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精选13篇)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精选1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25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1

教学要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      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活泼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喜欢

4、同学们,你们喜欢孙中山的姐姐吗?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吧!齐读课文第一节。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八自然段)

过渡:孙中山有个又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八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七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七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7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流泪

4、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通过搜集资料,你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及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三节。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缠得小脚、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畸形的脚、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4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还能下田干活吗?也就是说: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读出来吗?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去掉“含着眼泪”行吗?为什么?

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的。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毫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分角色朗读3--7节,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无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指名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正是因为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正是因为他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憎恶缠足这一陋习的种子,所以后来孙中山当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

(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周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写段练习。

八、布置回家作业。

附板书:(姐姐后、孙中山前加大括号)

孙中山破陋习——大快人心

能干活泼喜欢

姐姐痛苦流泪生气心痛孙中山

没笑脸没歌声刺痛心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2

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描红习字册。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这方面事迹的。

二、揭示题意:

(1)揭示孙中山先生像

(2)简介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与广东香山县,1905年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晚年,同中国共产党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3)“孙中山破陋习”中的“破”是破除、废除的意思,“陋习”是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连起来说,就是孙中山废除不好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语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废除缠足痛苦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词语,指点辨认读音。

(3)了解词语,重点理解词语。

缠足:旧时陋习,女子用布帛紧扎两脚,使脚骨变形,脚尖小,以为美。辛亥革命后,缠足的风气才逐渐废除。

废除:取消、废止。

刺痛:使人受到打击而感到痛苦。

(4)抽卡片读生字词语。

3、各人轻声读课文。

4、指点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

2、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作业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学生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第一自然段

第二部分就是2——8自然段

第三部分就是第9自然段

3、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姐姐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3)小结:这个部分主要讲了孙中山小时侯有个能干的姐姐。

(4)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这七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3)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姐姐为什么这么痛苦?

出示:妈妈正在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为什么?

(4)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a分析画面

画面有哪几个人?屋子里坐着的是什么人?她在干吗?屋子外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态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b小结图意

(5)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到怎样?他向妈妈出什么意见?妈妈怎么说的?

齐读3,4自然段

孙中山反对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

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他妈妈怎么回答的?

妈妈为什么叹气?妈妈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6)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怎样同妈妈争辩的?他争辩有用吗?齐读5,6,7自然段

出示: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因为妈妈虽然觉得孙中山说的有理,却不能照他说的去做,心理也很难受,用“含着泪”能表示出妈妈当时的心情。)

(7)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样?齐读8自然段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幼小的心。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说明孙中山幼年时受到这件事的打击的程度很深,将永远不会忘记。)

(8)小结:这部分讲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9)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体会孙中山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继续精讲训练

第三部分

1、指名读

2、“辛亥革命成功“是怎么回事?自答:辛亥革命的“辛亥”指的是1911年,这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被推翻。

3、“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孙中山什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这件事表现孙中山反对封建陋习的革命精神。缠足陋习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到孙中山手上才废除,这对解除妇女的痛苦起了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4、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年的愤怒关键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请看这副图,他的形象多么高大,他的胸怀多么宽广。

5、小结

这部分讲的是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6、齐读第三部分。

二总结

这篇课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侯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了痛苦,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了缠足的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陋习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三、听说练习

1、默读课文:借助板书,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2、指名讲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3、同桌交替听说。

四、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chanzuo  shouzui  kongxian

(     ) (      )(       )

2、比一比,组词

痛(  )柴(  )份(   )

通( )些(   )分(   )

3、在下面句子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知道缠小脚不好,不该去做。

(2)姐姐缠足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孙中山生气()心疼。

(3)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授后小记: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3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和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本文的阅读,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课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老师要检查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课件出示词语世界,小组开火车读。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让学生齐读课题2遍,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课题中的“破”、“陋习”。

二、精读感悟

过渡:课文从哪些自然段写了缠足这种陋习?

(一)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哪些是孙中山看到的情形?请用“~~~~~”画出来;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请用“——”画出;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请用“……”画出。

2、交流:

(1)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形?(第二自然段)齐读。

思考:这段中哪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齐读。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怎么会这么痛苦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关资料理解,加深感受。也可以用手代脚尝试。

(2)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课件出示句子。

孙中山生气和心疼的是什么?能把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吗?

(3)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课件出示句子。

通过加点的字词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体会孙中山小时候的感受。

引答:当时,不管孙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可是,姐姐被缠小脚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引答)再也没有听到……可见,缠足陋习给姐姐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课文说,这件事深深地……(引答)

4、辨析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同学们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下面一句话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姐姐原来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一读。

引导学生通过“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通过“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歌给他听”等词句,体会姐姐的活泼。

引导学生体会到正因为姐姐是那样的活泼能干,孙中山才“喜欢自己的姐姐”。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自由读,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孙中山先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封建缠足陋习,给包括姐姐在内的千千万万中国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后来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陋习。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拓展

1、封建社会的陋习还有哪些?师展示资料。

2、现代生活中的陋习以及同学们的陋习有哪些?

四、总结全文

总结谈话。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孙中山先生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

能干  活泼

缠足    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

痛苦  流泪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由于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根本看不到被缠足后的脚的模样,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目睹缠足给中国上千妇女带来的痛苦。教学中,我直插主题,从课题入手,“破”就是废除的意思,“陋习”就是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习惯,本文中指缠足。然后让学生找出写缠足的段落,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孙中山看到的情形”、“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默读2-6自然段边勾画,接着在班内交流,我相机出示各段的文字,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每段文字中的重点字词下用着重号标记。这样,学生就能深深地意识到姐姐缠足所受的摧残,也懂得了妈妈对封建陋习的盲从和无奈,体会到孙中山从小就有一种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感受姐姐缠足前后的变化,而后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缠足前姐姐活泼能干,缠足后带走了姐姐灿烂如花的笑脸,夺走了她悦耳动听的歌声,更进一步体现出孙中山对姐姐的同情和对这种陋习的痛恨,坚定了他将来废除缠足陋习的信念。由于教学中努力做到面面俱到,我讲的过多,而学生的朗读却不到位,给学生悟的时间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各项技能得到发展。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4

教学第一自然段,我紧紧围绕第一句话设计一个总问题: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让学生从“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从“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体会姐姐的活泼,从而明白姐姐是那样能干、活泼,所以孙中山喜欢自己的姐姐。

教学第二至第七自然段,重点引领学生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让学生想想姐姐当时承受的痛苦,以至于改变了姐姐的活泼的个性。让学生从姐姐的前后变化中体会封建陋习是多么害人。另外,体会母亲也是缠足陋习甚至更多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习的受害者,但他们像母亲一样对封建陋习盲从而无奈,而孙中山却对封建陋习憎恨与抗争,从对比中体会孙中山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

书中要求学生了解更多的封建陋习,我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有:封建社会女子要做到“三从”,未嫁之前一切听父亲的,包括婚姻,出嫁之后一切听丈夫的,丈夫死后听儿子的,没有自己的自由。封建社会女子如果婚姻不幸福,不能离婚。有的丈夫死后,妻子要陪葬。女子不能和别的男子说话、交往。男子必须留一根长辫子,等等。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5

巩固:

一、看清楚,拼准确,写美观。

tiāochái     tòngkǔ         fèichú          zǔzong

chánzú     shòuzuì   jìrán   kòngxián

二、火眼金睛,先比一比,再组词

柴()祖()痛()既()

紫()组()疼()即()

三、给句子加上合适的词,使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⒈猴子爬上了假山。

⒉灯光下,老师正在批改作业。

⒊一阵秋风吹过,梧桐树叶飘落下来。

⒋一只只五彩的气球升上了天空。

四、我会改病句:

看了这部电影,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同学们跳绳的积极性很大。

我们要讲究卫生的习惯。

如果不专心学习,学习成绩很难增加。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⒈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也不怕吃苦,、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孙中山的姐姐。

⒉姐姐缠足后,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再也没有听到。

这说明了。

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他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

拓展:

一、封建社会曾经有许多陋习,查找有关资料,列举一种陋习,和同学讨论其危害。

二、你还知道孙中山的哪些故事呢?讲一个给父母听。

父母为我打☆:

我为自己打☆: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6

师:你知道孙中山是谁吗?

生:他是临时大总统。

生:他破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师:在文中“陋习”指什么?

生:是“缠足”。

生:是“裹脚”。

(评:这两个问题都是课文中出现的内容,及时地提出可以达到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这里还可以对孙中山的一些事迹作补充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其为人处事的方式。)

师:不好的习俗,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应该破除。

生:应该废除。

(评:这一问题设计的好,应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摒弃陋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师:齐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

生:为什么说这是陋习?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缠足是陋习呢?自由读课文,划出答案再告诉你的同桌。

生:读句子“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师:这布条有多长呢?大概有三四米长,一道一道地把脚裹成粽子的形状,非常痛苦。再读读句子,表现“痛苦极了”(板书:缠足时 痛苦极了)

(评:学生对缠足了解甚少,有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缠足时和缠足后要忍受的巨大痛苦,为学习下文奠定了理解的基础。)

师:谁来读读孙中山生气的话

生:读“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师:你读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把自己当作孙中山。

师:说得好,读书时就要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角色。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评:入境才能悟情,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将自己融入课文中,做到“身临其境”)

师:他说服了妈妈吗?妈妈的话又是什么意思?自己读读妈妈的话。

生:没有说服。我感受到妈妈很无奈。

师: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的好?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生:第二句写的好,我觉得妈妈心里也很痛苦。

生:妈妈也心疼姐姐。

生:妈妈此时的心情也是无可奈何。

(评:这一比较设计的恰到好处,能够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去,也能将妈妈的那种无奈和痛苦的心情巧妙地表现在学生面前。)

师:看看书上的图,谁来表演一下孙中山的气愤。

生:叉着腰,气鼓鼓的

师: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生:姐姐太痛苦了,太可怜了,我很气愤。

生:这个陋习真可恶,害的姐姐受罪。

师: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这件事刺痛了孙中山。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生:这件事对孙中山伤的深。

师:缠足前的姐姐是个怎样的孩子?缠足后她有什么变化呢?

生:活泼,还很能干。缠足后变的很不开心。

生:再也没有笑脸,再也没有歌声了。

师: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现在可能在家里缠足呢,来接你们放学的就不会是穿高跟鞋的妈妈,可能是走路颤颤微微的小脚妈妈。这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生:孙中山,我要感谢你,是你破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生:你太伟大了。我真敬佩你。

生:如果没有你,中国千千万万的妇女可能还在忍受缠足带来的痛苦,我代表她们感谢你。

(评:这里的假设安排让学生切实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亲人,想象受缠足伤害后的情景,对孙中山的伟大行为自然产生由衷地敬佩,对课文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师:除了缠足,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陋习?

生:重男轻女的思想……

(评:这是课堂向课外的延伸,通过深入浅出地学习,学生对陋习的认识加深了,不仅如此,学生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具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陋习,发现它,破除它,让社会更加文明。)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和妈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练习读出他们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2、通过朗读重点段落,知道“陋习”是什么,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让学生认识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伤害,体会孙中山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第2至6自然段,联系有关缠足资料和生活实际,理解缠足给姐姐带来的痛苦,体会孙中山和妈妈的心情,练习读出他们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教具准备: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孙中山破陋习》。(齐读课题)

2、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孙中山的姐姐是个怎样的孩子?(相机板书:姐姐活泼能干)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阅读感悟:

(一)学习第2至7自然段。

1、过渡:是啊,就这么一个活泼能干的女孩子,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她还那么快乐吗?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课文录音。(听课文录音第2至7自然段)

2、组织交流:

(1)提问:后来姐姐变得怎么样了?从课文的哪一段看出来的?

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板书:没笑脸 没歌声)

(2)提问:那究竟是什么事让姐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谁能概括一下?(相机板书:缠足)

3、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那文中是怎样写妈妈给姐姐缠足的情景的呢?哪个同学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相机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

(2)提问:同学们具体了解缠足是怎么回事儿吗?谁来说说?(指名说)

(出示第一张缠足图片)师动情介绍:

同学们看,这是一只女孩子的脚,这是一只妈妈的手,这是一根长达两米左右的布条。缠足时,先要把足背和4根脚趾使劲地往下压,然后再用布条紧紧地把脚捆绑起来,使它不再长大。缠的时候,这脚上的细皮嫩肉往往会被挤压得撕裂开来,鲜血淋漓,甚至能听到骨关节被掰压得咯咯作响的似乎要断裂的声音。同学们想想,那是一种怎样撕心裂肺的疼痛啊!

(出示第二张图片)长大后双脚因肌肉挤压,指甲软化,嵌入肌肉,骨头变形成了弓状,就成了这个样子。

(出示第三张图片)同学们看,与正常的脚比较,这还像脚吗?所以,古时有句谚语叫“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就真切地反映了女孩子缠足的痛苦。

提问:不知道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心里是什么滋味?谁来说说?

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妈妈正在给姐姐缠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又好像听到了什么?

(3)练习读好这段话:引:我们再来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触。

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圈点出“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痛苦极了、直”等重点词,再体会读(配乐)。

4、引导想象说话:看着此情此景,看着姐姐因为缠足承受着这么大的痛苦,同学们,此时如果你是孙中山,心里会怎么想?(指名说)

5、学习第3至6自然段:

(1)过渡:是啊,为此孙中山还和妈妈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争辩。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3-6自然段,看看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用“——”划出。而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用“~~~”划出。(出示第三至六自然段)

(2)组织全班交流。(相机板书:不能干活;会被笑话)

(3)自由读,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

a体会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的心情,指导读好孙中山的话;

b体会妈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指导读好妈妈的话。过渡提问:妈妈真的就忍心看着姐姐受苦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比较句子: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相机讨论并练读: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眼泪?(痛苦、心疼、无奈、气愤……)

(3)练习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指名读,并组织评议。)

6、再读第七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可恶的缠足陋习害得姐姐从此再也没有了笑脸和歌声,同时它也深深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

(2)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再次出示第七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3)比较句子: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相机练读)

(4)引导想象说话:读到这里,同学们猜猜看,孙中山此时此刻最想做的一件事会是什么呢?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过渡引读:对呀,看来大家又和孙中山想到一块儿去了。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终于被废除了,你们的心情怎样?(感觉大快人心)齐读。

三、说话练习,巩固提高:

1、谈话:(出示孙中山图像)看,这就是废除了缠足陋习的孙中山。面对着可敬的孙中山爷爷,此时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练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

2、同桌练说并组织交流、评议。

四、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访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这些陋习对人们有怎样的危害?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搜集阅读其它有关孙中山的小故事。

板书:              24  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          孙中山         妈妈

活泼能干

缠   足       不能干活       被人笑话

没笑脸、没歌声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8

之一

陈琴

教学目标 :

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投影

课前准备:收集了解有关缠足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检复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学习,你知道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板书:缠足)

3、孙中山为什么要破缠足陋习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弄懂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3、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的姐姐!

4、指导朗读。

(二)、理解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并讨论:孙中山为什么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你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妈妈的理由是什么?

2、读议交流第二自然段

(1)、引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课前搜集:你对缠足了解多少呢?

(3)、补充阅读《镜花缘》片断(描写缠足的片断)

(4)、再读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5)、指导朗读。

3、读议交流三至八自然段

(1)、分角色读妈妈和孙中山的对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2)、观图想象说话:

孙中山被妈妈推出了房门,他,心想。

(3)、引读第八自然段

(三)、理解第九自然段

1、(过渡并引答)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缠足陋习。

2、想象一下,废除缠足陋习后,人们会是怎样的表现?

3、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孙中山

缠足陋习

大快人心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9

[案例]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嘉宾,大家掌声欢迎!(一位老太太慢慢走向讲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老师的奶奶,曾经缠过足的受害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扮演小记者,关于缠足方面的疑惑,大家可以对老奶奶进行现场采访。

生1:请问老奶奶缠足的布有多长?

老奶奶:……

生2:请问缠足痛吗?当时您哭了吗?

老奶奶:……

生3:老奶奶,谁跟你缠足的?是怎样缠的?

老奶奶:……

生4:您当年缠足时多大?反抗过吗?有没有人帮过您?

老奶奶:……

生5:您痛恨缠足吗?

老奶奶:……

生6:缠足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

老奶奶:……

……

(通过对老奶奶的采访,孩子们深深体会到缠足之痛、缠足之恨,有的孩子甚至流泪了,在这样的情境下,让孩子们读文中的对话,读“姐姐”的变化,学生的真情实感全然流露,令人感动!)

[点评]这一教学片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必须促使人文性、现实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要求。通过老奶奶的现身说法,学生身临其境,真正懂得了缠足这一概念,更好地体验到不同人物的情感矛盾;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认清缠足对旧中国妇女带来的痛苦和不便,明白了孙中山破陋习,不仅是解救了姐姐的痛苦,更是一种思想解放、冲破时代约束的伟大壮举,激发了学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热情,并培养了学生接触社会、学会交际的能力。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10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éngtòng   jìrán  zǒngtǒng   fèichú   zǔzōng     shòuzuì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该(        )   既(        )     挑(        )

刻(        )   即(        )     桃(        )

三、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1、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                                                              

2、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     )知道缠小脚不好,(     )不该去做。

2、孙中山(     )生气(       )心疼。

3、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     )没有看到(          ),(     )没有听到(     )。

4、孙中山领导了(           ),当了(            ),他首先(       )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            )。

五、回答问题:

1、什么叫“陋习”?你还知道以前的生活中有哪些陋习?写两个。

2、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画线词语的作用是:                                                                        

3、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画线词语的作用是: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11

教学设计

一、把握人物,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孙中山):这是谁?有关孙中山,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反馈收集的材料)

师概述:孙中山是公认的中国二十世纪第一位伟人,他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于北京。一代伟人离我们而去,然而他留给我们的却是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学的就是有关孙中山的一个故事:

指名读题目,齐读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书姿势。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能读好吗?自己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出示生字词,先有拼音后无)

挑柴    缠足    痛苦  

为啥    受罪    祖宗  

妇女    既然    废除   辛亥革命

反馈:1)有:能读几个就读几个?能全部读准就更好了,谁来?

齐读

重点:字音(缠足、为啥、辛亥革命)

字义(为啥、辛亥革命)

2)去:还会读吗?谁来试试?

三、扣第8段,理解题目:

1、这么多的字词都读准了,瞧这个句子,里面有这么多的字词呢?你还能读准吗?出示第8自然段

2、指名读(2个)——读准字音

字音读准了,看看这个句子特别长,怎样读好了呢?示范读(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谁再来读?(2个)——读通句子

齐读

提问:读到这,再看看题目(指题目),孙中山破的是什么陋习知道了吗?(缠足陋习)什么叫破呀?(废除)读了这一段,你就知道了题目的意思,你还知道什么了?(学生反馈:孙中山领导了……)

教师肯定:读书不仅要把字词读准,还要读懂句子告诉了我们什么,更重要的还要想一想,努力去提提问题!

再看这个自然段,你想问什么?(引导提问,如:教师点拨—大总统首先废除缠足陋习,正常、慢各一遍,加上为什么,问一问!引导三遍)

前面的课文就回答了你们的问题,自己再读一读书

四、把握“姐姐”,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反馈:课文主要讲了……

3、对,正是妈妈给姐姐缠足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

出示句子: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指名读,示范,再指名读

4、缠足这件事的直接受害者是谁?(姐姐)默读有关描写姐姐的句段,用括号做做记号

学生默读

5、反馈:看看找准了吗?谁来读一读(随机)

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出示这一段,再指名读,注意关键词——再指名读——出示填空题:以前的姐姐                           。

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出示这一段,范读重点短语: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再指名读——补充材料:(脚骨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正常人的脚骨,这是被缠后的脚骨,已经完全变形,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小脚图)看,这就是被缠后的脚,健康的双脚硬是被缠成了残废的脚,站不能站,走不能走,还能下田干活吗?——再看这一自然段,谁能读好呢?——出示填空题:缠足时的姐姐                           。

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出示句子:以后的几个月……歌声,两个“再也没有”变红色,指名读——齐读——出示:缠足后的姐姐            。

6、关于姐姐,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练习说话):

出示:以前的姐姐                   ;缠足时的姐姐                    ;缠足后的姐姐                    。

7、缠足陋习残害了姐姐,就是这件事: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谁来读?

再出示: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再指名读

这些词用得多好啊!好在哪呢?(具体、准确……)

齐读句子: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五、把握“妈妈”,理解课文:

1、缠足伤害了姐姐的身体,也伤害了姐姐的心,其实这件事还深深地刺痛了另外一个人的心?知道吗?(妈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你年级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用心去读这两段文字,读完之后告诉我,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看妈妈的神情:“叹了口气”、“含着眼泪”,我可以把这些词语去掉吗?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一个省略号,看看图,站在门外的孙中山似乎听到了什么?他又会怎样想呢?

2、再出示: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是呀!这件事,既包括姐姐的改变,更有妈妈的无可奈何,正是这件事——深深的刺痛了他幼小的心。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幼小的心。

五、小结课文,课后延伸:

1、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

感谢孙中山,出示最后一段:

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再读这段话,此时,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自由小练笔,反馈!

2、这是我们对孙中山爷爷的由衷感谢!是呀,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缠足这一陋习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又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可以想象,孙中山在破除这一陋习的时候一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课后,我们还可以去——

查阅孙中山破陋习的具体故事。

对,同学们,课后再去查查资料,更近更多地去了解孙中山!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0

《孙中山破陋习》片断、发思、点评今天上了《孙中山破陋习》一文,在教学中有收获,既来自与设计成功的喜悦,又来自与听课教师的点评中的茅塞顿开。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几个片断进行反思,并将听课教师的评点附上。希望能和大家共享。

片断一:

师述:同学们,你们是那样喜欢活泼可爱的姐姐,可是就是这痛苦的缠足使她再也没有笑脸,再也没有歌声了,她再也不能下地干活,再也不能和弟弟奔跑在原野上了。你们的心情、孙中山的心情,你觉得用下面哪句话表达更合适

教师出示:

1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2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学生读后说

生1:我觉得第二句更适合,因为他不是一般的难受,而是深深地刺痛。

接着学生感情真挚地朗读了这句话。

生2:我也觉得是第二句,因为那时候孙中山还很小,他的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深深和幼小搭配,更能表达当时的心情。

同样,生也充满感情地朗读了第二句。

全班齐读这句。

听课教师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教师在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的反思: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想到的是三维的融合,如何在情感主线不断,又能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又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在这我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片断二:

一学生声音颤抖地朗读了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的段落,学生和教师都鼓起掌来。

听课教师点评:1.这个学生读的真的好吗?教师要注意区分学生是在用朗读技巧来朗读,还是用自身体验来朗读的?教学不是表演,不能使学生停留在表面的技巧上。

2.评价的目的是进行思维的导向,此时,倘若学生情感已经到位,这掌声就中断了学生情感的主线,使本来能够进入更深层次情感的学生猛地被打断。学生的情感激发又得从头开始。

我的发思:

以往我认为的教学评价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肯定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或者是指出问题,帮助纠正。但是评课教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难道你只管他不管其他孩子了吗?如何在评价一个孩子的同时,对其他孩子起到作用,就要重视评价的目的是思维导向。

(搜索课题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www.duoxuexi.com)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篇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钢笔正确书写。能正确认读绿线中的2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认真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次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2. 学生读题。

3. 谈谈读题以后想说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孙中山的资料。

4. 教师出示孙中山的画像,并对孙中山的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5. 学生质疑:陋习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步谈谈预习的收获,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预习效果。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建议:

(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等。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唱歌 插秧 空闲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废除

6、学生默读课文。

7、分组朗读全文。

8、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出示小黑板抽读)

2、指导书写“柴、罪、废、既”。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唱歌 插秧 空闲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废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和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本文的阅读,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习默读课文。

对策:要把默读课文和讲述这个故事作为训练的重点,穿插重点词句的训练。通过词句的训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复习字词,听写

唱歌 插秧 空闲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废除

2、引导回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交流。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一读。

2. 引导学生通过“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通过“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歌给他听”等词句,体会姐姐的活泼。

3. 引导学生体会到正因为姐姐是那样的活泼能干,孙中山才“喜欢自己的姐姐”。

(二)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哪些是孙中山看到的情形?请用“~~~~~”画出来;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请用“——”画出;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请用“……”画出。

2、交流:

1) 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形?(第二自然段)齐读。

思考:这段中哪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齐读。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怎么会这么痛苦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听到过或所读过的有关资料理解,加深感受。

2) 孙中山与妈妈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呢?(学生齐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3) 为什么“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4) 引导学生感受妈妈对缠足陋习的无奈,以及内心的痛苦。(叹了口气)

3、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体会孙中山小时候的感受。

引答:当时,不管孙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想一想:姐姐原来是怎样的呢?

(生答)可是,姐姐被缠小脚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

(引答)再也没有听到……可见,缠足陋习给姐姐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课文说,这件事深深地……(引答)

辨析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同学们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下面一句话使你感受到了什么?(伤害之深)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自由读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孙中山先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封建缠足陋习,给包括姐姐在内的千千万万中国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后来当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陋习。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总结谈话。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孙中山先生说些什么呢?想对孙中山母亲说些什么?(联系有关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全文。

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小时侯反对缠足

(为啥要受罪)

(不该做)

辛亥革命成功首 先 废 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检查,进行填空练习。

2、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讲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检查

1、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口头填上适当的词语。

()知道缠小脚不好,()不该去做。

姐姐缠足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孙中山()生气( )心疼。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2、说说下面每组里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2)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二、练习讲故事

1、理清层次。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两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说说第一部分可以分成哪三个层次,各写什么。

(姐姐勤劳活泼——妈妈为孙中山的姐姐缠足,孙中山极力反对——姐姐从此再也没有笑脸,没有歌声)

2、记住重点语句。

写姐姐勤劳活泼的语句。

姐姐痛苦的样子和原因。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

姐姐的两个“再也没有”。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首先废除缠足陋习。

3、练习讲述故事。

4、当众讲故事。

三、作业:

1. 搞一次社会调查,问问身边的老人,听他们说说缠足和小脚,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 继续练习讲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

板书:

24、孙中山破陋习

喜欢姐姐----活泼能干

姐姐缠足----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首先废除

课后反思:

《孙中山破陋习》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这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姐姐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孙中山引发破陋习的主要原因。学生只有去认识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乐,抚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去认识姐姐,通过上堂课的学习,知道了缠足前的姐姐是个活泼又能干的姐姐,而缠足后,姐姐变成了怎样的女孩子了呢?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去体会。

课文中介绍给姐姐缠足的是妈妈,妈妈的角色很重要,作者对妈妈的描写很精彩,塑造一个软弱、无奈的中国封建妇女形象。童年的孙中山和学生们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妈妈又是怎样一个人?所以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孩子去认识妈妈,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从妈妈的神态、语言、动作中去理解妈妈到底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

孙中山是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孙中山,认识孙中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孩子阅读课文和有关孙中山的补充材料,使孩子们对孙中山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精选1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