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4、4感觉器官(3课时)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4
第四节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的本质功能是对各种刺激作出有利于自身的反应。本节教材着重介绍眼和耳的结构及视觉与听觉的形成过程。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活动方式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再来学习刺激的接受者—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对于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神经调节知识框架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眼和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感觉器官,但对于其生理结构和感觉的形成过程学生又知之甚少。由于眼和耳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器官,尤其是眼的结构,名词多、结构复杂,但是层次清楚。所以,本课拟采用教师提要求,学生“做眼球”“做耳朵”的方法进行。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对眼球和人耳的描述,对照教材图4—15和图4—16用橡皮泥做出一个眼球模型和一个耳的模型。以课堂模型制作竞赛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逼”学生去看书自学,“逼”学生相互协作。最后的作品又可作为进一步学习的教具。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3课时。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了解眼的结构和眼球的结构。2.了解视觉的形成。3.学会测试盲点。(二)技能目标1.学会根据文字描述制作模型。2.培养自学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模型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教学难点 :视觉的形成。三、教学准备眼球的结构挂图、投影片及模型,眼成像演示仪。四、教学过程 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等。眼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大部分是由眼接受的。(一)介绍眼的结构,注意用眼卫生眼是人的视觉器官,其主要结构是眼球。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附属结构如:眼肌、眼睑、结膜和泪器等。请注意以下问题:1、眼球为什么能够转动?2、哪个结构是眼睑?有何作用?3、结膜在哪里?有何作用?4、“涕泪交加”是怎么会事?泪液从哪里来?有何作用?5、急性结膜炎和沙眼是由于什么结构病变?这两种病的病原体分别是什么?两种眼病分别有哪些症状?有什么危害?怎样预防?要求学生结合以上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同时同桌两位同学相互配合,观察对方的眼睛,互相指认眼睛的附属结构,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最后教师根据要求提问学生,并作补充和小结,完成板书中的“附属结构”部分。(二)利用眼球模型,讲述眼球结构教师边板书表格,边讲述:眼球的结构分眼球壁和内容物,其中眼球壁分三层,分别叫做外膜、中膜、内膜。下面我们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分别负责“外膜”、“中膜”、“内膜”和“眼球内容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通过阅读课本和观察模型、挂图来完成黑板上表格的剩余的部分。组织学生阅读并完成板书后,教师小结。(三)演示成像原理,揭示视觉形成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呢?人的眼睛好像是一台能自动成像的高级相机,但其原理是十分简单的。我们可以用以下实验进行模拟演示:用“视觉形成演示仪”演示视觉形成过程。在演示仪中透镜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我们的眼睛里也有这样的“透镜”,即由晶状体、房水、玻璃体和角膜组成的眼球折光系统。光线经该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好象是照相机的底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它们发出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强调: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而非视网膜上。指导学生做“测试盲点”实验。 在证实盲点的存在后,让学生阅读书本,使学生明白盲点处是视神经穿过视网膜的位置,该处没有感光细胞分布。所以落在该处的物像不能形成视觉。(四)教师利用板书,复习小结。 列表法是我们学习和分析问题的一种简明而方便的方法,我们将在下一节中继续学习并使用这种方法。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感觉器官一、眼的结构 眼 眼的结构与功能附属结构眼肌使眼球转动眼睑眼睑边缘有睫毛,能阻挡灰尘结膜粉红色、透明,分泌粘液润滑眼球泪器泪腺分泌泪液,湿润角膜、杀灭细菌鼻泪管过多的泪液经鼻泪管流入鼻腔 眼 球 眼球壁外膜角膜透明巩膜白色、坚韧中膜睫状体调节晶状体屈度虹膜中有瞳孔,调节进光量脉络膜供给营养,吸收光线内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内容物晶状体主要的折光结构房水供应角膜和晶状体营养,保持眼压玻璃体有浓稠透明的胶状液体二、视觉的形成光线→眼球折光系统→视网膜→产生兴奋→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三、眼的卫生1.急性结膜炎 2.沙眼 3.保护角膜六、习题与解析1.随堂练习(1)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由于下列哪项调节的结构( )(A)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调节(C)瞳孔可缩小放大 (D)睫状体可调节晶状体的凸度(2)与调节晶状体屈度有关的结构是( )(A)角膜(B)虹膜 (C)视网膜 (D)睫状体(3)眼球的最主要的折光结构是( )(A)晶状体(B)玻璃体 (C)角膜(D)房水(4)沙眼是由于结膜感染了( )(A)病菌 (B)沙眼衣原体(C)病毒 (D)沙粒2.课后作业 (5)眼的主要部分是 ;眼球的内容物有 、 和 。(6)眼球的功能是( )(A)产生视觉 (B)折光和感光(C)感光和产生视觉 (D)成像并产生视觉(7)下列哪项不是虹膜所具有的特点( )(A)虹膜呈棕黑色,不同肤色人种,虹膜颜色不同(B)虹膜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C)虹膜为圆板状薄膜,中央有瞳孔(D)虹膜内有丰富的平滑肌(8)眼球壁的中膜包括下列哪些结构( )①巩膜②角膜③脉络膜④视网膜⑤睫状体⑥虹膜(A)①② (B)③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3.参考答案(1)D(2)D(3)A(4)B(5)眼球,房水,晶状体,玻璃体(6)B(7)B(8)D4.简要分析 (1)人的眼睛好像是一架变焦相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远近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后均可成像在视网膜上。原因就是晶状体的屈度可以调节。(6)眼球实际上是一个成像系统,物体发出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后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把这种兴奋以冲动的形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形成视觉不是眼球的功能。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了解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2.了解位觉感受器和晕车、晕船;了解其他感受器。(二)技能目标1.学会通过自学分析和解决问题。2.学会用列表法解析器官结构。(三)情感目标1.体会学习自然科学对于保护自身的意义。2.体会生物体在结构上对于保护自身的意义。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2.教学难点 :听觉的形成。三、教学准备人耳模型、挂图,味蕾、嗅觉感受器的投影片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耳是除眼以外的又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1.曾经有报道说,春节时有人因为放鞭炮不小心,鞭炮落下来时刚好在另一人的耳朵旁炸响,导致该人的“耳膜”击破而失聪;生活中也有人因为用硬物“掏耳朵”而致“耳膜”穿孔失聪的现象。那么“耳膜”是怎样一种结构呢?2.有时“采石场”在放炮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大人有时也说这样做可以使“耳膜”不震破。这又是怎么会事呢?3.人的眼睛通常看不到自己的头部,而且即使闭上眼睛,我们也能感觉到自己头部的位置变动情况。这又是怎么会事?4.为什么有些人会“晕车”“晕船”,有些人却不会?5.小儿为什么容易患中耳炎?学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回答上述问题了。(二)自学教材,列表解析在学习眼的结构时,我们是用一张表来概括的。用表来概括物体的结构具有简洁明了,使学习者一目了然的优点。今天我们就学习用表格形式对耳的结构进行概括。请同学们自学耳的结构部分内容,并根据课本的描述用表格形式概括出耳的结构组成。(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在黑板上画出一部分表格框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并完成表格后,可让完成较好的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自己的表格供全班学生参考。教师再作补充和修改(见板书)。(三)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在对耳的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该部分知识,就上述第1、2、5三个问题作出分析和回答。1.“耳膜”实际上是“鼓膜”。是接受声波振动的结构,若声音太强,会震破鼓膜,或在“掏耳朵”时被硬物损伤,导致耳聋。2.由于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相通,所以当口张开时,空气进入鼓室,使鼓膜内外两侧气压相等,可避免鼓膜被太强的声波震破。5.小儿因为咽鼓管短,病菌易从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而患中耳炎。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教师问:耳仅仅是听觉器官吗?(不是,它还是位觉器官)请同学们就上述第3、4两个问题作出回答。3.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人头部的位置变化。4.有些人“晕车”“晕船”是因为这些人的前庭和半规管过敏的缘故。教师强调: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四)介绍其他感受器人的身体里还有许多其他的感受器。如:1.热觉感受器:感受高于皮肤温度的刺激,形成热觉。2.冷觉感受器:感受低于皮肤温度的刺激,形成冷觉。3.触觉感受器:感受接触、压挤等机械刺激,形成触觉。4.痛觉感受器:感受任何损伤性刺激,形成痛觉。具保护意义。5.味觉感受器:味蕾。感受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刺激。形成味觉。人有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6.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嗅粘膜内。感受有气味的分子或微粒刺激。形成嗅觉。强调:以上感觉都在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内形成。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感觉器官一、耳的结构耳的结构外耳耳 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