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1
第二节 人口数量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原因。2.了解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以及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3.正确对待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人口数量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人口的机械增长:由人口迁移引起。〖学生活动〗如何正确理解“从全球范围来看,迁移对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不产生影响,决定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仅仅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教师讲述〗生育率的概念〖分析比较〗出生率和生育率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联系在于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区别在于生育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育龄妇女的关系(育龄妇女一般指年龄在15~49岁的妇女),而出生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全体人口的关系。(一)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学生讨论〗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的影响方面。任何地区生育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程度以及婚姻制度、生育意愿、生育政策、避孕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可以认为是微乎其微的。〖学生活动〗我国城市和乡村的生育观〖教师讲述〗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在死亡率,特别是婴幼儿死亡率较高的情况下,生育率往往也比较高。人们之所以愿意多生孩子,主要是为了保证家庭后继有人。这种由于婴幼儿死亡率高而诱发的补偿性高生育率现象,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社会中普遍存在。因此,如果说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有影响的话,那也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所施加的间接作用。(二)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学生讨论〗环境对残废率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死亡率水平的主要因素,经济条件、政治因素、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等对死亡率变化有很大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也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这种作用往往比较直观。1.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气候、水、土壤等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学生活动〗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残废率的影响(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风暴等所造成的受灾地区死亡人数上升)2.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环境污染是造成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活动〗目前环境污染对残废率的影响三.人口数量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人口数量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师讲述〗在原始社会,尽管人类的生存主要依赖于大自然,但由于人口数量很少,加之生活地域狭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小。农业出现以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比以前大大增强,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对环境的影响也在加大。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水平前所未有的发展,客观上人类比以往具备了更大的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主观上形成了对自然环境有更大改造的要求。2.人口数量增多对环境的作用〖学生活动〗当前人口数量的增多对环境的影响〖教师小结〗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带来的压力是其对环境产生的最基本影响。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活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生产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3.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学生活动〗人口数量是否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教师小结〗人口增长无疑对环境恶化有一定的作用;至于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也很难下定论;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呈现正相关。人口增长对环境有影响,但就环境污染的原因而言,人口增长只能算其中之一。〖学生活动〗课本(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xx年6月第1版)第9页“活动”【“活动”参考答案】三种说法,均不正确。第一种说法是把环境污染主要归因于人口数量增长,这种说法明显不正确。第二种说法是把环境与人口数量关系“机械化”了,虽然环境污染与人口数量增长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不能认为“只要人口数量增长了,环境就必然更加恶化”。第三种说法的核心是忽视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作用,同时对先进技术的作用也片面理解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当然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但技术能不能完全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先进的技术能不能被掌握,并利用到改善环境中,这些都是问题。【板书设计】1.2人口数量与环境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二.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一)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二)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1.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2.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三.人口数量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人口数量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人口数量增多对环境的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