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精选2篇)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18课罗斯福新政篇1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列举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4.感受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

难点: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三课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本课共三目,分别讲述了三部分的内容。第一目承上启下,说明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目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第三目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本课引言由彩图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第一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明确罗斯福上台及实行新政的历史背景。彩图描绘的是危机时期许多普通美国人栖身于破旧小屋,既能表明直观展示经济危机对美国人生活的打击,同时对引言中对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的文字说明起了补充作用,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充分加以利用。引领学生回顾上课的结论: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美国人民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引言的第二段文字中罗斯福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词中关键词是“新政”,这个词是本课的核心词,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紧围绕“新政”的“新”体现在哪里,引领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寻找与从前的不同之处,然后总结其特点。

【三维目标】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临危受命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点拨:结合第一目提炼。)

二、实施“新政”

2、新政的特点。(点拨:结合第二目的1段。)

3、新政的主要内容。(点拨:结合第二目的2、3、4、5、6段,提炼结论性语言,注意具体措施的理解)

内容               具体措施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三、摆脱危机困境

4、新政的影响(点拨:结合第三目,提炼结论性语言)

【能力提升】

1、 角色扮演:

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假如在座的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搞个“小创作”。

2、 马克思与罗斯福的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噢,为啥?

马: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哈哈。

马: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地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请回答: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新应用”是指什么?

3、“新应用”取得了那些成就?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3、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请同学们根据对他的了解,展开讨论: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练习巩固】

1.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b)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美国国会于1933年6月16日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一转变不能说明         (d)

a.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b.最高法院信奉自由放任政策,敌视“新政”立法

c.美国国会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d.《全国工业复兴法》不适应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的措施是    (d)

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4.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c)

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5.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的本质不同在于                 (c)

a.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b.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力度不同

c.所有制形式不同                        d.对工人的措施不同

6.罗斯福推行新政所产生的影响有                                         (c)

①使美国摆脱了危机,恢复了社会生产力 ②使广大的中下层民众得到一定的好处

③改变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④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1931年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是                                                                 (b)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8.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第18课罗斯福新政篇2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特色教案】

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把美国人民推入深渊。胡佛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美国人把流浪者的窝棚称作“胡佛小屋”,把这些小屋聚集的区域称作“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运送移民或流浪者的骡拉破汽车叫“胡佛汽车”,翻过来的空口袋叫“胡佛旗”,用来充饥的长耳野兔叫“胡佛猪”。

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知识结构:

◎临危受命【罗斯福当选为第32任美国总统及战胜对手胡佛的原因】

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1932年,他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同胡佛展开了下一届总统竞选。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使对手黯然失色,最后以绝对优势当选。【还有他传奇的经历和坚强的性格】

1933年3月,罗斯福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此紧急关头……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我怀着崇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

◎实施“新政”【要求记识全文】  要求学归纳内容

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①,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②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在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工作条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在农业方面,为摆脱危机,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历史纵横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提高农产品价格,罗斯福政府只得采取大规模毁灭农产品的办法。1933年,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多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

在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①在金本位制下,金币可自由铸造,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自由输入输出。

②即美国的中央银行。

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罗斯福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同时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学思之窗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它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

思考

◎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摆脱危机困境【影响】

【直接影响:渡过了大危机】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间接影响】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它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措施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历史纵横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走的是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希特勒走上扩张备战的道路,妄图用战争摆脱面临的困境,建立起一种军事型经济。这为即将发生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打下了经济和军事基础。

【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一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学习延伸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多年以来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评价:

有的学者指出,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

另一些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只是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不应过分赞扬。

有兴趣的同学们可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就上述观点进行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