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1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
3、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重点与难点:
1、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
2、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问题:
1、回忆录里描述的是哪个地区?
2、该地区的景观20年来有哪些变化?(植被、物种、土壤肥力下降等)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土地利用不合理)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此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基本条件,及现有的基础,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并付诸于实施。
[分析本节的结构]
介绍标题及其之间的关系,在了解其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措施。
思路: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存在问题——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问题1、生产条件包括哪些?(自然条件:土地资源、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等)
一、东北区域概况
1、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
2、面积:124万km2
3、人口:1.2亿
4、地貌特征: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森林资源丰富;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是中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二、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1)土地资源
a、耕地面积广阔
b、土壤肥沃(插根筷子就发芽,抓把黑土攥出油)
c、宜农荒地多
d、宜林、牧等荒地多
(2)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a、降水:400~800mm,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热量:自南向北递减:(北:春小麦、大豆;中: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甜菜、亚麻等;南:棉花、冬小麦)无霜期80~180天(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
(3)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中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山南坡);东南林区(中国台湾、福建、江西等地)。
(4)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
类型:由于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因此为森林草甸草原
分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以西和三江平原——发展畜牧业
(5)其它:
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水产资源丰富(辽东湾与海洋岛两大渔场)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部门齐全,体系完整,与农业相关的工业比较发达(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2)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粮交易
三、农业生产布局的变化:
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农田面积扩大,西部草原面积缩小
2、从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看: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大
3、从商品市场来看,收益较高的副食品生产发展迅速。
四、农业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自己阅读:总结问题及其表现]
表现:
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