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 第18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精选3篇)

第18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精选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第18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的主要功绩。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外。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阅读教科书,分析满洲的兴起和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活动及历史贡献。

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外。通过对“军机处的设置”的学习,加深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关键措施。

联系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指出文字狱自古就有。

教师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清朝的资料,课上交流,在教师指导下,提出不同的看法,增长大家的见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通过分析清朝的专制统治,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可让学生观看图片,老师补充有关的资料,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

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

课前导学

观看有关努尔哈赤、康熙帝、雍正帝的影视片,收集了解努尔哈赤、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人物的故事和历史资料。

教学策略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从明朝灭亡、女真兴起一直讲到康乾盛世。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抓住重点。

本课内涉及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可以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类似的历史知识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合作,以及对本课内容的研究、总结,使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课教学围绕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加强君主集权来展开的。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可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努尔哈赤这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与已学过的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对比,找出这些民族政权建立者的共同特点。君主集权的强化,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思考,从中概括出它的利弊。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vcd、电影机、或小黑板

有关努尔哈赤、皇太极、雍正帝的影视剧片断,历史资料片《上下五千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同学们,大家先看几幅图片,说说它们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这个民族在我国建立了什么王朝?

学生看图回答

是满洲族,在我国建立了清朝。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满洲人的穿着打扮来导入新课。

对。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课内容。(出示课本标题)

由学生十分熟悉的内容导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满洲原名女真。他们最早居住在我国哪个地方?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当时杰出的首领是谁?请同学们看教材90页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些问题。(出示第一个标题)

学生认真看书,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①      生活地区是我国东北

②      明朝后期开始兴起

③      杰出的首领是努尔哈赤

学生通过看书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在看时,大家注意:努尔哈赤为满洲的兴起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努尔哈赤的主要功绩)

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和归纳,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努尔哈赤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他为女真的兴起和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一面看短片,一面注意归纳努尔哈赤的功绩。

(看完短片后,学生踊跃发言)

①      统一女真各部

②      创立八旗制度

③      16XX年建立后金政权

④      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⑤      反抗明朝的压迫

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的原因,使学生理解努尔哈赤在满洲兴起当中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在学习宋朝、元朝历史的时候,也给大家介绍过几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几位少数民族首领?

(出示问题)

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回答问题。

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元昊和成吉思汗。

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努尔哈赤同这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出示问题)

(学生讨论时,教师到学生中去,进行指导)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①    统一本民族各部

②    建立本民族政权

③    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④    都是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通过对比,使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更加了解。

在这个民族兴起和强大过程中,还有一位杰出的人物,他为清朝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谁呢?

(出示标题)

下面大家看一个短片。看看皇太极有哪些主要功绩?

(放映短片)

学生看书说出清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

学生总结出皇太极的主要贡绩:

①    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注意选拔人才

②    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③    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

④    1644年,迁都北京

让学生在了解皇太极的主要功绩的基础上,学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清朝入关后,对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该怎样进行统治?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会怎样做呢?

(出示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踊跃发言。

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加强君主集权;皇帝会把一切权力都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选拔有才干的人作大臣等等。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

对!加强君主集权。

(出示标题)

讲到君主集权,大家看教材91页,清朝初期,统治者是怎样做的?

(教师出示第一小标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明朝为加强君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认真看书后,说出清初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

同学自由讨论后回答。

在地方废除行中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朝政,设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八股取士选拔人才,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利用复习法,让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获取信息。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清朝建立初期,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教师出示第二小标题)

大家看教材,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

(出示问题)

学生看书后回答: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使学生认识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严重威胁了皇权。

为了削弱满洲贵族对皇权的威胁,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

(出示第三小标题)

同学们,请你们看教材上有关乾清宫和沈阳故宫的说明。看后回答:这两种不同的建筑布局和设置,反映出什么问题?

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

(出示乾清宫和沈阳故宫的图片)

学生阅读教材上图片说明并积极进行讨论,然后举手回答问题。

①    沈阳故宫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

②    乾清宫与军机处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

③    军机处设立后,军中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

④    地方军政首脑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

军机大臣是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教师指导学生看这两张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说明的文字,从中找出它们的不同。    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注意对学生要适时进行引导)

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反映了君主专制已发展到了顶峰。

(出示结论)

下面看教材92页“动脑筋”。关于军机处的设立,你同意他们谁的说法,为什么?

学生看书后,各抒己见。

指导学生思考“动脑筋”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

清朝统治者,不仅在政治上设立军机处加强君权,而且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出示标题)

老师让学生解释什么是“文字狱”。

学生解释什么是文字狱,并举例说出文字狱自古就有。

加强对基础概念的掌握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呢?清朝文字狱的影响是什么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原因:

①    清朝为了树立统治者的淫威

②    为了保护满洲贵族的特权

③    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④    对汉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影响:

⑴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⑵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他们不敢过问政治。

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生从教材和课外有关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大学的学习和对问题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得以下结论:

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巩固了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国家的政治局面,并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它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教师小结,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认清了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利弊。

学史明智。同学们,从明清大兴文字狱展开联想:谈一谈解放思想和重视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哪些促进作用?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适时进行指导。每组提炼出本组的观点,选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言,交流。

①       文字狱禁锢了人们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得到的启发是:社会要想进步,必须解放思想。

②       文字狱使许多的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造成人才的浪费。要想使国发展,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因为人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只有重视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③       我们要从明清的文字狱当中吸取教训,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注意对人才的培养,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

④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由古代的历史事件,联想到当今。人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联想到解放思想,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归纳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能从文字狱联想到解放思想和对人才的培养,想象丰富,思路开阔,以古鉴今,这值得我们发扬。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重点讲解了君主集权的强化,而且还从文字狱联想到当今的解放思想和人才培养。我们从历史学习中感悟到: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国家政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出示小结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师生互道再见。

<

第18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篇2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XX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唐朝

靺鞨

渤海

11XX年

女真

完颜阿骨打

16XX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皇太极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

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主要反映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在学生对上述内容认识后,引导学生讨论军机处的设立对于君主集权的作用问题。军机处的设立,君臣等级关系进一步分化(君:独断专行;臣:惟命是从)

2、文字狱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文字狱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

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和危害。(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矛盾等方面进行提示。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鼓励学生从其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

(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讨论: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第18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篇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认识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由学生讲述明清更替概况,引入新课。

2.通过了解学生所知道的有关清朝的知识,由学生分组、分别介绍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活动及历史贡献。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动脑筋”,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处。

4.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故宫的资料,由学生简介故宫概况和乾清宫、军机处,讲述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并引用文献资料加深印象。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完成“动脑筋”,加深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关键措施。

6.联系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指出文字狱自古就有。举例讲述康、雍、乾三朝严酷荒唐的文字狱,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其危害。

7.开展活动与探究,讨论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利弊。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归纳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集权发展、演变的专题内容,进行课外探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兴趣引入,模拟参观故宫军机处或看图片,由浅入深讲解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关键措施,文字狱则是实行文化专制。

难点: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讨论思辨,合作探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其利弊。

课前导学

1.了解学生接触到的有关清朝的影视作品,指导学生区分历史和文艺创作。

2.根据本地课外课程资源,收集了解努尔哈赤等人物的史料。

3.指导学生查找、登录故宫网站或相关资料。

教学资源

1.电视剧《努尔哈赤》《雍正王朝》

2.历史天地等网站(见教科书附录)

3.故宫网站:

4.夏家馂《清朝史话》北京出版社

5.姚雪垠《李自成》中国青年出版社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同学们能回忆出所学的主要内容吗?

(鼓励评价并指出)这些大事主要发生在明朝前期和中期,明朝末年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历史又将怎样演变呢?请一组同学根据导入框的内容向大家作介绍。

(小结)明清之际风云变幻,政权更迭,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它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现在学习新课。(推出课题)

学生可扼要回答:君权的加强,对外友好往来和抗击侵略。

由一同学主持,先齐读明末民谣,由同学介绍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关外的清朝趁机出兵,入主中原。

(可向同学们推荐课外阅读作家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

学习新课

提到清朝,近年来描写清朝的电影、电视剧不少,其中有创作更有“戏说”。有同学能说出清朝给你留下的最基本的印象有哪些?

今天的满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唐宋时期。(引导同学回忆唐宋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

明朝后期,女真族在东北白山黑水间崛起,后来改族名为满洲并建立了政权。(学习第一子目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在这个民族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有两位杰出的人物,那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现在分别由两组同学来介绍他们的业绩,并归纳出他们的贡献。

(归纳)通过同学的介绍和学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他们为女真族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共同讨论,完成“动脑筋”提出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同学间、师生间相互交流)

(在同学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过渡)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并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

对,那就需要集权中央,强化君主的权力。(现在学习第二子目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的叙述,分组准备,然后推派代表回答。

(归纳)从清初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可以看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不仅架空了内阁,也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我们结合“游览”故宫,请另一组同学介绍雍正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或指读文献资料,适当讲解)请同学概括指出军机大臣们怎样办事?

(引导学生思考,完成“动脑筋”,鼓励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情况说明军机处的设置是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关键措施。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过渡)清朝统治者不仅通过中央政权机构的改革来强化君主专制,还加强了在思想领域里的控制,一再兴起文字狱。

(提问)什么是文字狱?有同学为大家解释说明吗?

文字狱自古就有,同学们联系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回忆哪个朝代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清朝康、雍、乾三朝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在历史上是空前的,也是非常残酷的。请同学以课本中所举的胡中藻狱为例加以说明。

我们还可以结合“动脑筋”提供的又一例子来看看清朝统治者是怎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

由于清朝的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又特别残酷,所以危害也特别严重。我们一起分析文字狱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小结)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思想领域里“万马齐喑”的局面,迫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摧残了人们的聪明才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精神,中国的科学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拉大了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差距,也是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从秦朝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清朝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现在我们进行讨论,议一议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认识)一是巩固了统治,有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二是延缓了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结束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清朝君主集权的空前强化只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回光返照,无法挽回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封建社会走向瓦解。

由同学自由举例,如男子留发辫、穿长袍马褂等。(注意指导同学区分历史和文艺创作,勿受误导)

同学回忆学习过的靺鞨族、女真族的历史。

一组推派代表介绍努尔哈赤的事迹,突出贡献是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反抗明朝压迫。一组推派代表介绍皇太极的活动,主要是改族名、改国号。

介绍时提示结合插图和沈阳故宫资料、图片。

先由同学找出宋元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4~5人,展开讨论发表见解,找出共同点。

学生议论,回答加强统治,强化君权等。

一组先介绍沿用明朝制度,同时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一组推派同学根据出示的故宫概貌图或乾清宫、军机处的图片介绍雍正时设置军机处的情况。

学生概括:听命皇帝,跪受笔录,拟旨下达,由中央各部和地方执行。

学生对两种观点发表意见或自己的见解,教师给予评价鼓励。

学生可根据教材叙述,概括文字狱的特征。

学生经过回忆,回答秦朝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

由学生介绍胡中藻狱。

学生讨论、发言,抓住“明月”“清风”,喻指怀念明朝、不满清朝。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布置探究性学习题目

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和影响

希望学有余力、感兴趣的同学合作研究,老师愿和你们共同探讨。

第18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精选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学案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 春秋争霸教案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 第18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 祖国近内的远古居民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