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
教学目标
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培养同学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学习品德。
本课重点
教学过程
1. 宋代的统治阶级是哪些?
2. 宋代士、农、工、商的情况是怎样的?
士:
农:
工:
商:
3. 宋代的乡村节日有哪些?每一种节日里人们会干什么?
4. 宋代城市情况怎样?人们平时会干什么?
巩固练习
1.瓦舍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城市的繁荣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宋代人最重视的节日是( )
a.元旦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学习目标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
难点:比较宋代与现代传统节日的风俗。
三、课堂学习
课前准备:
1.宋朝开国后实行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2.宋代的地主阶层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 为生。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农和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
3.宋代大部分官营、私营的手工业作坊都使用雇佣,作坊主按契约支付给一定数量的工钱。
4.宋代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他们成为城市的主体。
一. 学习过程
1.士农工商
阅读课文,概括宋代有哪些社会阶层?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如何?哪些是统治阶级?哪些是被统治阶级?
2.乡村生活
阅读课文,宋代民间有哪些传统节日?与今天的传统节日做个对比。简单概况乡村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
3.城市风貌
阅读课文,概括宋代城市特点,对比唐长安图和北宋东京图,看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
二.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b.宋代城市风行蹴鞠之戏
c.宋朝多数农民不能够维持温饱生活d.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2.北宋的都城是( )。
a.洛阳 b.临安 c.东京(开封) d.南京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魏泰《东轩笔录》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让进士负责宫中的选美 b.宋朝的士农工商中,士的地位一般
c.国家让进士担当高官 d.国家不重用进士
4.北宋东京城里的“瓦舍”是( )。
a.专供演出的圈子 b.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c.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5.“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此诗反映了宋代农村的什么风貌? ( )
a.蔡中郎死了,在做法事b.反映了农村文化生活的丰富
c.表现了农村中秋节的热闹场景d.赵家庄人娱乐的场面
6.《水浒传》中奸臣高俅因踢得一脚好球得到宋徽宗赏识而平步青云的情节,此句的“互不球”是宋代城市风行的什么之戏?()
a.足球 b.杂技 c.蹴鞠 d.瓦舍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请回答:(1)上述诗句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2)此诗反映了宋朝时什么节日的景象?今天还过这个节日吗?
(三) 连线题
扫墓、郊游踏青寒食节
禁烟、吃寒食重阳节
登高避祸端午节
划龙舟比赛冬至
以锟饨祭祀先清明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