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15
一、定义法(最短路径)
对于求距离和的问题,要结合圆锥曲线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定义,解决距离的最值.
例1:已知抛物线,定点a(3,1),f是抛物线的焦点,在抛物线上求一点p,使|ap|+|pf|取最小值,并求的最小值。:
分析: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把到点p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转化成点p到焦点的距离,在利用三角形的知识求最小值.由点a引准线的垂线,垂足q,则 |ap|+|pf|=|ap|+|pq|,即为最小值。
o
f(1,0) x
a(3,1)
y
q p
解:如图,,焦点f(1,0)。 由点a引准线x= -1的垂线,垂足q,则 |ap|+|pf|=|ap|+|pq|,即为最小值..
由, 得为所求点.
若另取一点 ,显然 。
[点悟]:解此类最值问题时,首先注意圆锥曲线定义的转化应用,其次是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例如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点与直线上的点的连线的中垂线段最短等.
二、参数法
利用椭圆、双曲线参数方程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或利用直线、抛物线参数方程转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例2、已知椭圆,直线l:,椭圆上有一动点p,求p到直到直线的最小距离.
分析:写出椭圆参数方程,设切点为,然后代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结合三角函数的最值判断距离的最值.
解: 由题意可设动点的坐标为,
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
[点悟] 利用圆锥曲线参数方程转化为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再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得出结果。
三、二次函数法
将所求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再利用配方法或均值不等式或判别式等方法求解.
分析:求出椭圆的焦点,代入所求的表达式中,整理得出函数的表达式,再利用函数方法求解。
解:易知,所以设
因为,所以x=0,即点p为短轴的端点时,有最小值-2.
当
[点悟]把所求的最值表示为函数,再寻求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但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四、数形结合
在求圆锥曲线最值问题中,如果用代数方法求解比较复杂,可考虑用几何知识求解,,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蕴涵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材: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一册(P89--93)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在变式中,拓展提高;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
背景介绍本学期,我们二中八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渤海大学范文贵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改革尝试。范老师现正在华东师...
一、相关背景介绍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在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实际上需要学...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2)了解线性规化的意...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2)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理解每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的,但不是每条直线都...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学会一般不等式的证明的基础上,学会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不等式;(2)在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