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本节课为探究活动课,安排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新授课结束后。
学情分析:
互联网时代同学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已经非常便利,中学生中出现了对于教师、教材、权威的某种质疑倾向,但是这种质疑常常是情绪化的,缺乏充分依据或逻辑分析,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很多学生如果没有现成的知识或权威的观点作为依托就不敢、不能在新的史料面前提出有悖于既有观点的看法。
另一方面高二的学生又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在性格上又是最容易质疑权威的时期。但是这种叛逆在现实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简单地与老师或家长或社会的观点相冲突的看法,而没有转化为在思想学术上的质疑精神和批判能力。本节课就是希望在将学生叛逆期的性格适时转化为思想批判精神上做些尝试。
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以理性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学习一节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活动探究课。在此课中实现历史逻辑、学生认知逻辑和课标、教材逻辑的有机统一。三个逻辑的统一的出发点是针对学生成长中所面临的认知和情意发展需求(这种需求在学情分析中已经陈述),整合的目的在于增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促进学生的情意发展。
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从史料出发,通过对于史料的分析归纳,交流研讨,对启蒙运动中三权分立思想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以此一点为切入进一步理解启蒙运动的内容、原因和意义,激发学生运用自己理智的自信,引导学生体验理性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品质。
教学重点
深入探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于阐述同一历史现象的不同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间的差异,进而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影响,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与批判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
导
入
1、从南开中学的校训切入,挖掘校训所蕴藏的启蒙精神,从而导入启蒙运动。
2、呈现启蒙运动中的一个沙龙场景,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3、引导同学们讨论启蒙思想中哪个思想最重要。
1、学生谈自己对于校训的理解。
2、学生依据新授课中所学,回顾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基本观点。
3、学生讨论启蒙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
1、从校训切入,引发学生对于南开精神思考和传承的热情,同时挖掘南开精神与启蒙精神的的内在关联,导入启蒙运动。
2、呈现三位主要启蒙思想家和沙龙的形式。为接下来的探究创设沙龙式的情景。
3、学生深入理解启蒙思想,并引出本课重点: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问
题
探
究
1、提供先行组织者:三权分立思想的实践来源,使用第一组材料。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必修1和必修3对于英国政治制度的描述。使用第二组材料。
3、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
4、提供史料,合理论证:
① 必修3误读了孟德斯鸠?使
用第三组材料。
② 两者描述的英国政治制度
是不是同一时期的?
③ 孟德斯鸠误读了英国?教
师提供新史料。
5、引导同学们总结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6、以总结出的步骤和方法研究新的问题:从“孟德斯鸠”误读英国出发。提供第四组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本专题主要叙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分四课时授...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一、二】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1)...
一、教材分析重点:通过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难点: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本课是第九...
★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生:凌驾于王权之上。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
【目标导航】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
第1课 的历史背景【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一、背景(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原因:(1)...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近代部分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考纲要求】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
课标要求: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电影的诞生;世界最重要...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难点: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前自主与学习一、革命道路...
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
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导课...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