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导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4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分组讨论,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综合整治措施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位置及范围

2.水土流失的危害
 
状况
程度
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        的地区。
面积
水土流失的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严重水土流失的面积11万平方千米。
危害
概述
既造成了当地        的恶化,也影响了区域          的发展。
表现
①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土壤养分,耕地质量,导致农业减产。
②对黄河的影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了  
      的发生。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
位置的过渡性: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比较脆弱;
过渡性  从____向山地高原过渡
从____区向干旱区过渡
从森林向____过渡
从农业区向____过渡
土壤质地特殊: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                侵蚀;
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多集中于    季,且多  雨;
自然灾害频繁:、、 等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
人为(主要原因)
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________,人地矛盾突出。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________、开矿、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________________、营造宫殿、伐林烧薪、战争→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特别提醒】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基础,破坏植被是诱发水土流失的根源。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
⑴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综合发展。
⑵要以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2.具体原则(三结合):
(1)________、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2)________、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3)治理与________相结合。
3.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打坝淤地、兴修(沟谷)、修筑(缓坡)、平整(塬面)等4页,当前第1页1234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导学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案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 教学片断:气压和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设计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2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 2. 3 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 第四节  气候特征2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 经度的划分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