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 > 七年级生物教案 > 《人体的呼吸》教案(精选2篇)

《人体的呼吸》教案(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4

《人体的呼吸》教案篇1

一、设计思路

呼吸是人体共有的生命现象,有关呼吸系统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内容,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关呼吸运动,学生有亲身体会。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认识到呼吸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有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以及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呼吸运动的原理,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气体成分数据,解释气体成分变化的原因。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测定其肺活量,然后通过比较肺活量值,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这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第二课时完成“气体交换”和“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②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概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呼吸系统的知识的学习,关注自己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当地环境保护作贡献。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①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②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气体交换的过程。

学习难点:

①理解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气体交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观看图片,思考:为什么要给“非典”病人用呼吸机?这说明什么? 展示一组“非典”病人用呼吸机抢救的图片,引到学生认识到呼吸对于生命的重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课题《呼吸》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关注环境。

呼吸系统的组成

阅读课本115页的图,每组第一名同学抽签选择号码,然后挑选相应的小帽子,看谁又快又准。

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由第二名同学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本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看哪一组介绍的最好。(先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作知识铺垫)

根据刚才的学习、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生活中应养成的卫生习惯。 老师自制六只小帽子,上面分别写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设计好两个游戏活动:(1)对号入座;(2)自我介绍。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组织指导游戏活动,并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恰当评价。

健康小博士:呼吸系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养成哪些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角色扮演,按小组先对号入座,让学生知道各器官的位置。然后由学生自己依次介绍各器官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呼吸运动 自我体验:右手放在胸部的右下方、左手放在鼻孔的前面。思考:胸廓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演示实验: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肋骨上升和膈的位置下降,从而引起胸廓扩大,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动作正好相反) 设计自我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呼吸时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展示“肋骨运动模型”和“膈肌运动模型”,引导学生理解肋骨和膈的位置变化与胸廓变化的关系。 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呼吸。

呼吸运动的原理是教学难点,通过演示实验以及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其中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部分,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金点子:作为一名无锡市民请你就“怎样提高无锡的空气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出谋划策。 引发学生关注环境,加深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学生思考,产生求知欲望。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的过程,我们知道,通过呼吸运动,外界空气进入了肺,那么,这些气体怎么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气体交换》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气体交换 学生代表演示实验过程,其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1.实验中用夹子夹紧b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吸入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可以看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2.实验中用夹子夹紧a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呼出的气体进入b试管中的石灰水里。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仔细阅读表中数据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主要原因是气体在肺内进行了交换。

观察思考,内化形成知识体系。 出示“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讨论:

1.实验中用夹子夹紧b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什么现象?

2.实验中用夹子夹紧a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什么现象?

出示“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数据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变化的原因。

出示“人体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完整阐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样用事实说明问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数据的分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是比氧气少,只是相对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而言,其含量相对增加了。可以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学生代表分别测定肺活量,另一位学生记录测定值。

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大,说明运动与呼吸是有影响的。 准备肺活量计,将它调整到测定状态。有目的的选择几位学生,测定其肺活量。

组织学生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思考: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由学生自己测定、收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用数据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比直接给出数据或直接讲道理更有效,学生更能信服。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部,最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进入氧气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排出的途径正好相反。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呼吸,请思考:外界空气中的氧气怎样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的? 将两节课的重点内容归纳,使分散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人体的呼吸》教案篇2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3、 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二、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 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 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 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综合法

教学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

对学生回答不表态,继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

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给与鼓励。

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

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己回答。

学生边看图边回答。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呼吸道有什么结构保证气体畅通?

2、 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么结构特点?

3、 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学生总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棒。

课堂练习:1.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   a口腔   b咽  c 喉  d食道2.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 a有“c”形的软骨支架b肌肉较松弛c气管比较硬d周围有肌肉牵拉3.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 ①声带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③鼻黏膜④会厌软骨⑤鼻毛⑥嗅细胞  a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①④⑤4.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_______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_______,引起剧烈咳嗽    a软腭  b会厌软骨  c气管   d食道5.平常所说得痰来自(   ) a鼻  b咽  c喉  d气管支气管6.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a使人漂亮b使鼻孔较大c使鼻腔较长d使鼻毛较大7.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带,请问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比较,结果为(   )a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b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c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  d无法确定谁肺部的气体清洁9.呼吸系统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后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的场所;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主要作用是将吸入的空气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对肺的刺激。作业:书46页练习题1、3。板书设计: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鼻                  咽                  喉          气体的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呼吸系统呼吸道   气管                  支气管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体的呼吸》教案(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生物的分类

    第二节 (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能说出分类系统的7个阶层,知道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2...

  •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课题第十章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知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能力目标通过探究...

  • 人的生殖和发育复习课教案

    复习重点 1、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性器官及功能2、 受精作用发生的部位3、胚胎发育的过程及主要场所4、青春期发育的特征5、...

  •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2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

  •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2、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教学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心率、脉搏的...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考点归纳

    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特点: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用从生...

  •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二)

    〖教学目标〗1.知识:(1)解释细胞保持较小体积的原因;(2)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染色体数在分裂前后保持不变;(3)...

  •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变形虫、草履虫为例,描述细胞的生命活...

  • 《预防传染病》导学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病原体、传染病的的概念。2、传染病的特性及其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