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通用2篇)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通用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篇1

【课程标准】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

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和查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历程等,了解“从gatt到wto”的过程,围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并对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通过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

【重难点突破】

重点: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难点: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认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一、不甘落后的世界

1.非洲统一组织

原因:非洲独立国家出于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

非洲独立国家经济发展的弱点。

建立:1963年5月,通过《非洲统一组织宪章》

发展:

2.非洲联盟

决定成立:xx年第五次非洲统一组织特别首脑会议

正式成立:xx年非洲联盟第一届首脑会议

性质:集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一体的政治实体

主要任务:实现和平稳定,致力于非洲的发展与复兴。

显著成绩:安全合作维护地区稳定、推动经济一体化。

发展措施

3.非洲一体化的不利因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的前身是什么?

二、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1.关贸总协定(gatt)——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1)建立原因:a.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且导致1929年大危机的加深。b.美国经济倡导。

(2)成立:1947年,美、中、英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1948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gatt)开始实施。

强调: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中国台湾当局1950年非法退出。

(3)宗旨;促进自由贸易。

(4)特点: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同时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通过其特点分析既然关贸总协定极大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还要成立世贸组织取代它的原因。

(5)作用:大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但美国则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2.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形成与发展

(1)决定成立:乌拉圭回合

(2)正式建立:1995年1月1日

(3)性质:调解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的机构。

★(4)世贸组织成立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

作用: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人教版)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复关”申请:1986年

(2)正式“入世”:xx年11月10日

★中国要“入世”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角度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①中国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全球提供了诱人的大市场,wyo也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3)中国“入世”的意义

机遇:

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人教版)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三、突破国家的界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西欧国家实力削弱。

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2.目的:直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根本: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高考总复习全解》)

3.确立:1944年7月

4,内容:

(1)国际货币制度(基本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国以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美国财政部长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

(2)国际金融机构: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bank)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现在成员国180多个,中国是成员国之一。

其基金主要来源于各成员国应缴的份额,现在资金约亿美元,其中我国约为46亿美元。

ifm宗旨: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现有成员国180个,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席位。

wb宗旨: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由于美国认缴股金最多,获得的投票权最大,由此控制了国际金融机构。

5.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建立起来,为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瓦解:20世纪70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崛起,以及该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加上美国经济实力的衰弱。这样以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高考总复习全解》)

补充: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构成:

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两大体系: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进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2)评价: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进行经济扩张,但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高考完全解读》)

(二)经济全球化

1.发展进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歼击机发展,并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人教版)

2.出现原因:(1)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2)科学技术的推动。

(3)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4)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3.表现:(1)资本的跨国流动。(国际贸易的增加)

(2)生产的国际化。

(3)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4)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5)世界市场的扩大。

全球化的手段:跨国公司的运作。

四、为了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影响

1.本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影响:双刃剑

问题:

(1)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

(2)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a.发达国家:最大的受益者。

b.发展中国家: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策略: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展望:

(1)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综合课文、人教版和《高考完全解读》)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篇2

课标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和查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历程等,了解“从gatt到wto”的过程,围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并对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讨论;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从多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通过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发展的趋势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建议:

1、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前提,而20世纪则是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世纪。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过程持续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程度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国际竞争也空前加剧。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已跨越了民族国家的鸿沟,开始了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全人类也将为解决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而全面合作,为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美好的“地球村”而努力。发展中的中国正在积极顺应并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加入世贸组织就是其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2、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一目主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二是“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是第二次大战后世界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体现缔约国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体现了自由贸易的精神。世界贸易组织是克服了关贸总协定的缺点,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3、“突破国家的界限”一目主要讲述了两大问题: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及其影响;二是,经济全球化主要特征及迅速发展的原因。

4、“不甘落后的非洲”一目主要讲述非洲的一体化进程——从非洲统一组织到非洲联盟。非洲一体化相对其它地区而言,起步较晚,成效不明显,但一体进程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5、为了世界的发展本目主要讲述的是阻碍全球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相应的对策。阻碍全球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原因:第一,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发展中的国家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影响了经济全球的进程。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并日益突出,成为影响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第三,频繁的战争和核武器试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措施:其一,建立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其二,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地区性合作。其三,世界不同文明和不同发展模式应互相交流和借鉴,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保持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通用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