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7
课题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三维
教学
目标一,考点定位1.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重点
难点一,考向探究1,结合XX年北京奥运会独具中国特色的开、闭幕式演出,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教法
教具讲练结合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三,考点梳理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①传统习俗的继承:第一,传统习俗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第二,传统习俗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第三,传统习俗的地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的继承:第一,传统建筑的文化意义: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第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价值: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第三,传统建筑的地位: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的继承:第一,传统文艺的含义: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第二,中国传统文艺的内容: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第三,中国传统文艺的影响: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第四,中国传统文艺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继承:第一,传统思想的内容:包括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第二,中国传统思想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当代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具有重要影响。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①传统文化的不变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②传统文化的应变性: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4)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①从形成过程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传统文化总是特定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②从功能效用上看: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5)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①积极作用: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内涵与时俱进,传统文化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②消极作用:如果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内涵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①面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谁也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只能积极面对。②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看:正确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③从个人发展来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①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必须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典例分析【例题】(·广东卷)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答案】(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考题回放1.(·广东卷)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c)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2.(·南京模拟)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c)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
七,布置作业:
同步训练p279考点1
教学
后记
课标要求:
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我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传承古老文明的意义,做自觉地文化传承者。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讲授法
[导入]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所享有的文化既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结果,也是我们继承和积累传统文化的历史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去对待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所走的发展道路,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而谈到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观察我们的传统文化。
[过渡]课本探究:从针灸、京剧和书法三者的形成发展来归纳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特点。这里要主动去寻求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索,寻古看今,以探究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性、民族性、现实性、渗透性,以及地域性、稳定性等。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
由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明确感受到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种传统文化保留到今天仍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是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它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稳定延续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继承。这种继承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也就是说,我们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始新的生活、发展我们时代文化的。而这种继承,就表现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中。
二.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
1.传统习俗(含义、作用、一些习俗的来历)
2.传统建筑(风格、结构独具魅力:中国的皇家园林和四合院)
3.传统文艺(诗词歌赋的文学、吹拉弹唱的戏曲、花鸟山水的绘画等,丰富的内涵)
4.传统思想(内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大同观念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由朴素到科学的过程)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我们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但是我们更应该从一般意义上把握其特点,以便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研究。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又会呈现新的内涵。例:贵和思想,浩然正气(孟子、文天祥、三讲)
2.鲜明的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而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使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情节)
3.文化的发展应与时俱进。世变而时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应该顺应这种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例如,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我们增添了一些新的节日。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认识了内涵和特点以后,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之于我们的意义有个清楚的认识了吧?
1.传统文化的意义(对民族国家、对个人)思考:传统文化对我们是财富还是包袱?辩证认识,举例“忠”
2.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待合理的,健康的文化,要继续保持发扬;对待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要“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例:二十四孝的故事[结论]总之,通过本课学习,在感受传统的中国古老文明魅力的同时,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培养出辨识先进和落后文化的能力,也为发展我们今天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一份自己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众望高级中学 杨旭课题: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一、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第一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它从根本上明确了唯物辩证...
第二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学法指导】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理解:(1)结合实例,在比较新旧事物中揭示出发展的实...
3.2 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
课标要求: 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能力目标:利...
第2课时 课程导入制假售假、合同违约、商业欺诈、劣质工程、偷税骗汇等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一、文化与生活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
课题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执笔人编写日期执行人执行日期三维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一、@§综合探究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综合探究主要有三个意图。第一,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5.3.1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重点】概念、判断、推理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①概念的内涵和...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〇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
【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识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原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⑵...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