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小学自然教案 > 自然教案-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自然教案-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4

课型:
   逻辑推理课
教学要求:
   1.通过研究卵石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地球表面在风化、搬运等地质作用下,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学生根据自然变化结果,推测自然变化原因,想象自然变化过程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
教学重点: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都是光滑圆润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按要求编辑成三段);
   2.投影片(二张);
   3.卵石;
   4.碎瓦(选个儿较小、棱角分明的);
   5.带盖玻璃瓶;
   6.盒子。
教学过程 :
   一.认识卵石的形态特点,借此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大自然可以告诉我们无穷的奥秘。今天,教师带你们到“大自然”中去,考察一种形态奇特的岩石。在考察时,我们不但要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还要互相合作,遵守纪律。能做到吗?
   让我们跟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开始考察第一站,思考两个问题:
   你看到的岩石分布在哪里?形状像什么?
   2.放录像。
   3.观后交流。
   小结:我们把这种像鸟卵,像核桃,像豆粒一样的岩石,叫做卵石。(板书:卵石)
   4.卵石有什么特点呢?
   请小组长打开1号盒子,每一个同学取一块卵石,用手摸摸看。
   5.卵石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有相同的特点──光滑圆润的。大自然──这位伟大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十九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板书课题)
   二.卵石的分布情况。
   1.卵石是怎么形成的,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为了弄懂这个问题,仍然得到“实地”考究一下。在“出发”前,我们先来看一份考察表。这份考察表要求我们考察些什么?
   2.放录像。
   3.观后交流。
   小结(边小结边在投影片上合上文字):
   河道上游岩石的特点是:个儿大,棱角分明;中游:个儿中等,光滑圆润;下游:个儿细小,粒粒砂子。
   河道中的岩石分布是有规律的:从河的上游到河的下游,石块越来越小,形状越来越圆。
   4.启发学生质疑:
   你从上面这些现象中,想到了哪些问题?
   三.卵石的成因。
   1.刚才同学们提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两个问题。(出示投影片)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还要到河道两岸的高山去看一看,考究一下。
   2.在“出发”前,我们一起把P66-P67的三小节课文读一下。
   3.放录像。
   4.学生交流,老师择要板书。
   ⑴河道中的岩石是从哪里来的?
                         温 差
        风化作用        冰   
                         植 物
   (我们把这些温差、冰、植物等破坏岩石的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长期的、缓慢的,各种风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山脚下堆积的碎石、砂、粘土就是长期风化作用的产物。)
   那么,堆积在山脚下的碎石、砂、粘土怎么会到河道中去的呢?
                         山 洪
       搬运作用
                         雨 水
   ⑵河道中的岩石为什么越来越圆?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
   A.请小组长打开2号盒子,看一看里面是什么? (碎瓦)
   B.留二块碎瓦,把其余的小心地放进装有半瓶水的玻璃瓶中(瓶里事先放了一层砂),盖紧瓶盖。然后用力摇晃瓶子。(老师示范)
   C.学生实验(每个学生轮流做),老师巡视指导。
   D.请小组长打开瓶盖,用镊子取出碎瓦,放在瓶盖里。
   请同学把实验前后的两种碎瓦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比较一下碎瓦形状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E.如果不停地摇晃瓶子,结果怎样? 对你有什么启发?
   (碎石在搬运过程中,长期受到水流的冲击和互相磨擦,逐渐失去了棱角,这个作用叫磨圆作用。)
   5.总结卵石的成因。
   现在请你总结一下,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高山上的岩石经温差、冰、植物等的风化作用,掉到山脚下,崩塌下来的碎石被山洪、大雨等冲到河里,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水的冲击和互相磨擦,变得越来越圆,最后形成了卵石。它经历了长时间的变化和地理位置的变迁。)
   四.课堂引伸。
   卵石以它那玲珑圆润的身躯向人们诉说着大自然的伟力。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总是在不停地进行,因此,地球表面总是在变化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今日的高山在遥远的将来可能会怎样?

自然教案-卵石是怎么形成的.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云和雾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白气”形成的原因,认识雾和云的现象及其成因。 2.使学生知道雾和云与人的关系。 3.培养学生...

  • 土壤的保护

    本课概述本课引导学生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现象,并分析黄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

  • 信息的传递

    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性。二、教学准备: ...

  • 动物和环境

    一、目的要求1.使学生知道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2.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说明“动物生活需要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培养...

  • 秋冬星座

    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能认识仙后座和猎户座,会利用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知道仙后座和猎户座在天空中的位置...

  • 电磁铁

    一、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知道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 叶的蒸腾作用

    学科:自然学年:五课题:9.设计者:顾新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调植物“体温”...

  • 食物的营养

    一、教材分析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二部分用实验方法检验成分。第三部分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

  • 正电和负电

    一、教材分析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二、学情分析本课...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我的大树》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我的大树一课是学生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对所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向大家展示自己观察成果的一课。这是我们三年级学...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各种各样的叶》教学设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