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 > 七年级生物教案 > 第三章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精选2篇)

第三章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4

第三章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篇1

教材分析

关于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的教学,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植物通过根吸水,引起学生探索植物根吸水的具体部位的兴趣。然后,通过实际观察和估算,确定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始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关于水分的运输途径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做好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什么?”也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就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设计探究方案,并亲自动手做一下,证实“植物茎内确实有专门运输水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挂图,模型、切片或计算机课件等,进一步了解植物(草本和木本)茎中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及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其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运用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分的结构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与此相关的一些现象;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断能力。

3.情感目标:

(1)根据大量根毛能够吸收大量水分、以及通过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有利成功。

(2)通过对筛管在茎中的生长部位和功能的了解,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

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因缺水而引起变化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参与教师准备的过程。教师:事先培养好的长出根毛的幼根:

将试管洗净,在试管内管口附近放入棉花球。把刚刚萌发的小麦种子(2~3粒)放在棉花球上,上面在盖上少量棉花。整个棉花球上要滴足清水,使它经常保持潮湿。三四天以后,小麦的幼根钻出棉花球向下伸展,幼根的前端密布着根毛,肉眼可见,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则更清楚。

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纵剖开的茎:实验用的枝条要用木本植物的,而且要带着叶的(当然,如果带着白色的花则更好)把枝条插在红色液体中,放在向阳温暖的地方,由于叶进行蒸腾作用,红色液体的上升会更快些。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课堂上教师可分发给学生两人一段植物的纵剖开的茎,让学生仔细观察本质部中出现红色的结构及其功能。这样,学生对水分通过茎中的途径理解会更加深刻、生动。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整体感知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引导学生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师生共同确认。对本节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本节课内容 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归纳,学生迅速浏览课本,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教师指导课外小组的学生发言,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常识大胆猜想探究并认真观察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确认很适于吸水的特点。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结合平日的观察,大胆猜想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然后通过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组讨论归纳确认猜想的正确性。

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大量根毛增加吸水面积,提高吸水效率。 

实验发现

激趣诱思

推理能力

观察能力

阅读思考

分析总结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随着知识增多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吸水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进一步深化,回扣本章标题

二、水分运输的途径

1.茎的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俗语、日常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茎的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获得知识。 学生四人小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 

因势利导

帮助搭建

知识结构

2.茎各部分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看书,参与小组间合作学习。

教师对需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起到指导者的作用。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也可学生可个人看书自学,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经同学间的表达和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 

在注重通过探究建构知识的同时,教师不回避对知识的讲解。

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并指导学生通过看书,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p53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最佳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p53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学生观察教师制作的p53的《观察与思考》cai课件或投影片,四人一组讨论老师出示的问题,经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运用旧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与教师的适时讲解相结合,实现了课堂多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结本节课内容。学完了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具备了什么能力? 学生个人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小结(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为下一课

“蒸腾作用”探究作铺设。

板书设计: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2、水分运输的途径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

a成熟区有大量根毛b有分生区c有伸长区d有根冠

2.将带叶的杨树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待一些时候把枝条纵切,茎内被染红的部分是()a筛管 b导管 c形成层 d茎的全部

3.植物体的结构中,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a导管 b筛管 c根毛 d气孔

4.水涝地中的植物出现萎蔫的原因是:()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  b蒸腾作用过于旺盛 c土壤中养料太少  d土壤里的氧气不足

5.绿色开花植物体中,具有功能的死细胞是( )  

a筛管   b.导管   c.导管、筛管   d.没有

6.路边的杨柳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内有()

a导管b筛管c韧皮纤维d形成层

7.杨树的树干中,属于输导组织的是( )

a树皮和导管    b导管和筛管  c树皮和形成层  d形成层和筛管

8.带土移栽植株幼苗的好处是()

a带来水和无机盐b避免损伤筛管c避免损伤根毛和幼根d避免损伤导管

答案:1、a2、b 3、b 4、a  5、b  6、d 7、b 8、c

二、非选择题

9.每一根导管都是由许多_______、_______的细胞所组成的,上下细胞间的_______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_______。

10.木本植物的茎内,在_______和_______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_______,形成新的_______细胞和新的_______细胞,使茎_______。有些植物茎中没有_______,因而不能长的很粗.

11.甘薯块根里的淀粉主要由_______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由叶脉、叶柄和茎中的_______运输来的。

答案:9、长形,管状;细胞壁;管道。10、木质部,韧皮部,分裂,木质部,韧皮部,加粗,形成层。11、叶,筛管。

第三章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篇2

课题: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学习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学习重点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学习难点

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学习内容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成熟区大量根毛,扩大了吸水面积

(二)水分的运输途径——导管,自下向上

树皮 外侧

韧皮部,内含筛管——运输有机物,自上向下

茎的基本结构     形成层——分裂能力强

及作用        木质部(内含导管)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说明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一)预习与回顾

1. 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2. 我们以前学过的根尖,其结构从下向上依次是     、    、        、       。

3.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二)阅读p110[观察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 成熟区有什么特点?

2. 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学习任务二:描述水分的运输途径

(一)结合p111观察与思考,探究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

①探究问题:                                                     

②实验用具:                                      

③实验材料:                       

④实验过程:                                                     

⑤实验现象:                                                

(二)活动与思考

1. 将茎横切,观察茎的什么部位被染红了?     

2. 将茎纵切,观察茎的什么部位被染红了?

(三)返回实验

1. 到底茎的哪部分被染红了?

2. 木质部内有什么结构?

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拓展反思

1.导管是怎样形成的?

2.构成导管的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

3.导管的运输方向如何?

4.导管运输水分的同时,也运输了什么物质?

(五)试试看,你准行

1.除了导管以外,在植物体内还有一种物质运输管道叫做__________管,它是具有运输__________的作用。观察它的结构知道,它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上下细胞间横壁上有许多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有几层形成层细胞,它向外分裂产生__________,向内分裂产生__________。通过形成层不断分裂,可以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但草本植物的茎中没有__________,所以草本植物的茎不能长得很粗。

二、系统总结

三、诊断评价

1.在根尖形成大量根毛有利于(  )

a根的吸收  b根的稳定  c根的固着  d根的支持

2。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根冠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成熟区

3.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 )

a保护幼嫩的茎   b保护根毛  c防止水分蒸发   d防止萎蔫

4.年生的木质茎能逐年加粗是由于( )

a韧皮部细胞不断分裂   b木质部细胞不断分裂 c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   

5.带叶的杨树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待一些时候把枝条纵切,茎内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  )

a筛管   b茎全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6.甘薯根长的肥大,其中所含的大量淀粉是由

a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b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的

c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d甘薯根身自身合成的

7.关于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毛区细胞→根毛区导管→茎导管→叶导管b根毛区导管→根毛细胞→根导管→茎导管c根毛细胞→根毛区导管→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d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

8.植物茎的结构中,具有输导功能的是

a导管和筛管b韧皮纤维c形成层d木纤维

9.在橡胶树林里,经常看到工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树皮的伤口下持一小桶,用来惧从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流出这些液体的结构是

a树皮b导管c木质部d筛管

10.下图是植物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

(1) 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1]          [2]           [3]             

(2) 在图上标出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方向

11.下图表示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甲为          乙为            。甲的作用是           ,乙的作用是                  

12。一段枝上面长有a、b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若将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那么,这两个果实是否都能继续长大?为什么?

四、走进生活

1.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因

为                         。

2.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那里来的?

3.小芳门前有两棵树,一棵老树:树干里面的大部分都空了,可是枝叶仍旧活着,小芳经常和小伙伴们在大树洞里面捉迷藏;一棵是今年刚刚栽的小树苗,小芳和小伙伴们一起为小树带戒指(将树干上的树皮环割了一圈)过了几天,小树苗枯死了,小芳感到很纳闷,你能用所学知识向她解释解释一下吗?

第三章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生物的分类

    第二节 (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能说出分类系统的7个阶层,知道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2...

  •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课题第十章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知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能力目标通过探究...

  • 人的生殖和发育复习课教案

    复习重点 1、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性器官及功能2、 受精作用发生的部位3、胚胎发育的过程及主要场所4、青春期发育的特征5、...

  •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2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

  •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2、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教学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心率、脉搏的...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考点归纳

    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特点: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用从生...

  •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二)

    〖教学目标〗1.知识:(1)解释细胞保持较小体积的原因;(2)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染色体数在分裂前后保持不变;(3)...

  •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变形虫、草履虫为例,描述细胞的生命活...

  • 《预防传染病》导学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病原体、传染病的的概念。2、传染病的特性及其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