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课题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三维
教学
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重点
难点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教法
教具讲练结合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一、亲近教材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的内容:
(2)文学艺术
①文学艺术的作用 ②中国的文学艺术的作用 ③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3)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作用
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根本途径: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重要途径: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贡献
(2)表现
(3)特点:既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特性。
(4)地位: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5)关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6)意义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得益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 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文化的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的力量(作用):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二、典例分析
(XX年宁夏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思辨能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①表述错误;④中“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不对应,说法不准确。材料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因此②③正确应选择b。
(XX年江苏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众望高级中学 杨旭课题: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一、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第一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它从根本上明确了唯物辩证...
第二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学法指导】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理解:(1)结合实例,在比较新旧事物中揭示出发展的实...
3.2 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
课标要求: 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能力目标:利...
第2课时 课程导入制假售假、合同违约、商业欺诈、劣质工程、偷税骗汇等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一、文化与生活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一、@§综合探究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综合探究主要有三个意图。第一,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5.3.1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重点】概念、判断、推理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①概念的内涵和...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〇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
【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识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原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⑵...
一、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的影响,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