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精选2篇)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篇1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

3、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4、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介绍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尊重科学尊重知识

教学过程

导课:1、展示一些列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图片让学生感受

新课

一、教师出示科技一览表,学生看书完成

领域

时间

成就

意义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

计算机

生物技术

二、学生重点介绍以下成就

1、 两弹一星

2、 载人飞船——延伸到“神六”

3、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4、 计算机和生物工程

教师点评。

三、学生讨论:新中国政府的科技战略

1、 两弹一星战略

2、 863计划

3、 载人航天工程

4、 科教兴国战略

小结:

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小结,一是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习题反馈:

见课件和评价手册

教学后记: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篇2

课题: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知识梳理】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   敌视中国;②60年代     关系也急剧恶化;③     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成就和影响:

时间

成就

影响

1964

第一颗      爆炸成功

①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的垄断;②加强了中国的   力量;③掌握核技术,和平利用核能。

1964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        发射成功

中国开始进入      时代。

1999、

载人航天、太空行走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

航天技术的国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带动中国其它行业的发展。注意:“两弹一星”中的“两弹”不是原子弹与氢弹,而是原子弹与导弹,“两弹一星”是针对当时美苏等国对核武器与空间技术的垄断而提出来的。猜一猜:当今世界有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还有哪些国家绝对有能力生产核武器?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上世纪六十年代     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选育出新品种——              xx年他获中国国家最高奖——                影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     。不仅大大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                       。袁隆平因此享有很高的    声誉。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领域

成就

影响

计算机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亿次算机

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居于世界前列,加速国家          化发展

生物技术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开辟人工合成    时代

人类基因研究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贡献【阶段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回忆归纳建国以来不同阶段的科技成就1.1949——1966:2.1966——1976:3.1978——20世纪末:【合作探究】影响建国以来三个阶段科技发展因素分别有哪些?(分组讨论)(1)(2)(3)【能力拓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如果20世纪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材料二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材料三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技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什么重要作用?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