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小学自然教案 > 自然教案-7动与静

自然教案-7动与静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4

7动与静

修改:

学习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绘画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与静>

教学重难点

   用参照物,运动,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个运动的世界。

   (“从人在林荫道上行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翱翔,小鸟在树林中飞翔至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直至整个宇宙的成千上万个星系都在运动”)

   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这里让学生再举自己认识的一些运动现象,结合媒体展示和学生举例自己得出:世界是运动的。

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早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地用不通的方式描述感知这个运动的世界: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充分鼓励引导学生说出描述运动的文字诗词音乐绘画等。

   如词汇方面:学生可以说出“上升、下落、跑步、转动、飞奔”等。

   在诗词方面亦会举出他们学过或看过的各种诗句。教师可依据学生说出的一些诗句用课件媒体展示出来。

   在音乐绘画方面学生可能举出得少些,教师可用媒体展示“《高山流水》曲,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沐浴的玩球者》或祖国的传统国画”等。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音乐和绘画所表现出的哪些运动情景。

   教师活动:展示诗词音乐绘画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去体验运动的各种形式。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说出描述运动的词汇诗词音乐等,能较准确地说出一些《高山流水》曲中是如何描述运动的,能描述绘画中表现运动的各种方式。

   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来描述和研究运动。

   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能说出物体位置的改变就称为运动。

   教师点出:物理学中所说的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然后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是引导学生说出静止的。

   用媒体展示一幅动画(一女孩站在树的对面静止不动),学生说出树木是静止的。但教师在这里要激起认知矛盾(或者有学生主动提出矛盾的观点):地球是运动的,树木在地球上随着地球一起移动,按说树木是运动的,但我们平时的确看起来树木是静止的,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从女孩这来看方面,树木和她自己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可再展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

   教师点明:看来判断树木是否是静止的,是拿树木和女孩自己比较,看两者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

   我们把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然后用媒体展示动画:另一个男孩向女孩走来。

   问:男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概念去描述:

   以女孩为参照物,男孩和她之间的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说男孩在运动。

   顺着提出:如果男孩来观察女孩,以男孩为参照物,女孩和他之间的位置在变化吗?可不可以说在男孩看来女孩是运动的。

   那么,这时可不可以认为在男孩看来,树木也是运动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看来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事项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常常会不一样。

 

   在此基础上,用媒体展示一段动画(潘冬子站在竹排上向下游运动,配上相应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激起疑问:以什么为参照物时,说“竹排”是运动的?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时,说“青山”是运动的?

   学生活动:充分讨论交流,能说出“竹排相对于两岸或岸上的树的位置改变了,所以说竹排是运动的;青山相对于竹排或潘冬子的位置改变了,所以青山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如果以潘冬子为参照物,竹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

   媒体展示一幅动画(皮带运输煤炭)。

   让学生讨论回答: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煤炭是运动的;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煤炭又是静止的。

   (课件中还准备了更多的几个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可根据课堂进展和需要让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判断.如“两架空中飞行的飞机相对静止,月亮白莲花般在云层中穿行,运动电梯中乘客的运动情况,等等”)。

   最后师生或学生共同小结本堂课的内容。

 

   作业 :请设计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图文并茂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也可制作成网页;然后相互交流。

自然教案-7动与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云和雾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白气”形成的原因,认识雾和云的现象及其成因。 2.使学生知道雾和云与人的关系。 3.培养学生...

  • 土壤的保护

    本课概述本课引导学生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现象,并分析黄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

  • 信息的传递

    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性。二、教学准备: ...

  • 动物和环境

    一、目的要求1.使学生知道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2.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说明“动物生活需要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培养...

  • 秋冬星座

    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能认识仙后座和猎户座,会利用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知道仙后座和猎户座在天空中的位置...

  • 电磁铁

    一、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知道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 叶的蒸腾作用

    学科:自然学年:五课题:9.设计者:顾新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调植物“体温”...

  • 食物的营养

    一、教材分析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二部分用实验方法检验成分。第三部分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

  • 正电和负电

    一、教材分析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二、学情分析本课...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我的大树》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我的大树一课是学生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对所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向大家展示自己观察成果的一课。这是我们三年级学...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各种各样的叶》教学设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