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XX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我国互联网用户达3.6亿宽带用户达9933万
【背景材料】
11月3日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获悉,截至9月末,我国互联网用户到达3.6亿,普及率达到27.1%,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92亿,境内网站达到320万个,我国互联网发展已处于关键时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说,我国网络用户的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44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24亿户,移动电话7.2亿户。我国境内网站数达到了320万个,国际出口带宽达到了730g。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1.92亿,同比增长了62.7%。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表示,去年以来我国互联网保持了用户和市场规模的双增长。
截至9月末,互联网用户将达3.6亿,普及率达到27.1%;宽带用户达9933万。互联网基础资源规模不断扩大,ip地址达到1.23亿个,为全球第二;cn域名注册量达500万,为全球第一。在市场规模方面,XX年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接近1500亿元,带动相关it、制造业、软件与数字内容业产值超过亿元。
【课标链接】
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知识链接】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3)辛亥革命:《民报》。④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4.通俗性报刊特点:(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2)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3)根据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专门分工。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政治常识归因类试题解答方法”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近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典型题型题例的解题分析,使学生了解...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总结: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我...
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
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考试说明】(一)我国的国家性质1.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2)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
第20课时 意义类问答题 这类试题从句型来说,一般用“有利于”或“体现了”表述;从思路上讲,要由近及远、由小及大、...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了解)(1)计划经...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政治时代的主题●考点突破1.和平问题(1)什么是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
XX届高考政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导学案一、考点扫描(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第三节 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第一框 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a)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