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教案 > 七年级地理教案 > 大洲与大洋(精选6篇)

大洲与大洋(精选6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大洲与大洋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①《世界地形图》。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 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 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 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 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 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 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教师讲述] 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

[提问] 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

[展示教学挂图] 《世界地形图》。

[练习] 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指出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教师讲述]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提问] 请同学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个大洲。)

②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③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④山脉、河流、海峡等常常成为大洲的分界,请在图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么?(欧、亚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提问] 观察地球仪,注意七大洲的轮廓,按面积请说出七大洲的顺序是什么?(教师最后归纳: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学完陆地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洋和海。

3.洋与海(板书)

[教师指图讲述] 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顺序,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提问] 观察地球仪,说出各大洋分别在哪些大洲之间?(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配合画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图)

[教师讲述] 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海的面积较小,且靠近大陆,一般由半岛或岛屿把它与大洋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是海峡相连。海峡是沟通两个大洋或海与海、海与洋之间狭窄水道,它往往成为交通要道。

[练习]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我国附近的海和海峡并在图上指出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与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练习] 完成第27—28页“做一做”。

过渡 前面我们学习了海陆的分布,那么今天的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许多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不少的学说。其中著名的是板块构造学说。

二、海陆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其他学说的基础上,于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

1.大陆漂移学说

[展示投影片] 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

[指导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8—29页的“读一读”及29页最后一段,思考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③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面积缩小的大洋和面积扩大的大洋是什么大洋?

[教师总结] 魏格纳为了研究大陆的漂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正是一种科学献身精神。今天人们已经接受了魏格纳所提出的“今天的海陆分布是因为大陆漂移的结果”观点。到了本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大陆的漂移是因板块运动造成的,从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展示教学挂图] 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讲述]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被分成六大板块。(请同学指出六大板块名称)

②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请同学注意板块的边界和板块的运动方向。)

③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配合展示投影片: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分布带。)

[练习] 课文第30页“想一想”。

[提问] 看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地中海在缩小,而红海在不断扩张?(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靠拢,而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相互离开。)

布置作业 绘制海陆轮廓简图,并注意掌握绘制技能,在绘图中复习本节知识。

大洲与大洋篇2

一、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二)能力目标

1、能在空白地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2、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建立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3、能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二、学习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及轮廓。

三、学习难点

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

四、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那么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在太空中会是什么样的呢?我国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杨利伟叔叔给我们带回了从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照片。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太空照片)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美不美?它像一颗璀璨的珍珠,更像我们的眼球,水润而有光泽,所以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地球家园,保护环境。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各小组成员讨论总结你们小组发现的现象,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会大显身手。

(二)A、水球,地球?

自主构建,合作探究

课件:

1、南、北半球

2、东、西半球

3、水陆半球

4、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5、世界海陆分布

展示交流,相互补充

学生积极发言,师加以鼓励。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2、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陆地;

3、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等。

师:既然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为什么不叫水球却叫地球呢?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原苏联宇航员也有此困惑,那就由同学们为他解答吧!

生以小组的形式回答。

师:如果我们能像美人鱼那样能够生活在水里,那地球将不会叫地球啦!宇航员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同学们都能够迎刃而解,所以说你们才是最棒的,世界的未来属于你们!

其实人类探索认识地球面貌经历了非常曲折而漫长的历史,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列举出人类认识世界而作出杰出贡献的探险家?

生:张骞、马可?波罗(意)、郑和、哥伦布(意)、麦哲伦(葡)……

师: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要学习他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B、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上这大大小小的陆地和海洋我们分别给他们起了名字,同学们根据地图,小组同学讨论解释下列概念: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海洋、大洲。(出示课件)并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岛屿。

观看地图,自主学习

学生到台前回答。

2、陆地和它周围的岛屿叫大洲,那全球共有几个大洲?分别是哪几个呢?(东西半球,大洲大洋图)

生: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师同时再鼓励。

师: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呢?同学们看,除南极洲外,其它大洲南北两两对称。(课件)

生: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师:哪个大洋的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呢?(课件)

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合作探讨,展示交流。

3、下面各小组同学继续讨论以下问题。一定要大胆踊跃。(课件展示)

①主要位于半球的大洲?(南美洲、北美洲。)

②各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欧洲、北美洲。)

③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

④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非洲、南美洲。)

⑤北冰洋四周有哪三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⑥南极洲被哪三个大洋环绕?(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4、小游戏:哪小组的同学能够到前面来,分角色摆出大洲的和大洋的分布图。

生练习游戏

5、洲与洲之间都有界线,有的以山脉、海峡,有的以运河,下面同学们阅读30页2.7,

小组讨论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结合后面地形图,看还有哪些大洲是以运河或海峡为分界线的呢?

生总结发言,师补充,鼓励。

(四)练习题:一、选择题(集体完成)

二、填图(小组成员)

(五)总结

1、教师鼓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世界第一大洲亚洲,我们要由衷的喊出:我们以生活在为自豪,十几二十年以后,亚洲人以为骄傲,在此老师以一首《亚洲雄风》为你们呐喊,加油!会也算是对本节大洲和大洲的总结。(师开始唱)

2、收获季节到了,哪位同学谈一下本节的收获。(学生谈)

(六)作业布置

课下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绘制大洲大洋图。

大洲与大洋篇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地图内容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并记住“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还在适应期,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注意做到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才能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步,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等太空的'电脑动画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步特点。

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步。

大洲与大洋篇4

课题:大洲大洋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七年级

课型:新课

授课者:邓永春

一、课标解读

根据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教学内容分析

《大洲和大洋》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球的又一个重点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知识上展开的,学生对大洲大洋的分布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本节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方位感较强,加上七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抄做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地图指出陆地、海洋、大洲、半岛、岛屿、海峡。

3、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能在世界两半球填充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能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简图,建立起全球海陆分布空间格局。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其大洲分界线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指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Googleearth由太空到地球的形式进入,提出探究式活动:

我们是地球?还是水球?

(一)地球?水球?

1、师:展示出世界海陆比例分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属于海洋还是陆地?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地球是水球?还是地球?

4、师总结:地球中海洋所占的比例远大于陆地,地球可以算是水球;但是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我们亲切的叫地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师:给出海陆分布图,海陆是分布不均匀的,教师讲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2、展示中国的岛屿、半岛、海、洋、海峡图

3。读图:师:展示大洲大洋分布图,讲述大洲大洋的名称及其轮廓位置及面积排列大小

4、填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洲大洋按方位的记忆

5、游戏环节:引导男女生flash游戏pk

6、再次读图:利用书上的大洲大洋的分布图,读出东西半球主要的大洲;并在图中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7、教师讲述巧记大洲分界线的

口诀(配上形象的图片)

苏菲亚(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美吧?(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白呀美!(北美洲与亚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呕呀!呜呜大吐!(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教师:总结七大洲四大洋

我们是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读图指出海陆的比例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师生共同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附近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被陆地包围。

学生活动:讨论地球是水球?还是地球?

学生活动:运用中国地图找出中国主要的岛屿、半岛、海、重要的海峡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填充图册

进行填图;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其分布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并进行填图练习

男女生pk进行大洲大洋的flash练习

学生活动:找出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亚洲与非洲

亚洲与北美洲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课堂反馈及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七大洲四大洋

拓展:我们的大洲大洋分布是不是一直不变的呢?(为下一节课海陆变迁铺垫)

学生活动:一笔画世界(加深对大洲大洋分布的理解记忆)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大洲与大洋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rdquo初三;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诊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课前准备1个画有海陆轮廓的地球仪。学生任意抛出地球仪,接住是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并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多少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学生活动: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讨论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试勾画大洲的轮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教学活动: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较强的空间思维,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概念;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初中地理试题之加拿大

【—试题之加拿大】,加拿大是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科技水平且能源与资源充足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制主要依靠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30%)

1、北美洲的气候以初中英语()

A、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B、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D、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北美最大的河流是()

A、田纳西河B、哥伦比亚河

C、密西西比河D、马更些河

3、加拿大的人口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B、北冰洋沿岸

C、五大湖区和圣劳伦斯河流域D、大西洋沿岸

4、中国和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相比,相似的是()

A、主要河流流向一致B、主要平原分布在东部沿海

C、降水都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D、主要山脉走向一致

5、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工业区是()

A、东南部工业区B、西部工业区

C、西北部工业区D、东北部工业区

6、拉丁美洲最北部的高原是()

A、圭亚纳高原B、墨西哥高原

C、巴西高原D、巴塔哥尼亚高原

7、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D、昆仑山脉

8、世界上水量最大、河流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尼罗河B、刚果河

C、亚马孙河D、密西西比河

9、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

A、刚果河流域B、亚马孙平原

C、东南亚的马来群岛D、澳大利亚东侧

10、巴西大量出口的农产品有()

A、玉米、咖啡、甘蔗B、大豆、可可、水稻

C、小麦、大豆、可可D、咖啡、甘蔗、大豆

11、位于东十二区的轮船于5月4日上午10时向东驶入西十二区,这时船上的时间是()

A、5月4日10时B、5月5日10时

C、5月3日10时D、5月4日11时

12、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A、新西兰B、巴西

C、澳大利亚D、秘鲁

13、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属()

A、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B、萨瓦纳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D、萨瓦纳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14、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是()

A、铁矿、锡矿、小麦、羊毛B、小麦、羊毛、煤、石油

C、铁矿、煤矿、小麦、水稻D、铁矿、煤矿、小麦、羊毛

15、澳大利亚的居民和城市主要集中在()

A、东南部沿海B、西南部沿海

C、东北部沿海D、西北部沿海

总结:加拿大是世界十大贸易国之一,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世界上拥有高生活品质的国家之一。

大洲与大洋篇6

【教材分析】:

《大洲与大洋》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

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

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设计理念】: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竞赛图表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直接导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

3、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准确、规范地填图。

二、【学习新课】:

[师生活动]:——掌握世界上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教师展示课件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并讨论得出世界首次、我过首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地球卫星图片显示蓝色的是(海洋),绿色的和这部分白色的是(陆地)。那么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是否一样的?接下来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活动探究]:——了解全球海陆的分布、比例

学生分阅读课本P26的内容以及P28的图2.4,结合地图册P14、15页,分小组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陆地和海洋各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3、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布的是陆地还是海洋?

4、世界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教师指导]:——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展示着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水、陆半球图、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协助学生得出结论。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师生活动]:——阅读材料获取知识,为何不叫水球,而叫做地球。

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了解着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

[学生小结]:——培养归纳知识能力

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活动探究]:——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和海洋的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半岛、岛屿、大陆、大洲。

[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读图、思考能力

教师展示海陆不同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世界地形图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讨论、总结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巩固知识

完成《学习辅导》P13,做1、2题,P14,第16题。

[教师指导]:——承上启下引入新知识点

大洲是指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的合称,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培养读图技能

读课本的P29图2.6、投影,P30图2.7。

1、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4、通过对比掌握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特殊意义。

[活动探究]:——掌握七大洲四大洋位置、提高绘图知识技能

利用投影、现场板书,教会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学生活动]:——加深七大洲四大洋特殊位置的记忆

通过抢答的形式,加深七大洲四大洋的特殊位置的记忆。

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哪一个?

2、与亚洲相连的大洲有哪些?

3、请指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4、地球上只有六块大陆,为什么会有七个大洲?

[巩固练习]——巩固知识

完成课堂检查第4-7题。

三、【归纳总结】

[归纳小结]:——回顾知识、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1、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课堂检查1-3题。

四、【课外拓展】——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课外动手制作有关的小制作,写一篇读后感,出一期手抄报(三选一)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和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各大洲的分界线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与大洋(精选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