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2节儒学的兴起学案
【本课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重难点突破】
1.本课重点为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及汉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理解这一问题。并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
2.本课难点为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多方涉猎相关材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多与同学交流,请教教师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视野,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重点知识整合】春秋——西汉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1.春秋,创立 2.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3.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4.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5.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知识梳理】
一、儒学兴起的背景(春秋战国——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创立和发展,早期儒学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称为显学。
2.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思考: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战国:百家争鸣:各国纷争,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学术氛围较宽松
秦朝: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须加强思想控制
(1)原因:
①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②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③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
①焚书: 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
不焚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
②坑儒:警告文化人
(3)评价:
①实质:文化专制政策
②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
③消极:a、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
b、使儒学走向低潮
c、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本专题主要叙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分四课时授...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一、二】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1)...
一、教材分析重点:通过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难点: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本课是第九...
★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生:凌驾于王权之上。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
【目标导航】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
第1课 的历史背景【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一、背景(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原因:(1)...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近代部分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考纲要求】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
课标要求: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电影的诞生;世界最重要...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难点: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前自主与学习一、革命道路...
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
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导课...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