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目标: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2.应用实验手段,启发思维 实验1.在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分析为什么?将溶液分成二等份装入二支干净试管中,一支加热,另一支保持室温,进行比较。 现象 ; 原因分析 ; 实验2.将新制备的胶体中,分装于二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加入一滴盐酸,与另一支试管对照比较。 现象 ; 原因分析 。 教学过程: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越低。 2.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例题: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2.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溶液与溶液的碱性强弱? ∵的酸性比酸性强。 ∴水解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溶液碱性强于溶液碱性。 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溶液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溶液中,阳离子有和,阴离子有,,,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晶体中, 在溶液中: 例题分析: 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解题思路: 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及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 A.中的和 B.的纯水中和 C.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溶液(约1mol/L),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溶液和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代替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代替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方法:加酸(),抑制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溶液中混有杂质。方法:加热,促使水解,使生成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探究活动 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NaHSO4、NaHSO3、 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Cl-]>[NH4+]>[H+]>[OH-] (B) [NH4+]>[Cl-]>[H+]>[OH-] (C)[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 (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 B; 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
碳的化学性质之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金刚石、石墨及无定形碳由于组成元素相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2.从碳原子的结构认识并...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及应用教学难点 :甲醇、乙醇的化学式及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学过程 :【讲解引...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酒精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重要应用。常识性介绍甲醇及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能力:培养学生...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思考题:1、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能源是什么?2、为什么说"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对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酸和碱的定义和化学性质2掌握盐的定义,理解中和反应。3巩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4掌握中...
(下载:)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教学难点 :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教学过程 ...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培...
钠一、教学目的: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存在和保存方法3.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
(下载:)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