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1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成因。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中国年降水量”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温差别很大。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出示投影片】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讲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800mm、400mm、5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准备表演。
【提问】(1)请三位同学分别表演。
(2)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板书】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出示投影片】“北京1950~1994年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见教参)。
【总结板书】年际不均
【启发提问】为什么降水会形成这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
【讲授】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
因此说,降水的分布与季风有很大的关系。
【板书】二、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讲授】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
【板书】1.季风的概念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
【计算机显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
【总结板书】2.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
【计算机演示】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屏幕显示季风区界线,并指出玉门】
【讲授】唐代诗人王之涣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实际就是夏季风。
【板书】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提问】请同学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