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第二课 探索规律 实事求是
第二节 寻求真知的基础和过程
第二框 寻求其知有一个过程(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理解寻求真知是一个多次反复、逐渐深入的复杂过程;领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学会由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增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求是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查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材料;制作ppt。
2.教师准备:布置学习任务;收集教学资料;进行学案设计和学习设计。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德国诗人雪莱的名句: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师:为什么追求真理更宝贵呢?
生:略
师:认识不能停滞,认识要发展、要深化、要拓展、要不断向前推移。因而,寻求真知有一个多次反复,逐渐深入的过程。
【课题】寻求真知有一个过程
【讨论与感悟】
1.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二者的区别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改革开放30年,感受上海城市变化”这一话题,讨论:30年来,上海城市建设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生:略
师:展示图片:
图1 东海大桥 图2 环球金融中心 图3 洋山深水港
交流上海城市变化的原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师生共同归纳】
以图片形式具体形象、生动地感受到上海城市变化,这种具体、生动、形象的感受,哲学上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含义 见p57)
以思考、讨论等抽象思维方式,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认识到上海城市变化的实质,这种实质的认识,哲学上就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含义p58)
师: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从认识的形式、内容、特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多媒体出示图表】【比较与分析】
项目
角度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内容
事物的外部状态和特征
事务的本质、全体、内部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特点
生动、丰富、具体
间接性、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多媒体出示材料】*扬州八怪画竹的过程
晨起“看竹”,产生“眼中之竹”;后胸中涌起“画意”,形成了“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形成了“手中之竹”。
师:“手中之竹”为什么要经历由“看竹”到“眼中之竹”再到“胸中之竹”的过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政治常识归因类试题解答方法”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近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典型题型题例的解题分析,使学生了解...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总结: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我...
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
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考试说明】(一)我国的国家性质1.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2)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
第20课时 意义类问答题 这类试题从句型来说,一般用“有利于”或“体现了”表述;从思路上讲,要由近及远、由小及大、...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了解)(1)计划经...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政治时代的主题●考点突破1.和平问题(1)什么是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
XX届高考政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导学案一、考点扫描(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第三节 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第一框 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a)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