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2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八册第100—101页例1—例4。
【教材简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灵活运用教科书上的例子进行教学。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相等关系,分析左右变化情况,得出小数性质的内容。照用教科书上的例子,但不照抄例子的变化过程。]
二、观察比较,引导发现
1.让学生观察投影出示的正方形等分图(见下图),回答老师的提问:
(1)把这个正方形看作整数“1”,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0.1)这样的三份呢?(0.3)叠片演示由图(1)成图(2)。(板书:0.3)
(2)叠片演示由图(2)成图(3)后问:现在这样来分,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多少份?(30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板书:0.30)
(3)(再次演示叠片图(2)→图(3))小数由0.3到0.30,引导学生去思考: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2.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3=0.30”,从中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板书:
再要求学生从右往左看,发现: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3.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4.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0.3001.8000500
5.7800.0040102.02060.06
[从图形面积的相等关系到小数的相等关系,得出小数的性质。并通过一道判断题理解性质,这使学生一接触性质,就对性质有较深刻的理解。]
三、推理板书,指导运用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0.30=0.3)
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1.8502.9000.50600
0.09010.83012.0000.070
引导学生说出化简后的小数是什么?(板书)
(2)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最后完成如下板书: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及时释疑。
[教师清楚、简洁的推理板书,使学生明确了小数性质的两大运用:把小数改写和化简。这里,教师的分析,学生的答问,条理的板书融为一体了。]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12.212.02102.0200102.02
○○○○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判断题。(打“√”,错的打“×”)
(1)0.080=0.8()
(2)4.01=4.100()
(3)6角=0.60元()
(4)30=30.00()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0.3001.80005.00
(2)0.000412.00260.06500
(3)0.09012.000010.5060506030.0
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
4.(1)改写。
原数
0.7
7
70
改写成一位小数
改写成两位小数
改写成三位小数
(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10.0120.144.80050.001.60
5010.01016.04.04.8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
5.做游戏。
(1)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50变成5.0,500变成5.00)
(2)贴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
50.035.305.350.300
50.3050350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二十一第4、5题。
六、课堂小结
[围绕性质的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运用,练习在游戏时达到高潮。整个教学设计的观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使学生步步深入地学好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2页例1~例4,联系而是一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是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莫位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加深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
教学难点 :
指导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准备:
商品标价画面、米尺、例2正方形图片两张(可重叠且大小相同)、学生尺等。
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境导入
教师边讲边出示商品手套和毛巾的标价:手套 单价2.50元 毛巾单价3.00元
提问:有谁知道这里的2.50元和3.00元各表示多少钱吗?为什么2元5角可以写成2.50元,3元可以写成3.00元?(引出课题: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小数的性质。
1、教学例1。
事先在黑板上画出米尺图。请学生看手中的学生尺,在对照黑板上的米尺,说说标出的这一段的长度是多少?(学生可能回答是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是对的。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都是指这一段的长度(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只是所选用的长度单位不同而已。如果要求将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这三个数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分别该怎样写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分米=0.1米=1个1/10米
10厘米=0.10米=10个1/100米
100毫米=0.100米=100个1/1000米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有什么发现?
汇报自己的发现:通过观察我发现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表示的是同一长度,也就是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而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又分别可以写成0.1米、0.10米、0.100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2、教学例2。
30个1/100 0.30
仔细观察、想一想、说一说:0.30和0.3在正方形里所占的面积大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出:0.30是30个1/100,10个1/100是1/10,30个1/100也就是3个1/10;0.3也是3个1/10,所以0.30和0.3这两个小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即0.30=0.3。
3、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引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例1、例2的板书,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例1中三个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怎样?
⑵例2种两个小数的末尾又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怎样?
⑶从这两个例题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自己的话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吗?
让学生充分说了以后,在指导学生看看教科书第101页方框中的结语,并指出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4、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三、学生分组学习例3、例4
师:在实际生活中,根据需要,我们有是要把某些小数化简,有时则要把某些小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怎样才能满足这些需要?满足这些需要的根据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教材第92页例3、例4,可以几人互相讨论,然后派代表把自学情况向大家汇报。
学生汇报后,教师强调:只有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才能不变;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练一练:集体判断,对的打√,做错的用×表示。
⑴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
⑵在小数点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⑶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独立完成教科书第9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回答:为什么2元5角可以写成2.50元,3元可以写成3.00元呢?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应用小数的性质及生活常识进行说明。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3~6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篇1单元测试1.填空.(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最后一步算()法....
垂直篇1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二)初步学会画垂线的方法。(三)培养学生初步画图的...
数学教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篇1《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
数学教案-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篇1一-[第2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 ...
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篇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59页例1。教学目的: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篇1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学目标 :1、 在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初步...
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篇1教学目标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
《平移与平行》教学案例研讨篇1〖教学目标〗课的前半部分,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的内容是巩固性...
《图形的旋转》教学实录篇1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1、了...
人口普查教案篇1课题:人口普查(二)写多位数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
《认识平行》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七册p39—41认识平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篇1教学目标1、正确地进行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一步提高口算和估算能力;2、进一步体会乘法与...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