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人是万物的尺度”预习提纲:
一、第一阶段: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产生时间:公元前 。
2.背景:
(1)希腊 的发展、 的提高。
(2)希腊 的成长、解决 的需要。
3.性质:是一场反对 的运动。
4.探讨问题:探讨与 密切相关的问题。
5.智者含义:教授 和 的教师。
6.言论特点:
(1)言论从 和 出发,倾向于 和 。
(2)注重 。
(3)怀疑 ,否认 。
7.代表人物: 。
(1)思想核心: 。
(2)评价:西方 的先驱。
(3)作用:启蒙作用。
二、第二阶段: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1.研究范围: 。
2.重要主张:
(1)反对智者 、 (与智者学派不同)。
(2)强调人类的 ,否定 (与智者学派相同)。
(3)“ ”。(在哲学上重大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4)“ ”。
4.被判死刑: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5.评价:
(1)马克思:“ ”,“ ”的化身。
(2)德菲尔神谕:他是 的人。
(3)启蒙思想家:把他视为 。
三、第三阶段:斯多亚学派——“人生而平等”
1.产生时间:公元前 末至公元前 初。
2.创始人: (因他在斯多亚画廊讲学而被称为斯多亚学派)
3.代表人物:芝诺、 等
4.哲学划分:
(1)哲学划分: 、 和 三部分,其中以和 最重要。
(2)物理学:即 ,阐述 的关系,也揭示人与人的关系—— 。
5.逻各斯思想:逻各斯即 。
得出结论:“顺乎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6.历史意义:(1)第一次系统论述 的理论。
(2)第一次论证 、 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课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被视为西方第一次启蒙运动先驱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芝诺 b、苏格拉底 c、但丁 d、普罗塔戈拉2、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芝诺 d、普罗塔戈拉3、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b、美德是知识存在本质所在,而知识又是美德的充分条件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d、知识能充实道德4、下列哪一项思想主张不属于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思想组成部分( )a、物理学 b、伦理学 c、逻辑学 d、生物学5、在古希腊,提出“逻各斯”(即规定着的理性)的主张的( )a、斯多亚学派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普罗塔戈拉6、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说明斯多亚学( )派a、抨击批判奴隶制度b、提倡解放与释放奴隶c、在人类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人文思想d、其自然法理论是罗马奴隶制瓦解的思想基础二、问答题1、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再到斯多亚学派,西方的人文精神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2、黑格尔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句伟大的话。”谈谈你的看法。
3、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参考答案
一、第一阶段: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产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
2.背景:(1)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
(2)希腊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性质:是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4.探讨问题:探讨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5.智者含义: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6.言论特点:(1)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2)注重实利。
(3)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
7.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1)思想核心:人是万物的尺度。
(2)评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3)作用:启蒙作用。
二、第二阶段: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1.研究范围:道德哲学。
2.教学方法:诘问术(“助产术”)
3.重要主张:(1)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与智者学派不同)。
(2)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与智者学派相同)。
(3)“认识你自己”。(他在哲学上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4)“美德即知识”。
4.被判死刑: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5.评价:(1)马克思:“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德菲尔神谕: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
(3)启蒙思想家:把他视为先驱和战友。
三、第三阶段:斯多亚学派——“人生而平等”
1.产生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创始人:芝诺(因他在斯多亚画廊讲学而被称为斯多亚学派)
3.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塞内卡等
4.哲学划分:(1)哲学划分: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三部分,其中以物理学和伦理学最重要。
(2)物理学:即自然哲学,阐述自然与人的关系,也揭示人与人的关系——逻各斯。
5.逻各斯思想:逻各斯即规定着的理性。
得出结论:“顺乎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6.历史意义:(1)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类生而平等理论。
(2)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课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6dabdac二、问答题1、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斯多亚学派:主张“人人生而平等”,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这一西方人主义的核心理论。2、有理性主义一面: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有主观主义一面:以个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抹杀客观真理的存在,易导致主观主义。
3、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三理性与自由的启蒙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了解卢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了解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印发的相关资料,围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这一问题,通过老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伴随着启蒙运动的高涨,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这一思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叛,因为正当理性高昂之时,它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通过了解这些,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凡事都不可走极端,否则定会出现与其不相和谐的音符。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卢梭、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作用。难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一、启蒙运动概况——呼唤光明的时代1、历史背景:⑴ 与 的深入发展。⑵ 的兴起。⑶ 的开辟。⑷英法等 的形成。⑸ 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根本原因)2、发展概况:⑴时间: 。⑵思想体系: 、 和 等。⑶范围:从 、 开始、扩展到德国等欧洲国家。⑷性质:资产阶级反 运动。⑸实质:资产阶级要求科学、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主义。⑹目的:保障人的 。⑺表现:理性主义。⑻理性的概念: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凡事都依靠人的思考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和神的旨意。⑼主要内容: 、 、 、科学。3、历史意义⑴为欧美的 做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⑵用 的光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⑶最重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一种彻底解放的主张:① 的解放,② 的解放。⑷留下充满个性的 。二、理性主义——启蒙的真谛——在于人的解放1、主旨: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深刻探讨。2、诠释:①卢梭: ,“主权在民”。主张依据契约而建立的国家。②康德: 。揭露统治者的愚民政策。3、影响:深刻圆满的体现了 。三、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思潮中的人文精神1、产生时间: 中期至 中叶。2、创始人及思想: :⑴思想:①对理性:把 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②对情感:生活中很多问题,依靠 ,听任 和 办事更可靠、更经常。③对知识:认为人类 ,原始社会最美好, 有害于人类的幸福。⑵评价:卢梭的见解和思想,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因此成为 之父。3、浪漫主义思想内涵及特点⑴内涵:是指宣扬人的感情至上的一种倾向和态度。⑵特点:①它本身的特点是 的、 的、 的、 的和 的。②它往往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其素材和背景,描写讴歌人的 。4、浪漫主义的评价:⑴积极:①指出了 的局限,揭示了 对人类的生活是“ ”的道理。②对 产生巨大贡献和影响:a.极大丰富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凸现了人的 和 ;b.使人从冰冷的 统治下解放出来,重新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c.拉近了 的关系,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了对 的尊重态度;d.让人们对不同的文明保持一种 的心态。⑵消极:①使 膨胀,为 而造成混乱和无序;②排斥和拒绝 ;文学作品中充满 ,生活中 等等。
参考答案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一、启蒙运动概况——呼唤光明的时代1、历史背景: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⑵近代科学的兴起。⑶新航路的开辟。⑷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⑸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根本原因)2、发展概况:⑴时间:17、18世纪。⑵思想体系:人文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历史观等。⑶范围:从英、法开始、扩展到德国等欧洲国家。⑷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⑸实质:资产阶级要求科学、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主义。⑹目的:保障人的自然权利。⑺表现:理性主义。⑻理性的概念: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凡事都依靠人的思考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和神的旨意。⑼主要内容:理性、民主、平等、科学。3、历史意义⑴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⑵用理性的光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⑶其最重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一种彻底解放的主张:①人身的解放,②思想的解放。⑷留下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二、理性主义——启蒙的真谛——在于人的解放1、主旨: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深刻探讨。2、诠释:①卢梭:人身自由,“主权在民”。主张依据契约而建立的国家。②康德:思想自由。揭露统治者的愚民政策。3、影响:深刻圆满的体现了人文精神。三、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思潮中的人文精神1、产生时间: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叶。2、创始人及思想:卢梭:⑴思想:①对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②对情感:生活中很多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③对知识: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⑵评价:卢梭的见解和思想,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因此成为浪漫主义之父。3、浪漫主义思想内涵及特点⑴内涵:是指宣扬人的感情至上的一种倾向和态度。⑵特点:①它本身的特点是非理性的、人文的、个性的、想像的和情感的。②它往往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其素材和背景,描写讴歌人的情感和业绩。4、浪漫主义的评价:⑴积极:①指出了理性的局限,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双刃剑”的道理。②对人文主义产生巨大贡献和影响:a.极大丰富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凸现了人的情感和个性;b.使人从冰冷的理性原则统治下解放出来,重新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c.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d.让人们对不同的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⑵消极:①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②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文学作品中充满无病呻吟,生活中感情泛滥等等。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本专题讲授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主要内容包括西方奴隶制时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腊思想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光辉,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理性主义的光芒──启蒙运动。通过此专题复习让学生了解人文精神在演进历程上,由崇敬“神”到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再到近代以来系统论证“人”的价值和力量,一直到理性主义至上。理解人文精神的萌芽,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弘扬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注欧洲近代这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在联系与嬗变,概述人文精神演进中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课 “人是万物的尺度”一、课标内容;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二、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人文主义起源的重要原因;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网上资源等感受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体会人文主义内涵,追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合理评价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课后:还可以依学生的兴趣程度和疑点继续探讨。3、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的问题都应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专题联系:
在“一标多版”状况下,教学时可参照其他新版本对此专题的论述及其采用的史料;人民版中与相关其他专题的联系(如必修一的第六、七专题;必修二的第五专题;必修三的第一、七专题等)(三)本课内容:讲述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包括三个阶段: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约前481年-前4xx年),代表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苏格拉底(约前469年-前399年),主要贡献:
1、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判断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和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约前336年-前264年)、西塞罗、塞内卡等,代表观点:
1、“逻各斯”是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2、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是符合理性的;
3、人类社会也具有理性;
4、人同自然界一样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从而得出人人生而平等的结论。三、重难点突破重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派别。难点: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分析和理解;对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名言所体现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课前导学材料:1、大约在 ,希腊开始了一场 。它是在 、 及其由此产生的 和 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2、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其思想观点是“ ”。他被视为西方第一次 的先驱。3、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 ,雅典人,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马克思称他为“ 的创造者”,“ ”的化身。4、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两句名言也代表了其思想观点:“ ”“ ”。他被视为18世纪 的先驱和战友。六、重难点问题分析及教法学法建议1、通过图片《美神维纳斯》、《智慧女神雅典娜》《众神之神——宙斯》《宙斯和赫拉的神话故事》等提炼概括古希腊的神化故事的基本特点:人格化、人性化。由此引导进入本课主题——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2、结合专题导语解释概念:人文精神及其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3、古希腊哲学家的各自主张及评价,这是本节重点。可以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谁?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有何主张?意义何在?学生阅读教材,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即可。4、苏格拉底的思想被称为西方哲学源头,其思想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其名言和课本引导学生提炼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2)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3)认识你自己4)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名言如;“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在某个意义上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及悲剧性的结局都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予以介绍。下面就是“精神助产术”最经典的一段: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对于《苏格拉底之死》这幅创作于1787年的油画,可与学习延伸第二题结合起来进行评述。先介绍苏格拉底被判饮毒药酒处死这件事,然后引出问题:如何评价苏格拉底的行为?通过讨论,最后希望能够达成下面的一些认识:法律首先要符合人性和尊重生命。法律是为人产生并为人服务的,法律不应该异化为人的枷锁。其次必须体现对权利的尊重与保障。人的权利重于泰山,法律既要尊重人的权利,又要限制剥夺权利的行为。同时,法律要“公平地”和“正当地”对待每一个人的权利。人的本性有善、恶之分,合理与否之别,一定时期的法律保护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善、合理的本性要求。5、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分析:在公元前5世纪叶以后的希腊奴隶制时代产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最早萌芽,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学派和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对人的看法的不同点是(1)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这一学说本质很容易产生将人的主观感觉和思维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险,从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人是否感觉而存在,且客观事物的性质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觉到它而发生变化。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2)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人必须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主张人要“认识自己”,但苏格拉底对“认识自己”提出了新的观点:认识自己并不是认识人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要认识人的灵魂;而认识人的灵魂,不在于认识灵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认识灵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 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苏格拉底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应当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希腊人文主义在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体现。概括: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异: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6、有兴趣可介绍一下时代较近的两位思想家:孔子与苏格拉底。7、人生而平等这一目为课外阅读。它为人文精神“智者运动”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建议讲清斯多亚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意义等。可通过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作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了。
只有这个学派懂得如何培养公民,只有它培养了伟大的人物,只有它培养了伟大的帝王。
斯多亚派虽然把财富,人间的显赫、痛苦、忧伤、快乐都看作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但他们却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的义务。他们相信有一种精神居住在他们心中。他们似乎把这种精神看作一个仁慈的神明,看护着人类。他们为社会而生;他们全都相信,他们命里注定要为社会劳动;他们的酬报就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更不至感到这种劳动是一种负担。他们单凭自己的哲学而感到快乐,好像只有别人的幸福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问答:
(1)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是?
(2)古希腊斯多亚学派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3)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主张?8、历史启示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②先哲的伟大精神是我们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动力,也是丰富我们思想的无尽源泉。七、课后练习:1、被视为西方第一次启蒙运动先驱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
a.芝诺 b.苏格拉底 c.但丁 d.普罗塔戈拉
2、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芝诺 d.普罗塔戈拉3、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b.美德是知识存在本质所在,而知识又是美德的充分条件
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d.知识能充实道德
4、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亚学派,该学派创始人是( )
a.芝诺 b.普罗塔戈拉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
5、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说明斯多亚学派( )a.抨击批判奴隶制度b.提倡解放与释放奴隶c.在人类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人文思想d.其自然法理论是罗马奴隶制瓦解的思想基础6、材料分析题:材料一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从水而来,是水的变形,万物都又复归于水。水包围着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断从水中吸取他所需要的营养。
材料二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
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三 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他主张人不应该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要“认识你自己”,就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请回答
(1)泰勒斯提出的观点的意义是什么?
(2)同泰勒斯相比智者学派的研究方向有何变化?应怎样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3)在哲学思想上,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参考答案:①冲破宗教神话对世界的解释。②哲学研究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变为认识社会和人生,进一步冲破宗教神话。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否认世间的客观评判标准的存在,具有局限性。③苏格垃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但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方面,他与智者是一致的。资料选编:1、关于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用自然的秉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候开始学习。”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戈拉佚事起初,普罗泰戈拉默默无闻。后来他流浪到雅典,埋头沉思了几年,然后,冲出门对人们大喊:“人是万物的尺度。你们与其把时间耗在争论真理上,不如用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正巧啊,那会儿雅典的老百姓正为战争造成的缺吃少穿愁苦着。而老普的实用主义,恰对众人的心思。人既然是万物的尺度了,那么,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因此,老普一炮走红,四面八方的小青年们,纷纷揣着银子投奔到老普门下求学。老普开始职业教师的生涯.2、苏格拉底的相关介绍
国籍:古希腊
生卒年:公元前469~前399年出生地:希腊雅典阿洛佩凯村爱好:天文历史评价;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成就: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环境与自然现象的理论探究转入了对人生事物、道德问题及人伦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既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也不愧为古希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勇敢的社会改革家。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事物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而研究自然就会冒犯神。既然自然界不能成为哲学的对象,就应当集中精力研究伦理道德问题。苏格拉底宣称,世界万物都是神按照自己的目的创造的,所以万事万物才各有自己的用处。神全视、全听,无处不在,指挥一切,管理一切。人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因此,他劝导人们敬神。所以,苏格拉底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美德,它和知识的关系如何,以及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认识普遍真理,培养道德,引导人们去过道德的生活。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来自知识,所以正义和美德就是知识,有知识就有幸福,即所谓的知德合一。苏格拉底所谓的知识指的是认识公共福利和普遍的道德规范例如仁慈、明智、谨慎、正直、勇敢、克制等,而不是指对个别、特殊和偶然事物的了解。美德是对仁慈、明智、谨慎、正直、勇敢、克制等这些品质的概括和抽象,因此不仅是个别人应当去追求的,也是大家应当追求并且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有知识的人才能为善。所以,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应由经过训练的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民主。这样的观点是为了对雅典当时的制度补偏救弊,使国家制度得到改善。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苏格拉底贬低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主张不能轻信感官,要用心灵的眼睛寻求存在的真理。苏格拉底自称为知识的“接生婆”。苏格拉底在与人讨论各种问题时,谈话时双方一问一答,苏格拉底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促其积极思索,然后再利用各种有关事物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通过揭示讨论对象自身的矛盾,使对方逐渐修正各自的意见,从而导致出逼近“真理”的认识。这种所谓的“接生术”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这种通过归纳下定义的方法,在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大的贡献。苏格拉底是辩证法的发明者和运用辩证法解决哲学问题的大师。他的辩证法思想,影响到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尤其是列宁,以至影响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念。苏格拉底开拓了从感性世界向理性世界的前进之路,对此,无人否认这是西方文化性格的奠基性工作。苏格拉底一生无著述流传下来,只是讲述,他的思想是由其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记载下来的。此外,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也有零星记载。苏格拉底本人的传世之作只有《阿波罗领》和根据伊索寓言改编的几段小诗。苏格拉底的学生中有柏拉图,他建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思想体系。另外一些学生与当时流行的其他学说相融合,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学派,如墨加拉人埃于克列伊德斯建立了墨加拉学派,这个学派一直存在到公元前二世纪上半叶。犬儒学派的创始人安提斯特涅斯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著述丰富,影响深远。昔勒尼学派的创建者阿里斯提波斯也曾拜苏格拉底为师。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一是取决于其思想的深度和所达到的理论高度;一是决定于其崇高的人格力量,感召后世,为千古垂范。苏格拉底在这二者上,可以说都是无与伦比,为他人所难以企及的。在希腊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由智者派时期转化到体系化时期的核心人物,是希腊哲学发展的纪元性人物。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后来的哲学史家以他为界在欧洲哲学史中划出了一个“前苏格拉底时期”。3、关于孔子与苏格拉底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处。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据说孔子名丘,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这一个不大相称的面庞,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有的书上更说他有一个便便的大腹,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自然是够难看的了。第三、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适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所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第五、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处:相同处: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不同处: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4、关于苏格拉底教学法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学生:是善行。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学生:这是善行。苏格拉底又追问:“假如你的儿子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学生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学生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三理性与自由的启蒙一、学法指导1.主要概念:理性主义
项目
含义
目的
本质
地位
内容
人的思考、判断
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资产阶级民主、科学
启蒙运动的旗帜
方法
人的思考──怎样思考(科学)──思考什么(人的权利)2.重要结论: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新型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3.启蒙运动:(1)全面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是17、18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2)准确理解其理想。启蒙运动继承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在此基础上要求人的彻底解放,由“人文主义”发展到“人本主义”。(3)记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要抓住各自特点及相似点对比记忆。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1.关于启蒙运动(1)时代背景:①经济: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②政治: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③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进一步的反封建斗争创造了思想条件;④科学: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⑤阶级: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2)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3)指导思想:理性──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4)过程:①兴起:17世纪起源于英国②高潮:18世纪中期在法国达到高潮,指导了法国大革命③扩展:18世纪中后期扩展到德国等国家 2.启蒙运动高潮在法国的原因(1)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2)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3)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3.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崇尚理性,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
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主张法治;
卢梭阐述了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学说
努力构建一个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新时代
康德对启蒙运动做了经典的总结 4.主要启蒙思想家: 高潮时期法国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哲学通讯》《路易十四时代》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君主立宪制;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提出三权分立原则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财产私有制“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社会契约论》扩展时期德意志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权属于人民;要自由也要自律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理性判断。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工具。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人赋的人权。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纯粹理性批判》 5.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6.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1)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②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生。(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以民权、平等为指导思想)(2)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相同之处: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②都具有反封建斗争的性质③初兴之时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易混易错点辨析例一: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三大启蒙思想家的共同观点是( )a.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d.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设想答案:c辨析: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是伏尔泰,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的是卢梭,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设想的是孟德斯鸠。故答案为c。 例二: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b.自然科学的发展c.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答案:a辨析:根本原因首先考虑经济因素: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经济的反映。故答案为a。 例三:“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说明作者( )a.倡导君主立宪制b.维护君主专制c.崇尚人的自由平等d.抨击教皇骗子式的说教答案:c辨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注意认真阅读材料,关键是“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故答案为c。 例四: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相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②都反对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④前者是文明再兴,后者是文明新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 d.③④答案:c辨析: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是天主教会,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文艺复兴运动表面上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兴,实际上是新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故答案为c。 例五: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 )①人权自由 ②实行法治 ③反对教权 ④反对专制 a.①②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辨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其实只要抓住启蒙运动的基本内容就可以了。故答案为d。 五、体验高考例一:(xx年广东理基67)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a.君主制 b.君主专制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答案:b.辨析: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的启蒙思想家。虽然三人对未来政体的设想不完全相同;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不反对君主制,政治主张倾向在法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建立主权在民的国家,但是三人都反对君主专制,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故答案为b。 例二:(xx年广东文基29)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答案:b 辨析:从材料中“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可知是重视人的权利,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故答案为b。例三:(xx年高考江苏卷16)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彼特拉克──以“人学”对抗“神学”b.拉伯雷──提出三权分立学说c.卢梭──倡导“人民主权”说d.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答案:b辨析:洛克最早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孟德斯鸠明确了三权分立原则并进行的详细的具体的阐述。故答案为b。 例四:(xx年高考海南卷)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义务的议事机构,其二为行政机构部分……其三为审判技能。”在这一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答案:b辨析:注意材料中的“其一”、“其二”、“其三”分别涉及国家的三种机构或者三种机能:议事机构、行政机构、审判机能,具有“三权分立”的思想萌芽这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则系统的提出并阐述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故答案为b。 例五:(xx年高考江苏卷29)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1)列举三位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概述其主要学说。(2)(略)(设计后面章节内容)答案:(1)伏尔泰的君主立宪制主张;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辨析:本题在问答题中形式较为新颖,第(1)问中“列举”较为简易,但是“概括”有难度,要体现出该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的主要的主张。例六:(xx年高考海南卷)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答案:c 辨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最优秀者”是对于个人素质而言,提升个人素质符合人文主义精神。其他三项指学习和研究古典的范畴及要求,与成为“最优秀者”的关系不密切。因此答案为c。 六、演练广场一、选择题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伸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2.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集中批判的是( )a.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b.天主教神学c.贵族特权和封建主义d.等级制度和教权主义3.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发生是由于西欧( )①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③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 ④人文主义的复苏和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4.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b.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c.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险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也已动摇5.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相比,正确的是( )①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 ③而这相比而言,前者属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是文明再兴,后者是文明新生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6.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甚至把他推翻。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民贵君轻 b.君舟民水c.君权神授 d.为政以德7.卢梭的思想主张与其它启蒙思想家相比,其主要不同在于( )a.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b.对教权主义的抨击c.对财产私有制的认同d.对主权在民的认同8.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宣传的理性主义。两者的共同点是( )a.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b.反对封建束缚,崇尚自由和平等c.反对私有制,要求平均分配d.反对特权,重视公共意志9.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的最突出特点是( )a.给天主教会以摧毁性打击b.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c.以理性主义思想来观察社会状况d.号召广大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10.巴士底狱是巴黎的著名监狱,曾经被视为专制统治的象征。据此回答问题:(1)当时法国的著名思想家中,伏尔泰曾经两次被投进巴士底狱,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其中的原因。(2)1789年,巴黎人民推翻了巴士底狱。假如卢梭再世,他将如何评价这种举动“你的根据是什么?(3)为了避免发生在巴士底狱的悲剧重演,假如征求孟德斯鸠的意见,你认为这位启蒙思想家将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参考答案:1.a.理性就是人性中的正确、合理的部分。理性在文艺复兴中就已经萌芽,在启蒙运动中得到广泛的提倡。凡是属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主张都属于当时提倡的理性。故答案为a。 2.a.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是中世纪以来西欧封建统治的基本特征,前者在政治上,后者在精神上,控制着人们的行动和思想上的自由,因此集中力量批判。而b、c、d三项所述内涵应该都包含在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之中。故答案为a。 3.a.结合17-18世纪西欧社会状况分析,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政治、经济、思想、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故答案为a。 4.b.凡属于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等主张都属于当时提倡的理性。而这些主张为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也就是适应了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故答案为b。 5.b.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特征是强调理性,由此判断①、③两项正确,文艺复兴侧重于反对教会,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君主专制,文艺复兴不是文明再兴,与古典时期相比,是一种资产阶级新思想,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也不是新生,是新发现,由此排除②、④两项。故答案为b。 6.材料中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是“人民主权”,它和“君权神授”是截然对立的。故答案为c。 7.d.卢梭的思想属于激进的启蒙思想,明确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认为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就应为人民服务,如果政府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人民就有权利起来推翻它,包括使用武力的方式。这是和其他启蒙思想家不同的。故答案为d。 8.b.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在意识形态上的表现;启蒙运动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的要求。两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崇尚自由和平等的愿望。故答案为b。 9.b.从启蒙运动角度思考17-18世纪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比之萌芽时期有了进一步增长,启蒙运动的“最突出”特点是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君主立宪”等等政治构想。故答案为b。 10.解析:本题以地狱为创设问题的背景,在设问中由假定卢梭,孟德斯鸠二位启蒙运动大师对攻占巴士底狱的看法和主张。作答时,注意抓住“巴士底狱曾经被视为法国君主专制统治的象征”这一中心和重要信息。联系三位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作答。 答案:(1)①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都触犯了教士和贵族的利益。②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的国家,国王实行极权统治;法国又是一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本专题主要叙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分四课时授...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一、二】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1)...
一、教材分析重点:通过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难点: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本课是第九...
★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生:凌驾于王权之上。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
【目标导航】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
第1课 的历史背景【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一、背景(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原因:(1)...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近代部分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考纲要求】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
课标要求: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电影的诞生;世界最重要...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难点: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前自主与学习一、革命道路...
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
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导课...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