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 > 8.1~8.2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成因教学设计

8.1~8.2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成因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1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明确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布和成因。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上城乡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其成因。

2.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布和成因的学习,形成科学的环境观与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布和成因。

难点:分析说明环境问题城乡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

启发性教学方法和讲练结合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设计

新课导入。环境问题是世界的热点问题,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使人口、资源、经济能够共同发展,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人类与环境

多媒体投影右图。

学生读右图讨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总结: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

1.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2.分析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师提示:在进行具体环境问题的分析时,要对不同区域不同的环境问题和表现进行对比,并针对差异区别对待。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学生回答:

1.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等。

2.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源枯竭、物种减少、海洋生态失调、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

教师进一步启发:根据所学知识,世界性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学生回顾与思考。

学生讨论与回答: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教师提问: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的成因、影响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表格。

学生填下表。

大气环

境问题

原   因

影   响

全球变暖

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                 

人为原因: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森林破坏。 

①海平面上升。

②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农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臭氧层

空洞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

人为原因:氟氯烃在平流层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酸雨

人为原因:燃烧化石燃料排放so2及氮氧化物的酸性气体。

自然原因:南方多山地丘陵,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①河湖水酸化,鱼类生长繁殖受影响以至死亡。           

②危害植被和农作物。 

③土壤酸化。     

④危害人体健康。  

⑤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教师解说承接过渡: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很大差异,并且由于各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3页,当前第1页123

8.1~8.2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成因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