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15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及顶点.(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椭圆的范围。2、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对称性,明确标准方程所表示的椭圆的对称轴、对称中心。3、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定点坐标、长轴长、短轴长以及的几何意义,明确标准方程所表示的椭圆的截距。4、使学生掌握离心率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三)德育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与形的联系,体会数与形的统一;通过对椭圆对称性的体验,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树立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这是第一次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教具准备:幻灯片两张、三角板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研究,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使学生明确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研究方法,加强对性质的理解,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前面我们给同学们讲到:我国科学院在1997年准确地预测了海尔.波普彗星将接近地球,并预测30XX年后,它还将光临地球上空。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海尔波普彗星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它运行中的一些有关数据,可以推算出它的运行轨道的方程,从而算出它的周期及轨道的周长。现在假设我告诉你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的方程,你能做出它的运行轨迹吗?当然描点法可以做出来,只要取足够多的点,图像就可以足够准确,但是很显然这种方法很麻烦,那么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实际上我们知道,对于画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我只需要作出它的对称轴以及一些关键的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画出它的图像。同样,如果我们能搞清楚椭圆的几何性质,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大小、位置。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给同学们讲的椭圆的几何性质。二、讲授新课对于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讨论。1、范围通过观察图像得出椭圆的范围(学生自己做) 提问:能从椭圆的标准方程中找出椭圆的范围吗? 由于方程中两个非负数的和等于1,所以,椭圆上任一点的坐标适合不等式 这说明椭圆位于直线所围成的矩形里。从函数的思想出发,我们也可以对椭圆的范围进行分析: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化为两个函数,对他们的定义域、值域分别进行讨论可得,即椭圆位于直线所围成的矩形里。2、对称性 在曲线的方程里,我们知道:如果以代方程不变,那么当点在曲线上时,它关于轴的对称点也在曲线上,所以区县关于轴对称,同理,如果以代方程不变,那么曲线关于轴对称,如果同时以代,以代方程不变,那么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提问:那么椭圆关于哪些对称呢?由于在椭圆的标准方程里,以代,或以代,或、分别代、,方程都不变,所以椭圆关于轴、轴和原点都是对称的。这时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椭圆的中心。3、顶点 在椭圆的标准方程里,令,得。同理令,我们把这四个点叫做椭圆的顶点。线段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他们的长分别等于,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至此,三者都有了几何意义,他们分别是长半轴长、短半轴长、半焦距。 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椭圆短轴的端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相等,且等于长半轴长,即,即,这就是在第8.1节中令的几何意义。 4.离心率定义: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 因为a>c>0,所以0<e<1.问题:观察图形,说明当离心率e变化时,椭圆形状是怎样随之变化的?得出结论:(1)e越接近1时,则c越接近a,从而b越小,因此椭圆越扁;(2)e越接近0时,则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于a,这时椭圆就越接近于圆。当且仅当a=b时,c=0,这时两个焦点重合于椭圆的中心,图形变成圆。当e=1时,图形变成了一条线段。[为什么?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三、例题讲解例1求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分析:[根据刚刚学过的椭圆的几何性质知,椭圆长轴长2a,短轴长2b,该方程中的a=?b=?c=?因为题目给出的椭圆方程不是标准方程,所以必须先把它转化为标准方程,再讨论它的几何性质]解:把已知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这里a=5,b=4,所以c==3因此,椭圆的长轴和短轴长分别是2a=10,2b=8离心率e==两个焦点分别是f1(-3,0),f2(3,0),四个顶点分别是a1(-5,0)a1(5,0)a1(0,-4)f1(0,4).[提问:怎样用描点法画出椭圆的图形呢?我们可以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先画出第一象限内的图形。] 将已知方程变形为 ,根据在0≤x≤5的范围内算出几个点的坐标(x,y)
x
0
1
2
3
4
5
y
4
3.9
3.7
3.2
2.4
0
先描点画出椭圆的一部分,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画出整个椭圆(如图)说明:本题在画图时,利用了椭圆的对称性。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可以简化画图过程,保证图形的准确性。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用下面的方法可以快捷地画出反映椭圆基本形状和大小的草图:(1) 以椭圆的长轴、短轴为邻边画矩形;(2) 由矩形四边的中点确定椭圆的四个顶点;(3) 用平滑的曲线将四个顶点连成一个椭圆。[画图时要注意它们的对称性及顶点附近的平滑性](四)练习 填空:已知椭圆的方程是(1) 将其化为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2) a=___,b=___,c=___.(3) 椭圆位于直线________和________所围成的________区域里.(4) 椭圆的长轴、短轴长分别是____和____,离心率e=_____,两个焦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四个顶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焦点在x轴、y轴上的椭圆的几何性质对比. 三、小结(1)理解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给出方程会求椭圆的焦点、顶点和离心率;(2)了解离心率变化对椭圆形状的影响;(3)通过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画图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四、布置作业 p102 2、3题p103习题8.2---1、2、3,第3题为书面作业.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中的考查点:
(一)、对性质的考查:
1、范围:要注意方程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与椭圆有关的求最值是变量的取值范围;作椭圆的草图。
2、对称性:椭圆的中心及其对称性;判断曲线关于x轴、y轴及原点对称的依据;如果曲线具有关于x轴、y轴及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也具有另一种对称性;注意椭圆不因坐标轴改变的固有性质。
3、顶点:椭圆的顶点坐标;一般二次曲线的顶点即是曲线与对称轴的交点;椭圆中a、b、c的几何意义(椭圆的特征三角形及离心率的三角函数表示)。
4、离心率:离心率的定义;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0,1);椭圆的离心率的变化对椭圆的影响:当e趋向于1时:c趋向于a,此时,椭圆越扁平;当e趋向于0时:c趋向于0,此时,椭圆越接近于圆;当且仅当a=b时,c=0,两焦点重合,椭圆变成圆。
(二)、课本例题的变形考查:
1、近日点、远日点的概念:椭圆上任意一点p(x,y)到椭圆一焦点距离的最大值:a+c与最小值:a-c及取最值时点p的坐标;
2、椭圆的第二定义及其应用;椭圆的准线方程及两准线间的距离、焦准距:焦半径公式。
3、已知椭圆内一点m,在椭圆上求一点p,使点p到点m与到椭圆准线的距离的和最小的求法。
4、椭圆的参数方程及椭圆的离心角:椭圆的参数方程的简单应用:
5、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椭圆相交时的弦长及弦中点问题。
在预习教材中的例4的基础上,证明:若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则椭圆上任一点p()到焦点的距离(焦半径),同时思考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结论如何?(此题意图是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探究,为进一步研究椭圆的性质做准备)
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基础上,根据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改变了教材中原有安排顺序,引导学生从观察课前预习所作的图形入手,从分析对称开始,循序渐进进行探究。由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研究、合作、体验来完成。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兴趣是前提)。例如导入,通过“神州五号”这样一个人们关注的话题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设计中改变了教材原有研究顺序,让学生从观察一个具体椭圆图形入手,从观察到对称性这一宏观特征开始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亲身体验几何性质的形成与论证过程,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在研究范围这一性质时,课前设计中,只要学生能根据不等式知识解出就可以了,但学生采用了多种方法研究,这时教师没有打断他的思路,而是引导帮助他研究,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也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
在离心率这一性质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轻松愉悦的动画演示,化解了知识的难点。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对具体例子的观察分析中,设计的问题过于具体,可能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放开。还有就是少讲多学方面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感悟:新课堂是活动的课堂,讨论、合作交流可课堂,德育教育的课堂,应用现代技术的课堂,因此新教育理念、新课改下的新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培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材: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一册(P89--93)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在变式中,拓展提高;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
背景介绍本学期,我们二中八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渤海大学范文贵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改革尝试。范老师现正在华东师...
一、相关背景介绍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在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实际上需要学...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2)了解线性规化的意...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2)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理解每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的,但不是每条直线都...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学会一般不等式的证明的基础上,学会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不等式;(2)在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