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目标导航】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自主构建】
鸦片战争后 辛亥革命前后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后
服饰 男装 ①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②西装传入 孙中山设计出中山装 ①文革前:中山装和列宁装、连衣裙;②文革:军装、干部装,式样和颜色单调。 服饰由最基本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服装层出不穷。
女装 改良后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饮食 西餐开始传入中国,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房 四合院(传统)→西式住宅(中西合璧)→新式住宅(完全欧化)
婚姻 包办婚姻→自主婚姻(最早提出者是维新派,但农村变化很慢)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丧礼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式趋于简化,中西旧式新式并存,但民间多为旧式。 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社交
礼仪 ①维新派最早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②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同时,社交礼仪、称呼、节庆等方面都有变化。 取缔社会丑恶现象,涤荡封建糟粕;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社会风气发生根本性变化。
交
通 公路 ①19xx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系统;②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一五期间,中国自行设计出了第一辆汽车。 21世纪以来,家庭汽车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
轮船 ①1865年,洋务派自行设计出第一艘轮船;②1972年,创立了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铁路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路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宝成、兰新线,改变了西北、西南没有铁路历史。 到期末,中国铁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建成京九、青藏等一批铁路。
飞机 ①19xx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事业起步;②1920年,中国首条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③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航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续表)
鸦片战争后 辛亥革命前后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后
邮政 1866年,清政府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1949年,新中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电报 ①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中国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②19xx年,中国出现了无线电报;
③19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电话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本专题主要叙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分四课时授...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一、二】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1)...
一、教材分析重点:通过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难点: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本课是第九...
★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生:凌驾于王权之上。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
第1课 的历史背景【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一、背景(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原因:(1)...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近代部分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考纲要求】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
课标要求: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电影的诞生;世界最重要...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难点: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前自主与学习一、革命道路...
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
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导课...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主题】和平与战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更昭示了和平...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