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等。②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哥伦布发现美洲,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③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活动的地域和特点。④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及造成的恶果。⑤扩张时代的含义及对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2.能力培养目标①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两段话,认识黄金是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力、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两种不同结果。对欧洲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来说,带来巨额财富,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对被殖民地区的人民来说,土地被占,财富被掠,人民被屠杀和贩卖。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③通过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的能力。3.思想认识目标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不可替代的物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努力学习并使之发扬光大,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后果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长期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活动,最终造成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和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落后。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③通过对欧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难点:价格革命;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老师: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或用挂图或黑板手绘草图,动态简要叙述。还可准备好空白地图,以便届时请一两名学生上黑板画出路线。准备写有马克思一段话的胶片。学生:①一星期前给学生布置要求收集“新航路开辟的作用”的资料,或者有关哥伦布的资料及“殖民主义罪恶”的资料,此三则资料,每位学生选择收集一种即可。②要求有兴趣的学生以知识结构的形式设计本课板书,要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的美感(择优当堂展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又对欧洲的社会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之后教师指出,14、15世纪欧洲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这种萌芽出现以后,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了,一是促使欧洲人狂热地追求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由此导入新课。【新课开始】问题一:假如你是那时的航海家,要求有怎样的条件,才会出海远航?(见前)问题一这样问,用的假设法。这是一种将历史人物进行角色变换,对其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判断或评价的方法。它是模拟“历史情境”的方法之一,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先由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补充回答。要点归纳如下:教师:罗盘针的使用,使得远洋航行不至于迷失方向。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大发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现在的历史需要我们来书写,所以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远航的条件具备了,但新航路的开辟更有它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问题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历史原因和条件属于“历史背景”,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历史背景的一般方法,原因可分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或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或外因、内因,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原因等。条件有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或体现于社会各领域的各方面条件。然后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归纳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内容。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应回答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对黄金的狂热追求;商业危机的出现,使西欧国家被追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对于商业危机的出现,教师应进一步说明,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是东方商品运到地中海东岸,再由此转运到欧洲各地,所以欧洲商路主要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成为主要贸易中心,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对于第二问,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货币需求增加,其他三条是社会根源,而导致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根源。另外指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材料,以加深理解。在分析完原因后进行学法指导,如经济原因与上一节内容联系起来更易于记忆;对黄金需求同样是联系记忆,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利用图表结合方法或由学生上黑板就空白图完成,着重掌握开辟的几条新航线。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记忆时利用谐音、形象记忆等方法记忆。然后教师指出,在开辟新航路时走在前列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问题三: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海上探险的最前头?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和相关地理知识来思考,要点归纳如下:1.都在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有利。同时西班牙、葡萄牙在地中海的边缘地带,要购买东方商品就要向威尼斯、热那亚等地的中间商付出很高的价格。所以西、葡两国特别关心寻找新航路,以便能够直接对东方贸易。2.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3.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航必需的装备和费用。4.均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以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衣天主教。问题四:新航路开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在阅读教材后基本上能回答出: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商业革命”的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如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传入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需强调这一市场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二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成为贸易中心。“价格革命”强调其作用:壮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在此基础上教师提示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下一目的内容,继续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影响:1.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2.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4.打破了世界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5.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教师进一步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日益成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但这种联系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与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密不可分,导入下一目。另外,为方便学生学习,“商业革命”表现可从四个方面浓缩归纳掌握:贸易范围扩大,地区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出现,贸易中心转移。“价格革命”用“3·3”法掌握:影响3种人(资、封、农),壮大3个国家(英、荷、法)。【课堂练习、讨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物郑和哥伦布达·伽马地区西洋美洲印度时间1405~1433年1492~15xx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人数27000人1500人160人船数大小船计200余艘17艘4(或3)艘船只大小船长44.4丈(15.8米)
宽18丈(61.6米)船长24.5米
宽6米120吨、100吨、50吨到达范围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达美洲到达印度设备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材料二: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我国史学界有几种不同看法:(其中一种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本课本第6页注释请回答:1.从材料上看,郑和远航哪些方面超过了哥伦布和达·伽马?2.用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3.想一想,为什么郑和远航产生的影响反而不如哥伦布?这是一道综合型的题,1.是要求通过对比,找出郑和远航的特点,这相对较容易。2.是用史实说明论点题,有一定难度。3.是“创新训练题”,开启学生深层次的分析思考能力。学生讨论、回答完后,教师小结如下:答案:1.郑和与他们相比,从时间上来看,要早半个多世纪;另外次数最多,船只最多,船也最大,参加远航的人数也最多,还有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范围最广且设备先进。2.①哥伦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主动横渡大西洋。郑和、迪亚士的航行是沿着近海航行。②哥伦布航行时缺乏必要的航海资料,是凭自己的航海经验和宏观上对地圆学说的信念驶向辽阔的未知水域,充分表现了其自信与胆识。③只有哥伦布的航行及其“发现”,才真正打破了美洲大陆的孤立状况,将世界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他打开了世界市场。决定历史的是至高无上的经济力量。3.郑和远航并没有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说明】第二课时的内容即该课的第二个子目“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同第一课时一样,提出以下四个问题。问题一: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哪些国家?为什么?概述他们殖民活动的情况。问题二:结合相关内容和材料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问题三:怎样理解“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问题四:殖民扩张的后果是什么?以上内容讲述完毕后,可出示课堂辩论题(用时10分钟)。【导入教学】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问题一:(见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回答: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时基本上控制了新航线,葡萄牙控制了由非洲通往印度的航线,西班牙则控制了通往美洲的航线。他们开辟新航线的主要动力是获取财富,尤其是黄金,所以在开辟新航路的同时开始殖民扩张。第二问需要从扩张方向、活动区域、扩张特点几方面了解。可用表格的形式,以便于记忆即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自扩张的主要方向与所控制的航线的关系,并指出葡萄牙由于国小、经济落后,它所侵略的对象是文化发达的国家,所以决定了其扩张的特点不是全境占领,而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等方式掠夺财富。西班牙则是占领全境,直接掠夺财富。欧洲殖民统治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出示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问题二:结合相关内容和材料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学生基本能回答出:直接掠夺财富、种族灭绝政策、贩卖黑奴。问题三:怎样理解“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学生回答:依靠殖民掠夺,欧洲殖民者获取巨额财富,这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说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问题四:殖民扩张的后果是什么?从对亚、非、拉美人民和对欧洲国家两种不同的后果来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资本积累”与“资本原始积累”加以区分:资本积累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变成资本投入新的生产;资本原始积累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使用暴力手段,强使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殖民掠夺等,这是前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原始积累一方面造成大量的自由劳动者,另一方面是大量生产资料和货币集中在资本家手里,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而指出西班牙和葡萄牙虽掠去了巨额财富,但并没有转化为资本,而是用在奢侈享乐上,所以西班牙和葡萄牙迅速衰落下去。二、辩论该子目的内容讲述完毕之后,出示辩论题“新航路开辟的作用”,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选择正方“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消极作用是次要的”;一组选择反方“消极作用是主要的,积极作用是次要的”。依据史实用10分钟左右时间辩论,教师予以小结。(教师小结)正方: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消极作用是次要的。1.加强了世界各地区、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出现了价格革命,使按传统方式征收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受到损失,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3.促进了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4.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位于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城市发展起来,尼德兰、英国等西北欧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5.从实践上证明了“地园学说”的正确,在科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6.随着船队的远航和探测,人们的眼界和视野开阔了,加深了对某些内陆地区的了解。反方:消极作用是主要的,积极作用是次要的。1.欺诈性商品贸易形成不公平的世界贸易市场。2.屠杀印第安人,在美洲实行种植园经济。3.贩运黑奴,造成非洲上亿精壮劳动力丧失。4.在亚、非、拉美掠夺资源与财富,成为欧洲原始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极端贫困和落后。5.西欧各国开始了争夺殖民地和商业霸权的斗争。【总结、扩展】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趋势;欧洲国家开始对亚、非、美洲进行政治控制、经济剥削和文化侵略,改变了东西方关系;各大洲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由于这种联系建立在侵略、奴役的基础上,必将引起被侵略国家和人民的反抗。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中,欧洲人到了许多大洲,跨越几个大洋,在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这些与地理、政治经济常识密切关联,它恰好是政史地三科有机渗透的结合点,同学们课后要深入了解,为高三学好文科综合打下基础。【布置作业】1.结合所学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思考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2.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世界”是怎样被发现的,并分析其影响。板书设计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一、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a.经济根源──对货币的需求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