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14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什么样的项是.
2.了解:了解可以合并.
3.应用:会合并,会利用合并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例题的讲解与训练,使学生熟练进行的合并.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的合并,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合并,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出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2.学生学法:练习→→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的概念;合并的法则.
2.难点:理解的概念中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的含义.
3.疑点:与同次项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从练习中寻找简洁方法,得出概念,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
求多项式的值,其中,.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指定一个直接代入求值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解:当,时,
.
师提出问题:在上述的运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做简单些?
学生活动:根据学生板演,可发现,在上述解题的运算过程中,几次计算的值,因此可把看成一个整体,先计算的值后,再做整体代入,根据学生叙述的教师做相应板书:
解:当,时,
.
当时,.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根据乘法对加法分配律,你又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简单些?
学生活动:根据定律的提出,学生很快发现如下解法
.
师:根据你的发现,能否找到解上述题目更简单的方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找出简单方法的小组可推选代表发言.学生能发现,在中,是的值,-3,2,-3是原多项式各项的系数,所以原式,再代入、的值,计算更简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并指出:这三项可以合并成一项.
【教法说明】教师先提出问题,因前面学习了求代数式的值,学生可直接代入求得,接着教师提出,你通过求值发现了什么?怎样更简捷的求值呢?引导学生做一步步的深入探索,使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可合并成一项,可合并成一项吗?
学生活动:同桌同学进行讨论,看哪桌首先得出结论,然后找首先得出结论的一个学生回答,另一个学生可以做补充.
教师归纳:可合并成一项,因为它们三项中都含、两个字母,并且的指数都是2,的指数都是1.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字母部分代表同一个数;而则不能合并,因它们两项中,虽都含一个字母,但第一项的指数是2,而第二项的指数是1,两项中同一个字母的指数不相同,字母部分不能代表同一个数,所以不能合并.能合并处理,我们把,,是,小组讨论,什么是?选学生代表发言,再相互进行更正补充.
教师归纳: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而-3,2不含字母,但也能合并成一项-1,因为它们也是.
[板书]
【教法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做练习,先发现了的特点,然后归纳得到的概念,这种认识规律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认识规律.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1.(口答)下列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为什么?
(1)与;(2)与;(3)与;
(4)-12与120;(5)与;(6)与;
(7)与;(8)与;(9)与;
(10)与;
2.能不能说:“两个单项式的次数相同,所含字母也相同,它们就是”?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由学生抢答,对回答不准确或不全面的,同组同学给予补充.
【教法说明】的概念是重点,对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为此在得出的概念之后,安排学生做此组练习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并使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下面让学生说出是与不是的原因,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大有好处.
合并:把多项式中的合并成一项.
师提出问题:是怎样合并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说的不全面、不严密时可再找其他的同学做补充.
师归纳:当学生回答全面后强调,合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的系数相加的过程,在系数相加时,不要遗漏符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都不变.
[板书]合并法则: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教法说明】通过让学生做上面的实例,学生对怎样合并的问题已有较深刻的印象,但还不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将其叙述出来,这时教师就积极引导,让学生动脑思考,总结发现法则,培养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1(出示投影3)
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学生活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评判.
变式训练:把例1的两个式子分别加上两项为(出示投影4)
(1);(2).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互相交换打分,学生回答正确答案,并评出优胜小组.
【教法说明】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完成例1是没什么困难的,而在完成例1的变式训练题时,也就是轻而易举之事了,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换评判打分,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做好调节回授工作.
例2(出示投影5)
合并下列多项式的
(1);(2).
学生活动:此多项式项数较多,先让学生观察,找出,指定学生回答.
师:在属于的下面标上记号.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模仿教师的做法标出(2)题的,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评定,然后教师边引导边板演出(1)题较规范的解题格式,说出每一步变形的依据,待板演完毕,让学生模仿(1)题教师板书的格式,一个学生在前面板演(2)题的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随后师生共同订正.
师提出:在上述例题中,已合并的多项式,还有没有?(2)题中的没有,在合并过程中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经过合并后的多项式不存在,在合并时某项没有要把它照抄下来.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对例2的解答,教师让学生自我探索求知,促使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解题方法.
例3(出示投影6)
合并多项式 的
学生活动:学生有了解例2的基础,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同时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此题.
然后,师生一起给两个学生的解答给予肯定或更正.
师提出问题:通过例3的完成,我们发现合并后的式子是单项式,为什么?若把上面多项式变式为,合并后得什么?
学生活动:同桌的同学先进行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法说明】例3的解答完成可以放后让学生做,学生一般能正确完成,但学生不注意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学生完成后,教师提出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困难,这时教师要引导观察总结.其实是因为,系数相加后为,,而零乘以任何数等于0,而0加上一个数仍得这个数,因此0可不写,只写出单项式.而变式后的多项式,合并后就为0;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这个要写0.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7)
1.(口答)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3);(4).
2.下列各题合并的结果对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2);(3);
(4);(5);(6).
3.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3);(4).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可按座位顺序解答,也可抢答,3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不许同桌商量,完成后互相打分.
【教法说明】1、2题学生口答,特别是第2题,不但要回答对与否,还要指出错在哪里,可训练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然后2题中错的再改正,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3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打分评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便做好回授调节.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8)
1.把,各当作一个因式,合并各式中的:
(1);(2);
(3).
2.合并(,是正整数)
(1); (2);
(3).
3.若与是,则,.
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二、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解题过程,然后再让别的学生到前面给黑板上完成的情况打分,并把错误的改正确,教师做简捷的评判.
【教法说明】1题是把上面题目中一个字母变式为两个字母的代数和;2题各项的指数由数字指数变式为字母指数.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进一步;3题是在学生能判断几项是否是的基础上变式为已知两项是,则指数满足的条件,通过本题训练,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五)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的概念及合并的法则,现在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本节的内容.
1.合并法则:
(1):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2)怎样合并:的系数相加后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2.合并后的结果仍是整式,但不能再有.
3.及合并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我们可以逐步体会到.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和是()
(2)和不是()
(3)和是()
(4)()
(5)()
(6)()
(7)()
(8)()
2.合并
(1);
(2);
(3).
3.如果和是,求多项式的值.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第156页A组4.
(二)补充题:如果和是,则,.
十、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什么样的项是.
2.了解:了解可以合并.
3.应用:会合并,会利用合并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例题的讲解与训练,使学生熟练进行的合并.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的合并,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合并,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出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2.学生学法:练习→→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的概念;合并的法则.
2.难点:理解的概念中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的含义.
3.疑点:与同次项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从练习中寻找简洁方法,得出概念,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
求多项式的值,其中,.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指定一个直接代入求值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解:当,时,
.
师提出问题:在上述的运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做简单些?
学生活动:根据学生板演,可发现,在上述解题的运算过程中,几次计算的值,因此可把看成一个整体,先计算的值后,再做整体代入,根据学生叙述的教师做相应板书:
解:当,时,
.
当时,.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根据乘法对加法分配律,你又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简单些?
学生活动:根据定律的提出,学生很快发现如下解法
.
师:根据你的发现,能否找到解上述题目更简单的方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找出简单方法的小组可推选代表发言.学生能发现,在中,是的值,-3,2,-3是原多项式各项的系数,所以原式,再代入、的值,计算更简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并指出:这三项可以合并成一项.
【教法说明】教师先提出问题,因前面学习了求代数式的值,学生可直接代入求得,接着教师提出,你通过求值发现了什么?怎样更简捷的求值呢?引导学生做一步步的深入探索,使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可合并成一项,可合并成一项吗?
学生活动:同桌同学进行讨论,看哪桌首先得出结论,然后找首先得出结论的一个学生回答,另一个学生可以做补充.
教师归纳:可合并成一项,因为它们三项中都含、两个字母,并且的指数都是2,的指数都是1.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字母部分代表同一个数;而则不能合并,因它们两项中,虽都含一个字母,但第一项的指数是2,而第二项的指数是1,两项中同一个字母的指数不相同,字母部分不能代表同一个数,所以不能合并.能合并处理,我们把,,是,小组讨论,什么是?选学生代表发言,再相互进行更正补充.
教师归纳: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而-3,2不含字母,但也能合并成一项-1,因为它们也是.
[板书]
【教法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做练习,先发现了的特点,然后归纳得到的概念,这种认识规律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认识规律.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1.(口答)下列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为什么?
(1)与;(2)与;(3)与;
(4)-12与120;(5)与;(6)与;
(7)与;(8)与;(9)与;
(10)与;
2.能不能说:“两个单项式的次数相同,所含字母也相同,它们就是”?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由学生抢答,对回答不准确或不全面的,同组同学给予补充.
【教法说明】的概念是重点,对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为此在得出的概念之后,安排学生做此组练习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并使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下面让学生说出是与不是的原因,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大有好处.
板书] 合并:把多项式中的合并成一项.
师提出问题:是怎样合并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说的不全面、不严密时可再找其他的同学做补充.
师归纳:当学生回答全面后强调,合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的系数相加的过程,在系数相加时,不要遗漏符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都不变.
[板书]合并法则: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教法说明】通过让学生做上面的实例,学生对怎样合并的问题已有较深刻的印象,但还不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将其叙述出来,这时教师就积极引导,让学生动脑思考,总结发现法则,培养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1(出示投影3)
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学生活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评判.
变式训练:把例1的两个式子分别加上两项为(出示投影4)
(1);(2).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互相交换打分,学生回答正确答案,并评出优胜小组.
【教法说明】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完成例1是没什么困难的,而在完成例1的变式训练题时,也就是轻而易举之事了,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换评判打分,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做好调节回授工作.
例2(出示投影5)
合并下列多项式的
(1);(2).
学生活动:此多项式项数较多,先让学生观察,找出,指定学生回答.
师:在属于的下面标上记号.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模仿教师的做法标出(2)题的,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评定,然后教师边引导边板演出(1)题较规范的解题格式,说出每一步变形的依据,待板演完毕,让学生模仿(1)题教师板书的格式,一个学生在前面板演(2)题的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随后师生共同订正.
师提出:在上述例题中,已合并的多项式,还有没有?(2)题中的没有,在合并过程中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经过合并后的多项式不存在,在合并时某项没有要把它照抄下来.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对例2的解答,教师让学生自我探索求知,促使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解题方法.
例3(出示投影6)
合并多项式 的
学生活动:学生有了解例2的基础,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同时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此题.
然后,师生一起给两个学生的解答给予肯定或更正.
师提出问题:通过例3的完成,我们发现合并后的式子是单项式,为什么?若把上面多项式变式为,合并后得什么?
学生活动:同桌的同学先进行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法说明】例3的解答完成可以放后让学生做,学生一般能正确完成,但学生不注意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学生完成后,教师提出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困难,这时教师要引导观察总结.其实是因为,系数相加后为,,而零乘以任何数等于0,而0加上一个数仍得这个数,因此0可不写,只写出单项式.而变式后的多项式,合并后就为0;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这个要写0.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7)
1.(口答)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3);(4).
2.下列各题合并的结果对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2);(3);
(4);(5);(6).
3.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3);(4).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可按座位顺序解答,也可抢答,3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不许同桌商量,完成后互相打分.
【教法说明】1、2题学生口答,特别是第2题,不但要回答对与否,还要指出错在哪里,可训练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然后2题中错的再改正,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3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打分评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便做好回授调节.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8)
1.把,各当作一个因式,合并各式中的:
(1);(2);
(3).
2.合并(,是正整数)
(1); (2);
(3).
3.若与是,则,.
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二、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解题过程,然后再让别的学生到前面给黑板上完成的情况打分,并把错误的改正确,教师做简捷的评判.
【教法说明】1题是把上面题目中一个字母变式为两个字母的代数和;2题各项的指数由数字指数变式为字母指数.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进一步;3题是在学生能判断几项是否是的基础上变式为已知两项是,则指数满足的条件,通过本题训练,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五)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的概念及合并的法则,现在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本节的内容.
1.合并法则:
(1):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2)怎样合并:的系数相加后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2.合并后的结果仍是整式,但不能再有.
3.及合并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我们可以逐步体会到.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和是()
(2)和不是()
(3)和是()
(4)()
(5)()
(6)()
(7)()
(8)()
2.合并
(1);
(2);
(3).
3.如果和是,求多项式的值.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第156页A组4.
(二)补充题:如果和是,则,.
十、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什么样的项是.
2.了解:了解可以合并.
3.应用:会合并,会利用合并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例题的讲解与训练,使学生熟练进行的合并.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的合并,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合并,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出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2.学生学法:练习→→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的概念;合并的法则.
2.难点:理解的概念中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的含义.
3.疑点:与同次项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从练习中寻找简洁方法,得出概念,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
求多项式的值,其中,.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指定一个直接代入求值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解:当,时,
.
师提出问题:在上述的运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做简单些?
学生活动:根据学生板演,可发现,在上述解题的运算过程中,几次计算的值,因此可把看成一个整体,先计算的值后,再做整体代入,根据学生叙述的教师做相应板书:
解:当,时,
.
当时,.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根据乘法对加法分配律,你又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简单些?
学生活动:根据定律的提出,学生很快发现如下解法
.
师:根据你的发现,能否找到解上述题目更简单的方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找出简单方法的小组可推选代表发言.学生能发现,在中,是的值,-3,2,-3是原多项式各项的系数,所以原式,再代入、的值,计算更简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并指出:这三项可以合并成一项.
【教法说明】教师先提出问题,因前面学习了求代数式的值,学生可直接代入求得,接着教师提出,你通过求值发现了什么?怎样更简捷的求值呢?引导学生做一步步的深入探索,使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可合并成一项,可合并成一项吗?
学生活动:同桌同学进行讨论,看哪桌首先得出结论,然后找首先得出结论的一个学生回答,另一个学生可以做补充.
教师归纳:可合并成一项,因为它们三项中都含、两个字母,并且的指数都是2,的指数都是1.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字母部分代表同一个数;而则不能合并,因它们两项中,虽都含一个字母,但第一项的指数是2,而第二项的指数是1,两项中同一个字母的指数不相同,字母部分不能代表同一个数,所以不能合并.能合并处理,我们把,,是,小组讨论,什么是?选学生代表发言,再相互进行更正补充.
教师归纳: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而-3,2不含字母,但也能合并成一项-1,因为它们也是.
[板书]
【教法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做练习,先发现了的特点,然后归纳得到的概念,这种认识规律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认识规律.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1.(口答)下列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为什么?
(1)与;(2)与;(3)与;
(4)-12与120;(5)与;(6)与;
(7)与;(8)与;(9)与;
(10)与;
2.能不能说:“两个单项式的次数相同,所含字母也相同,它们就是”?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由学生抢答,对回答不准确或不全面的,同组同学给予补充.
【教法说明】的概念是重点,对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为此在得出的概念之后,安排学生做此组练习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并使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下面让学生说出是与不是的原因,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大有好处.
合并:把多项式中的合并成一项.
师提出问题:是怎样合并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说的不全面、不严密时可再找其他的同学做补充.
师归纳:当学生回答全面后强调,合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的系数相加的过程,在系数相加时,不要遗漏符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都不变.
[板书]合并法则: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教法说明】通过让学生做上面的实例,学生对怎样合并的问题已有较深刻的印象,但还不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将其叙述出来,这时教师就积极引导,让学生动脑思考,总结发现法则,培养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1(出示投影3)
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学生活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评判.
变式训练:把例1的两个式子分别加上两项为(出示投影4)
(1);(2).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互相交换打分,学生回答正确答案,并评出优胜小组.
【教法说明】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完成例1是没什么困难的,而在完成例1的变式训练题时,也就是轻而易举之事了,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换评判打分,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做好调节回授工作.
例2(出示投影5)
合并下列多项式的
(1);(2).
学生活动:此多项式项数较多,先让学生观察,找出,指定学生回答.
师:在属于的下面标上记号.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模仿教师的做法标出(2)题的,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评定,然后教师边引导边板演出(1)题较规范的解题格式,说出每一步变形的依据,待板演完毕,让学生模仿(1)题教师板书的格式,一个学生在前面板演(2)题的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随后师生共同订正.
师提出:在上述例题中,已合并的多项式,还有没有?(2)题中的没有,在合并过程中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经过合并后的多项式不存在,在合并时某项没有要把它照抄下来.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对例2的解答,教师让学生自我探索求知,促使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解题方法.
例3(出示投影6)
合并多项式 的
学生活动:学生有了解例2的基础,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同时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此题.
然后,师生一起给两个学生的解答给予肯定或更正.
师提出问题:通过例3的完成,我们发现合并后的式子是单项式,为什么?若把上面多项式变式为,合并后得什么?
学生活动:同桌的同学先进行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法说明】例3的解答完成可以放后让学生做,学生一般能正确完成,但学生不注意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学生完成后,教师提出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困难,这时教师要引导观察总结.其实是因为,系数相加后为,,而零乘以任何数等于0,而0加上一个数仍得这个数,因此0可不写,只写出单项式.而变式后的多项式,合并后就为0;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这个要写0.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7)
1.(口答)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3);(4).
2.下列各题合并的结果对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2);(3);
(4);(5);(6).
3.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3);(4).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可按座位顺序解答,也可抢答,3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不许同桌商量,完成后互相打分.
【教法说明】1、2题学生口答,特别是第2题,不但要回答对与否,还要指出错在哪里,可训练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然后2题中错的再改正,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3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打分评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便做好回授调节.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8)
1.把,各当作一个因式,合并各式中的:
(1);(2);
(3).
2.合并(,是正整数)
(1); (2);
(3).
3.若与是,则,.
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二、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解题过程,然后再让别的学生到前面给黑板上完成的情况打分,并把错误的改正确,教师做简捷的评判.
【教法说明】1题是把上面题目中一个字母变式为两个字母的代数和;2题各项的指数由数字指数变式为字母指数.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进一步;3题是在学生能判断几项是否是的基础上变式为已知两项是,则指数满足的条件,通过本题训练,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五)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的概念及合并的法则,现在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本节的内容.
1.合并法则:
(1):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2)怎样合并:的系数相加后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2.合并后的结果仍是整式,但不能再有.
3.及合并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我们可以逐步体会到.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和是()
(2)和不是()
(3)和是()
(4)()
(5)()
(6)()
(7)()
(8)()
2.合并
(1);
(2);
(3).
3.如果和是,求多项式的值.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第156页A组4.
(二)补充题:如果和是,则,.
十、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什么样的项是.
2.了解:了解可以合并.
3.应用:会合并,会利用合并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例题的讲解与训练,使学生熟练进行的合并.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的合并,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合并,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出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2.学生学法:练习→→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的概念;合并的法则.
2.难点:理解的概念中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的含义.
3.疑点:与同次项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从练习中寻找简洁方法,得出概念,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
求多项式的值,其中,.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指定一个直接代入求值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解:当,时,
.
师提出问题:在上述的运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做简单些?
学生活动:根据学生板演,可发现,在上述解题的运算过程中,几次计算的值,因此可把看成一个整体,先计算的值后,再做整体代入,根据学生叙述的教师做相应板书:
解:当,时,
.
当时,.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根据乘法对加法分配律,你又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简单些?
学生活动:根据定律的提出,学生很快发现如下解法
.
师:根据你的发现,能否找到解上述题目更简单的方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找出简单方法的小组可推选代表发言.学生能发现,在中,是的值,-3,2,-3是原多项式各项的系数,所以原式,再代入、的值,计算更简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并指出:这三项可以合并成一项.
【教法说明】教师先提出问题,因前面学习了求代数式的值,学生可直接代入求得,接着教师提出,你通过求值发现了什么?怎样更简捷的求值呢?引导学生做一步步的深入探索,使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可合并成一项,可合并成一项吗?
学生活动:同桌同学进行讨论,看哪桌首先得出结论,然后找首先得出结论的一个学生回答,另一个学生可以做补充.
教师归纳:可合并成一项,因为它们三项中都含、两个字母,并且的指数都是2,的指数都是1.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字母部分代表同一个数;而则不能合并,因它们两项中,虽都含一个字母,但第一项的指数是2,而第二项的指数是1,两项中同一个字母的指数不相同,字母部分不能代表同一个数,所以不能合并.能合并处理,我们把,,是,小组讨论,什么是?选学生代表发言,再相互进行更正补充.
教师归纳: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而-3,2不含字母,但也能合并成一项-1,因为它们也是.
[板书]
【教法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做练习,先发现了的特点,然后归纳得到的概念,这种认识规律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认识规律.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1.(口答)下列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为什么?
(1)与;(2)与;(3)与;
(4)-12与120;(5)与;(6)与;
(7)与;(8)与;(9)与;
(10)与;
2.能不能说:“两个单项式的次数相同,所含字母也相同,它们就是”?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由学生抢答,对回答不准确或不全面的,同组同学给予补充.
【教法说明】的概念是重点,对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为此在得出的概念之后,安排学生做此组练习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并使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下面让学生说出是与不是的原因,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大有好处.
合并:把多项式中的合并成一项.
师提出问题:是怎样合并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说的不全面、不严密时可再找其他的同学做补充.
师归纳:当学生回答全面后强调,合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的系数相加的过程,在系数相加时,不要遗漏符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都不变.
[板书]合并法则: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教法说明】通过让学生做上面的实例,学生对怎样合并的问题已有较深刻的印象,但还不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将其叙述出来,这时教师就积极引导,让学生动脑思考,总结发现法则,培养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1(出示投影3)
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学生活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评判.
变式训练:把例1的两个式子分别加上两项为(出示投影4)
(1);(2).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互相交换打分,学生回答正确答案,并评出优胜小组.
【教法说明】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完成例1是没什么困难的,而在完成例1的变式训练题时,也就是轻而易举之事了,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换评判打分,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做好调节回授工作.
例2(出示投影5)
合并下列多项式的
(1);(2).
学生活动:此多项式项数较多,先让学生观察,找出,指定学生回答.
师:在属于的下面标上记号.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模仿教师的做法标出(2)题的,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评定,然后教师边引导边板演出(1)题较规范的解题格式,说出每一步变形的依据,待板演完毕,让学生模仿(1)题教师板书的格式,一个学生在前面板演(2)题的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随后师生共同订正.
师提出:在上述例题中,已合并的多项式,还有没有?(2)题中的没有,在合并过程中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经过合并后的多项式不存在,在合并时某项没有要把它照抄下来.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对例2的解答,教师让学生自我探索求知,促使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解题方法.
例3(出示投影6)
合并多项式 的
学生活动:学生有了解例2的基础,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同时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此题.
然后,师生一起给两个学生的解答给予肯定或更正.
师提出问题:通过例3的完成,我们发现合并后的式子是单项式,为什么?若把上面多项式变式为,合并后得什么?
学生活动:同桌的同学先进行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法说明】例3的解答完成可以放后让学生做,学生一般能正确完成,但学生不注意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学生完成后,教师提出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困难,这时教师要引导观察总结.其实是因为,系数相加后为,,而零乘以任何数等于0,而0加上一个数仍得这个数,因此0可不写,只写出单项式.而变式后的多项式,合并后就为0;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这个要写0.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7)
1.(口答)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3);(4).
2.下列各题合并的结果对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2);(3);
(4);(5);(6).
3.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3);(4).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可按座位顺序解答,也可抢答,3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不许同桌商量,完成后互相打分.
【教法说明】1、2题学生口答,特别是第2题,不但要回答对与否,还要指出错在哪里,可训练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然后2题中错的再改正,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3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打分评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便做好回授调节.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8)
1.把,各当作一个因式,合并各式中的:
(1);(2);
(3).
2.合并(,是正整数)
(1); (2);
(3).
3.若与是,则,.
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二、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解题过程,然后再让别的学生到前面给黑板上完成的情况打分,并把错误的改正确,教师做简捷的评判.
【教法说明】1题是把上面题目中一个字母变式为两个字母的代数和;2题各项的指数由数字指数变式为字母指数.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进一步;3题是在学生能判断几项是否是的基础上变式为已知两项是,则指数满足的条件,通过本题训练,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五)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的概念及合并的法则,现在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本节的内容.
1.合并法则:
(1):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2)怎样合并:的系数相加后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2.合并后的结果仍是整式,但不能再有.
3.及合并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我们可以逐步体会到.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和是()
(2)和不是()
(3)和是()
(4)()
(5)()
(6)()
(7)()
(8)()
2.合并
(1);
(2);
(3).
3.如果和是,求多项式的值.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第156页A组4.
(二)补充题:如果和是,则,.
十、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什么样的项是.
2.了解:了解可以合并.
3.应用:会合并,会利用合并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例题的讲解与训练,使学生熟练进行的合并.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的合并,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合并,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出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2.学生学法:练习→→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的概念;合并的法则.
2.难点:理解的概念中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的含义.
3.疑点:与同次项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从练习中寻找简洁方法,得出概念,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
求多项式的值,其中,.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指定一个直接代入求值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解:当,时,
.
师提出问题:在上述的运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做简单些?
学生活动:根据学生板演,可发现,在上述解题的运算过程中,几次计算的值,因此可把看成一个整体,先计算的值后,再做整体代入,根据学生叙述的教师做相应板书:
解:当,时,
.
当时,.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根据乘法对加法分配律,你又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简单些?
学生活动:根据定律的提出,学生很快发现如下解法
.
师:根据你的发现,能否找到解上述题目更简单的方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找出简单方法的小组可推选代表发言.学生能发现,在中,是的值,-3,2,-3是原多项式各项的系数,所以原式,再代入、的值,计算更简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并指出:这三项可以合并成一项.
【教法说明】教师先提出问题,因前面学习了求代数式的值,学生可直接代入求得,接着教师提出,你通过求值发现了什么?怎样更简捷的求值呢?引导学生做一步步的深入探索,使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可合并成一项,可合并成一项吗?
学生活动:同桌同学进行讨论,看哪桌首先得出结论,然后找首先得出结论的一个学生回答,另一个学生可以做补充.
教师归纳:可合并成一项,因为它们三项中都含、两个字母,并且的指数都是2,的指数都是1.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字母部分代表同一个数;而则不能合并,因它们两项中,虽都含一个字母,但第一项的指数是2,而第二项的指数是1,两项中同一个字母的指数不相同,字母部分不能代表同一个数,所以不能合并.能合并处理,我们把,,是,小组讨论,什么是?选学生代表发言,再相互进行更正补充.
教师归纳: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而-3,2不含字母,但也能合并成一项-1,因为它们也是.
[板书]
【教法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做练习,先发现了的特点,然后归纳得到的概念,这种认识规律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认识规律.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1.(口答)下列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为什么?
(1)与;(2)与;(3)与;
(4)-12与120;(5)与;(6)与;
(7)与;(8)与;(9)与;
(10)与;
2.能不能说:“两个单项式的次数相同,所含字母也相同,它们就是”?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由学生抢答,对回答不准确或不全面的,同组同学给予补充.
【教法说明】的概念是重点,对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为此在得出的概念之后,安排学生做此组练习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并使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下面让学生说出是与不是的原因,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大有好处.
板书] 合并:把多项式中的合并成一项.
师提出问题:是怎样合并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说的不全面、不严密时可再找其他的同学做补充.
师归纳:当学生回答全面后强调,合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的系数相加的过程,在系数相加时,不要遗漏符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都不变.
[板书]合并法则: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教法说明】通过让学生做上面的实例,学生对怎样合并的问题已有较深刻的印象,但还不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将其叙述出来,这时教师就积极引导,让学生动脑思考,总结发现法则,培养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1(出示投影3)
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学生活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评判.
变式训练:把例1的两个式子分别加上两项为(出示投影4)
(1);(2).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互相交换打分,学生回答正确答案,并评出优胜小组.
【教法说明】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完成例1是没什么困难的,而在完成例1的变式训练题时,也就是轻而易举之事了,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换评判打分,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做好调节回授工作.
例2(出示投影5)
合并下列多项式的
(1);(2).
学生活动:此多项式项数较多,先让学生观察,找出,指定学生回答.
师:在属于的下面标上记号.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模仿教师的做法标出(2)题的,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评定,然后教师边引导边板演出(1)题较规范的解题格式,说出每一步变形的依据,待板演完毕,让学生模仿(1)题教师板书的格式,一个学生在前面板演(2)题的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随后师生共同订正.
师提出:在上述例题中,已合并的多项式,还有没有?(2)题中的没有,在合并过程中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经过合并后的多项式不存在,在合并时某项没有要把它照抄下来.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对例2的解答,教师让学生自我探索求知,促使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解题方法.
例3(出示投影6)
合并多项式 的
学生活动:学生有了解例2的基础,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同时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此题.
然后,师生一起给两个学生的解答给予肯定或更正.
师提出问题:通过例3的完成,我们发现合并后的式子是单项式,为什么?若把上面多项式变式为,合并后得什么?
学生活动:同桌的同学先进行讨论,然后找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法说明】例3的解答完成可以放后让学生做,学生一般能正确完成,但学生不注意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学生完成后,教师提出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困难,这时教师要引导观察总结.其实是因为,系数相加后为,,而零乘以任何数等于0,而0加上一个数仍得这个数,因此0可不写,只写出单项式.而变式后的多项式,合并后就为0;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这个要写0.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7)
1.(口答)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3);(4).
2.下列各题合并的结果对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2);(3);
(4);(5);(6).
3.合并下列各式的
(1);(2);
(3);(4).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可按座位顺序解答,也可抢答,3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不许同桌商量,完成后互相打分.
【教法说明】1、2题学生口答,特别是第2题,不但要回答对与否,还要指出错在哪里,可训练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然后2题中错的再改正,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3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打分评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便做好回授调节.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8)
1.把,各当作一个因式,合并各式中的:
(1);(2);
(3).
2.合并(,是正整数)
(1); (2);
(3).
3.若与是,则,.
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二、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解题过程,然后再让别的学生到前面给黑板上完成的情况打分,并把错误的改正确,教师做简捷的评判.
【教法说明】1题是把上面题目中一个字母变式为两个字母的代数和;2题各项的指数由数字指数变式为字母指数.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进一步;3题是在学生能判断几项是否是的基础上变式为已知两项是,则指数满足的条件,通过本题训练,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五)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的概念及合并的法则,现在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本节的内容.
1.合并法则:
(1):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2)怎样合并:的系数相加后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2.合并后的结果仍是整式,但不能再有.
3.及合并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我们可以逐步体会到.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和是()
(2)和不是()
(3)和是()
(4)()
(5)()
(6)()
(7)()
(8)()
2.合并
(1);
(2);
(3).
3.如果和是,求多项式的值.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第156页A组4.
(二)补充题:如果和是,则,.
十、板书设计
尊敬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说课的课题是“合并同类项”,下面进行简单的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在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学习了代数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一次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所授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风气。
基与上面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同类项、多项式相等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能力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1、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愉快与收获。
2、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二、设计思路:、
1、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其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
2、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想、推理、论证、交流与反思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3、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程序: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CAI辅助教学。设计以下主要教学流程:
1)创设五个步步深入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问题探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3)火眼金睛与看谁做的又快又准: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加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
4)例题讲解与巩固练习:让学生掌握在多项式中判断出同类项和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的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拓展延伸与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我的教学目的能不能实现,设计效果能不能达到,就只能看我接下来上课的情况了!我的说课就简单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了解教学的分类思想,并能准确判断出同类项。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教学、合作、交流、观察、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作为农村学生,我们都知道自己家的菜园里会把西红柿、黄瓜、茄子、葱分别栽培在一起,为何不把它们交叉种植呢?
再如,在小学时,老师会让我们把水果和非水果进行分类,生活中处处有分类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一种分类问题,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
根据下列单项式的特征试将其分类:
8n、-7ab、3ab、2ab、6xy、5n、-3xy、-ab、
2、形成概念:
以上式子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1)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
(2)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二)强化练习:
1、思考: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ab与3ab;(2)2ab与2ab;(3)3xy与-xy;
(4)2a与2ab(5)-2.1与;(6)5与b;
2、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3ab+5ab=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xy2+2xy2=_______理由是_______
-3a+2b=理由是_______
3、不在一起的同类项能否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为什么?
例如:试化简多项式3xy-4xy-3+5xy+2xy+5
解:3xy-4xy-3+5xy+2xy+5--------------找出
(用不同的标志把同类项标出来!)
=3xy+5xy-4xy+2xy-3+5----------加法交换律
=(3xy+5xy)+(-4xy+2xy)+(-3+5)--加法结合律
=(3+5)xy+(-4+2)xy+2---------乘法分配律逆用
=8xy-2xy+2----------合并
探讨: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
(三)例题讲解
例: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2ab-3ab+ab2).2ab+2ab+ab-ab
3).6a-5b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1.2有理数篇11.2有理数【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2.会对有理数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3.体检分类.【对话探索设计】〖...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与说明篇1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2、经过比较不同...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篇1lzgn.swfqdxc.swf教案示例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安徽合肥 李春梅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选自义务教育...
数学活动“制作一个五角星”教学设计篇1数学活动“制作一个五角星”教学设计 屈红燕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
3.3解一元一次方程篇1课 题解一元一次方程(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篇1教 学 任 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探索球赛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
解一元一次方程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的能力...
1.4有理数的乘除法篇1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归纳、猜测...
1.8完全平方公式篇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2.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
课题:10.3实数篇1教学目标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
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②篇1教学目标:1、 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2、 掌握在指定数集内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
4.2解一元一次方程篇1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学习目标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骤,并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2.通...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