?

生:这句话写出了槐乡的美。因为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那里的花好多。是什么颜色的?(板书:多)

生:雪白雪白的。

师:(板书:白)所以把槐花比作了瑞雪。瑞雪就是好雪。槐乡屋前屋后,房前房后,都成了花的世界,怪不得都叫槐乡。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下。

生读。

师:读得真美。我们在槐乡看到了槐花非常多,还看到槐花的样子了吗?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像维吾尔族姑娘头上披散的小辫儿。

师:观察的角度一样吗?是什么样的角度?

生:由远到近的。

师:老师还真找到了像圆球,像小辫儿的图片,带同学们去看看。

出示两张图片,

师:请大家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生自读。指读。

师:我们一起把槐花的可爱和美丽读出来,好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