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
3、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4、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介绍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尊重科学尊重知识
教学过程
导课:1、展示一些列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图片让学生感受
新课
一、教师出示科技一览表,学生看书完成
领域
时间
成就
意义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
计算机
生物技术
二、学生重点介绍以下成就
1、 两弹一星
2、 载人飞船——延伸到“神六”
3、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4、 计算机和生物工程
教师点评。
三、学生讨论:新中国政府的科技战略
1、 两弹一星战略
2、 863计划
3、 载人航天工程
4、 科教兴国战略
小结:
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小结,一是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习题反馈:
见课件和评价手册
教学后记:
课题: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知识梳理】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 敌视中国;②60年代 关系也急剧恶化;③ 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成就和影响:
时间
成就
影响
1964
第一颗 爆炸成功
①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的垄断;②加强了中国的 力量;③掌握核技术,和平利用核能。
1964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 发射成功
中国开始进入 时代。
1999、
载人航天、太空行走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
航天技术的国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带动中国其它行业的发展。注意:“两弹一星”中的“两弹”不是原子弹与氢弹,而是原子弹与导弹,“两弹一星”是针对当时美苏等国对核武器与空间技术的垄断而提出来的。猜一猜:当今世界有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还有哪些国家绝对有能力生产核武器?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上世纪六十年代 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选育出新品种—— xx年他获中国国家最高奖—— 影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 。不仅大大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 。袁隆平因此享有很高的 声誉。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领域
成就
影响
计算机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亿次算机
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居于世界前列,加速国家 化发展
生物技术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开辟人工合成 时代
人类基因研究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贡献【阶段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回忆归纳建国以来不同阶段的科技成就1.1949——1966:2.1966——1976:3.1978——20世纪末:【合作探究】影响建国以来三个阶段科技发展因素分别有哪些?(分组讨论)(1)(2)(3)【能力拓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如果20世纪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材料二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材料三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技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什么重要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