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精选2篇)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篇1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秦统一的条件

能表述“皇帝”的由来、含义。

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

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知道秦朝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运用教材的材料作为证据去理解过去,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有效信息去论证问题。

能够轻松地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以突出知识重点。

能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如运用结构图掌握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

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勤于思考。

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

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具:多媒体课件

导入china的由来:瓷器、支那、秦朝等含义。那么秦朝有哪些成就著称于世呢?学生回答后,强调两点: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就是本课学习的内容。中央集权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利用三幅地图引出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秦统一的条件

能表述“皇帝”的由来、含义。

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

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知道秦朝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运用教材的材料作为证据去理解过去,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有效信息去论证问题。

能够轻松地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以突出知识重点。

能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如运用结构图掌握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

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勤于思考。

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

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具:多媒体课件

导入china的由来:瓷器、支那、秦朝等含义。那么秦朝有哪些成就著称于世呢?学生回答后,强调两点: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就是本课学习的内容。中央集权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利用三幅地图引出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 分析统一的条件(经济发展、民心所向、局部统一、秦国实力)

2、 地图展示灭六国、统一秦王朝的建立

以结构图探究秦怎样来巩固统一?分析割据争霸的原因,由分封制的弊端——制度问题造成,那么为防止割据,巩固统一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创新,引出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要确立这套制度首先从何做起?以音乐、图片烘托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出现,他首创了

1、皇帝制度 

问题导学(投影问题)

(1)“皇帝”这一名称是怎样而来?

秦王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皇”字和一“帝”字,组成了“皇帝”这一名号。

(2)赢政为什么重定尊号?

自认为功德无量,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3)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尊君的做法?

要点:朕、制、诏、玺;强调皇帝的与众不同,皇帝独尊。

(4)阅读材料,指出皇帝制度的重要特征。

材料1:“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要点: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这样的皇帝制度有无弊端?学生发言后,如决策失误、政务繁忙等,以材料辅证。

秦始皇统一天下後,政务十分繁忙,《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石”是120斤,这是说秦始皇每天要看120斤(相当于今天的60斤)竹木简写成的官文。皇帝看的公文是经过筛选的,每天要往宫廷送的公文则难以胜数。

秦始皇势必需要助手辅助,引出

2、中央官制。

(1) 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

提出要求,明确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学生自学。

接下来帮秦始皇解决三件事情。

a秦始皇要在全国征发民工修筑长城,谁应来协助:丞相。

b秦始皇要下达一道“焚书”的诏令,有权下达者应是:御史大夫。

c秦朝军权由何人掌管:?(由歧义起疑,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展示中央官制图、同心圆图,分析其最显著的特点:皇权为中心。以此引出

(2)中央官制的作用。

a维护君主专制

b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两个作用中最主要的是第一点。分析“学思之窗”,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权与皇权这一矛盾,那还有一个什么矛盾?中央与地方。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回到四千多年前的秦朝群臣的一场大辩论。分析本课引言,秦统一之初,群臣围绕什么展开一场讨论?秦始皇最终同意哪一种观点?

3、郡县制:

以官制图讲解本目

(1)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为何说全面推行?)

秦始皇设多少郡?郡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郡下又设县,县以下设置哪些主要行政机构?(历史纵横)结合沛县、江阴县级市例子谈谈。

秦朝在郡县设置的主要官员有哪些?各负何责?

(2)地方官制及职能(举例老百姓到衙门告状先找谁?)

(2) 郡县制的作用(由官制图: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入手)地方服从中央,地方主要官员的任免权最终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从而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的防止出现割据。这显然不同与哪种制度?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不同,表格展示。

由两制的影响比较,引出一个问题,历史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秦二世而亡。投影材料:“夏商西周封建而延,秦郡专权而促。”秦的短命是不是郡县制惹的祸?学生发言。

最后,以柳宗元话“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展示)秦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权力结构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但最终受制于皇帝——专制主义,这就是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开创的这套政治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补充:也巩固了统一,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除了以上政治方面,还有哪些?历史纵横

强调本课要旨。练习。

1、 分析统一的条件(经济发展、民心所向、局部统一、秦国实力)

2、 地图展示灭六国、统一秦王朝的建立

以结构图探究秦怎样来巩固统一?分析割据争霸的原因,由分封制的弊端——制度问题造成,那么为防止割据,巩固统一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创新,引出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要确立这套制度首先从何做起?以音乐、图片烘托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出现,他首创了

1、皇帝制度 

问题导学(投影问题)

(1)“皇帝”这一名称是怎样而来?

秦王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皇”字和一“帝”字,组成了“皇帝”这一名号。

(2)赢政为什么重定尊号?

自认为功德无量,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3)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尊君的做法?

要点:朕、制、诏、玺;强调皇帝的与众不同,皇帝独尊。

(4)阅读材料,指出皇帝制度的重要特征。

材料1:“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要点: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这样的皇帝制度有无弊端?学生发言后,如决策失误、政务繁忙等,以材料辅证。

秦始皇统一天下後,政务十分繁忙,《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石”是120斤,这是说秦始皇每天要看120斤(相当于今天的60斤)竹木简写成的官文。皇帝看的公文是经过筛选的,每天要往宫廷送的公文则难以胜数。

秦始皇势必需要助手辅助,引出

2、中央官制。

(1) 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

提出要求,明确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学生自学。

接下来帮秦始皇解决三件事情。

a秦始皇要在全国征发民工修筑长城,谁应来协助:丞相。

b秦始皇要下达一道“焚书”的诏令,有权下达者应是:御史大夫。

c秦朝军权由何人掌管:?(由歧义起疑,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展示中央官制图、同心圆图,分析其最显著的特点:皇权为中心。以此引出

(2)中央官制的作用。

a维护君主专制

b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两个作用中最主要的是第一点。分析“学思之窗”,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权与皇权这一矛盾,那还有一个什么矛盾?中央与地方。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回到四千多年前的秦朝群臣的一场大辩论。分析本课引言,秦统一之初,群臣围绕什么展开一场讨论?秦始皇最终同意哪一种观点?

3、郡县制:

以官制图讲解本目

(1)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为何说全面推行?)

秦始皇设多少郡?郡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郡下又设县,县以下设置哪些主要行政机构?(历史纵横)结合沛县、江阴县级市例子谈谈。

秦朝在郡县设置的主要官员有哪些?各负何责?

(2)地方官制及职能(举例老百姓到衙门告状先找谁?)

(2) 郡县制的作用(由官制图: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入手)地方服从中央,地方主要官员的任免权最终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从而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的防止出现割据。这显然不同与哪种制度?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不同,表格展示。

由两制的影响比较,引出一个问题,历史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秦二世而亡。投影材料:“夏商西周封建而延,秦郡专权而促。”秦的短命是不是郡县制惹的祸?学生发言。

最后,以柳宗元话“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展示)秦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权力结构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但最终受制于皇帝——专制主义,这就是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开创的这套政治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补充:也巩固了统一,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除了以上政治方面,还有哪些?历史纵横

强调本课要旨。练习。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篇2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时期):

①背景: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②目的:争夺土地和人民

③方式:兼并战争

2、秦朝统一:前221年

①秦国先后灭掉了哪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②秦国能统一全国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③秦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

①始皇帝的来历: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合为“皇帝”,自称

“始皇帝”,希望从自己开始,皇位能传承千万世。

②皇帝制的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③皇帝制的影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九卿及其职责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三公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三公九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三公九卿的相互关系: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3、决策程序及其作用:

①程序:丞相、御史大夫、诸卿朝议→皇帝裁决

②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过程:开始产生(春秋战国)→全面推行(秦朝)

2、郡县长官及其产生:

①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                                  

②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县令或县长

3、影响:

①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②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随堂练习:《全品》第1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