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通用3篇)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通用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篇1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1、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b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c《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b“新道德”,指的是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旧道德”,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c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形式上的革命),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内容上的革命)。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孔乙己》等,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a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b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改造中国。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b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c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d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工人欢迎。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篇2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2、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4、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5、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6、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7、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近现代中国志士仁人向西方学习线索:

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

器物(技术)

1840年(鸦片战争后)

洋务派(中体西用)

维新派(君主立宪)

制度

资产阶级      革命派(民主共和)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激进派(民主与科学)       思想文化

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近现代中国志士仁人向西方学习过程:

所属阶级 主张 实践活动 学习层面 特点

地主阶级

抵抗派 师夷长技

技术

地主阶级

洋务派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技术

渐进的过程

资产阶级

改良派 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

维新变法

制度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制度

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思想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中共

结合国情,

指导革命

考点1、了解魏源、林则徐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1、睁眼看世界的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2、主要代表:林则徐、魏源

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持编定《四洲志》。(《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⑵、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系统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3、林、魏的思想影响: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②林、魏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并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考点2、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⑴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3)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4)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 思想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5)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出路。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1.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2.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3.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巩固练习

1、谜语:身体好才能工作好。谜底是中国近代著名历史人物,它是下列哪件事的领导人?(c)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考点3、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背景

政治;政局黑暗国势日下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尊孔复古的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标志:1915,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口号: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内容:

①思想革命: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②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新发展: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宣传…社会主义,五四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巩固练习

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相比,主要“新”在( b)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考点4、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撰写文章:

①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学习十月革命,建立劳工社会奋斗。

②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考点5、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

巩固练习

1、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  c   )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2、(上海)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and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andscience指(d)

a.科学与技术 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篇3

(第一课)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     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1、 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君主立宪,三世说)、梁启超(变法图存)、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主张: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康有为把社会划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

梁启超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批判君权论,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2).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人民的觉醒

(3)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标志:19xx年《青年杂志》(《新青年》)创刊

2、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发展: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作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自然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1、  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  传播:(1)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刊登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2)广东杨匏安也发表文章《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姊妹篇)

(3)各地出现了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3、  论战:(1)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2)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回击胡适,掀起“问题”与“主义”之称。

(3)论战实质:在中国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根本解决问题。

4、  扩大;《新青年》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提高工人觉悟。

5、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宣传:各地出现《共产党》月刊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通用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