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教学设计
北师大二附中 全芙君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v形图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构形成过程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针对关键问题,先做概念的准备,体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就是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是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再次,科学探究活动中要设计调研方案,根据实验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醉后要对记录进行更改行程知识,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运用科种手段来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并得到答案解释和预测。
v形启发图的形成能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室作业的意义,提出的关键问题能激发学生尽最大的努力思维,使他们既认识到形成知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又认识到他们能掌握着中形成知识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的第2课时内容。本章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并奠定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本节内容要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更本质更特征的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这节课的中心不是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常见的氧化剂,哪些是常见的还原剂,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实验来判断,从而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发现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规律及其运用。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课时1的学习已经能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初步理解此类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并能从该角度定义氧化剂和还原剂,初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结合初中的知识,学生能说出一些氧化剂和还原剂,但不多也不成规律。
(2)实验技能基础
学生来自各个初中学校,实验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但经过一个月的前期学习,尤其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离子反应两节实验课的教学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思想有一定提高。
因此本届采取的思路是:先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寻找规律→设计验证氧化剂、还原剂的实验方法→借助点滴板和滴管来完成简单的验证试验→依据实验结论提升知识。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知识目标: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能力目标:学会用化合价来判断物质可能具有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体会验证物质氧化性和②
情感目标:通过有关化学实验初步学会运用以实验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激发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2.开放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原子结构、已知的化学反应、化合价等多角度判断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能运用分类法对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分类。
能力目标在验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中,能优化实验方案,选择可能出现鲜明实验现象的药品组合,并从中提升实验技巧和反思不足。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由于在今后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运用氧化还原观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会贯穿始终,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学生通过里论探究及实验探究,列举出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学会从多角度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尤其是借助化合价的手段来判断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
碳的化学性质之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金刚石、石墨及无定形碳由于组成元素相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2.从碳原子的结构认识并...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及应用教学难点 :甲醇、乙醇的化学式及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学过程 :【讲解引...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酒精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重要应用。常识性介绍甲醇及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能力:培养学生...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思考题:1、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能源是什么?2、为什么说"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对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酸和碱的定义和化学性质2掌握盐的定义,理解中和反应。3巩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4掌握中...
(下载:)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教学难点 :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教学过程 ...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培...
钠一、教学目的: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存在和保存方法3.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
(下载:)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