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一】了解二战后出现“冷战”出现的原因
原因:①战时的共同敌人消失;②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根本原因);③苏联成为美国称霸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考点二】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建立
1、政治:(美)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冷战开始的标志)
2、经济:(美)马歇尔计划—————— (苏)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
目的:帮助西欧经济恢复。(直接) 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根本)
3、军事:(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苏)华约(1955)(冷战最终确立的标志)。 性质:政治军事集团
影响:在欧洲出现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考点三】了解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约的建立
1、苏联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2、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考点四】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
1、德国(1949年——1990年统一)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2、朝鲜 1948年 大韩民国(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
【考点五】理解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
1、背景①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 ①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②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统一的欧洲共同体。
③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考点六】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表现
原因:(1).把经济发展作为立国之本,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依赖美国保护,发展对外经济。
(3).重视教育。
(4).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
②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④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日本作为经济强国地位没有动摇
【考点七】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相获独立。
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概况
①倡导者: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
②形成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③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④作用: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本专题主要叙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分四课时授...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一、二】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1)...
一、教材分析重点:通过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难点: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本课是第九...
★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生:凌驾于王权之上。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
【目标导航】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
第1课 的历史背景【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一、背景(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原因:(1)...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近代部分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考纲要求】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
课标要求: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电影的诞生;世界最重要...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难点: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前自主与学习一、革命道路...
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
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导课...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