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发展商品农业的条件。2、认识东北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土地资源特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表分析,掌握东北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2、分析东北农业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整治采取的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到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变传统的“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可以随意开发利用”的错误观念,建立起可持续农业的观念。【教学内容】一、区域概况1、范围: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2、 位置:东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3、 气候:东北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热量与水配合协调,热量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南北热量状况不同,作物分布也有差别。如表所示。

地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物

南部

暖温带

(>3400℃)

3600℃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部

中温带

(600℃~3400℃)

1000℃~3600℃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部

寒温带

(<1600℃)

1000℃

春小麦、大豆4、地形: 东北区的地形分布状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如表所示。

地面结构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

优势农业资源

山环水绕

山地

西部

大兴安岭

森林资源丰富,三大林区之首

北部

小兴安岭

东部

长白山地

沃野千里

平原

南部

辽河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平原面积大,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北部

松嫩平原

东部

三江平原5、经济特征:东北区是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农、林、牧、渔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有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中农业机械制造是发展较快的部门,它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土地资源优势1.耕地面积扩大(1)数量较多(如表所示)

项目

数量(1995年)

在全国及全区的地位

总面积

万公顷

占全国耕地的1/5,占全区土地的16℅

人均面积

0.17公顷

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每劳力担负面积

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2)分布:东北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还有一些分布于山前台地及山间盆地和谷地。2.土壤肥沃东北区大部分平原地区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另两个黑土区是亚欧大陆北部保、匈、罗、乌、俄境内的黑土带和北美洲美国中部黑土带),其分布特征如表所示。

类型

分布区

特征

重要性

黑土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有机质含量高(℅~℅),黑土层深厚(~),肥沃,生产能力较高

黑土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油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黑钙土

松嫩平原中部3、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三、森林资源优势东北广大的山区分布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森林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区森林资源优势如表所示:3页,当前第1页123

第二节&nbsp;&nbsp;&nbsp;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案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 教学片断:气压和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设计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sup2;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2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 2. 3 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 第四节  气候特征2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 经度的划分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