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哲学常识》第七课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
【重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难点】自私不是人的本性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所包含的意思。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要求学生掌握错误原因;
⑵能力方面:
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教学运用投影显示手段或举例引导学生人具体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中把握一些基本原理。例如: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等等;
⑶觉悟方面:
①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社会、集体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以澄清“人性自私论”的错误。
②认识个正当利益与“自私”的根本区别。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边学习的有关内容,概括起来分属于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价值观的,本课书要学习和探讨的则是关于人生观的,那么这三者之间是否是彼此分立、毫不相干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本课书的前言这一段,并翻阅一下本课的节题和框题。
(学生阅读,回答)
通过粗略地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部分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本课书的主题侧重人生观,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是人生价值问题;实现人生的值是需要条件的;人生价值总是与人生目标相联系的,这几部分知识的有机联系,便构成了我们将要学习的这课书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年报这张知识结构图表:
(出示投影片)
(教学建议:由于“人性自私论”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是本部分知识学习的主要障碍,建议教师组织一节讨论课,围绕“人性自私论”讨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然后再进行总结、讲解)
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板书)
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板书)
上节课,我们就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理有据,我认为可贵之处有①注意了运用已学过的哲学理论,比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②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并齐心合力进行合作,为本组的观点寻找有力的论据。下面我们对讨论的情况进行一下总结。
l、“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板书)
(l)它违反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原理(板书)
设问:所谓本质,应该是事物所固有的、普遍具有的,而不是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那么,对人类社会来说,自私观念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吗?
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这种社会存在决定了那时的人们不可能有私有观念。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68页的最后一段小宇材料,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设问:那么,原始人那种一切从群体出发、一切为了氏族是否是“公”的思想呢?
也不是,当时的人们既不知道什么叫私,也不知道什么叫公,只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来。正如教材所引拉法格的一段话所说:“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脑筋却不那么容易。当人们开始思想时,恰恰相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切应当归大家。”
当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之后,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才有了私有观念。而且将来,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以后,自私观念也会消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众望高级中学 杨旭课题: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一、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第一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它从根本上明确了唯物辩证...
第二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学法指导】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理解:(1)结合实例,在比较新旧事物中揭示出发展的实...
3.2 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
课标要求: 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能力目标:利...
第2课时 课程导入制假售假、合同违约、商业欺诈、劣质工程、偷税骗汇等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一、文化与生活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
课题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执笔人编写日期执行人执行日期三维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一、@§综合探究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综合探究主要有三个意图。第一,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5.3.1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重点】概念、判断、推理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①概念的内涵和...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〇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
【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识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原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⑵...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