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2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继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容易混淆,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二、活动尝试
1.出示例题场景图。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3.列出算式:32×102
4.你会先估计,再算一算吗?
5.交流算法。(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师生探究
1.用简便方法计算:32×102。
(1)自学课本第52页,完成书上例题的运算过程。
(2)同桌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组织交流理解算理。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01×84=()×84+()×84
92×203=92×(200+□)=92×200+92×□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试一试:
用简便的方法计算46×12+54×1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交流:
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②你是怎样算的?这样算为什么简便?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板书(略)。
4.师生共同小结:
四、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填空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这些算式的特点,以及计算的过程和依据。
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先让学生口算出结果,再说说口算这些题的共同思路。
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让学生先用简便方法计算。
交流:把第4题与第2题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5.思考题。
(1)先对前两行每组中两个算式分别计算,并在〇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2)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这个规律在框里填上合适的相同数。
五、总结作业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
2.作业: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练习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应用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通过迁移转化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拓展运用,加强新旧知识的比较与沟通,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促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资源:
小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1、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
(18+54)×5= ×5+ ×5
27×(15+38)=27× +27×
65×20+35×20=( + )×20
58×29+28×67+58×13=58×( + + )
(a+b)×c= ×c + ×c
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第1题,用两种方法计算下图中小正方体的个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试着用两种方法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说说怎样想的。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的算式用等式连接,并说说这里其实是体现了什么知识?(乘法分配律)
3、第2题的上面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知识简便。
4、判断对错。
(1)14×63+16×63=63×(14+16)
(2)12×47×38×47=47×(12+38)
(3)40×(125×25)=40×125+40×25
(4)101×45=100×45+45
二、对乘法分配律的拓展运用。
1.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特点,再猜猜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的大小。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
除了计算你还有什么不同的验证方法?(可利用乘法运算的意义进行解释。如第一行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看作算28歌2是多少,所以结果相等。)
说明:乘法分配律对于减法也适用。
2.第4题: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1)出示:12×(40-5),问:怎样算才能简便?指名说出计算过程,为什么简便?
12×(40-5)
=12×40-12×5
=480-60
=420
(2)余下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计算。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3.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分析,列出相应的算式。
大致有两种方法,如第1个问题:3×12+3×8或3×(12+8),让学生观察比较两道算式:哪种算式计算时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解答。
三、总结作业。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
2.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有关习题。
练习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应用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通过迁移转化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拓展运用,加强新旧知识的比较与沟通,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促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资源:
小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回忆运算律。
1.第6题,填一填,比一比。
学生先填写,然后要求学生分别说说每一题体现了哪种运算律。
你能举例说说每种运算律吗?学生举例。
二、综合运用。
1.第7题,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分组计算,说说每组的两道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注意巡视检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并给予指导。
第8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教师选取典型习题,让学生交流思考过程。
3.第9题。
学生读题并观察信息。
让学生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列出算式解答,鼓励学生用综合算式。
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你认为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三、知识拓展。
1.指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2.分析比较,让学生用乘法分配律解释算法。
简要提示:
本课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第56~57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式题的构题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促进计算思维的灵活;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并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进而在本课学习中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流程:
流程1:基本练习
流程2:反馈交流 第一段:基本练习
流程3:情境引进
流程4:算法探究
流程5:算法交流
流程6:反馈交流
流程7:算法比较 第二段:算法探究
流程8:小结过渡
流程9:试一试
流程10:交流试一试
流程11:小结
流程12:想想做做2、4部分
流程13:交流想想做做
流程14:想想做做5 第三段: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流程15:交流想想做做5
流程16:全课小结 第四段:全课小结
第一段:基本练习
流程1:基本练习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探索得出了乘法运算中一条很重要的规律,乘法分配律,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看练习。
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0+7)×12=□○□○□○□
29×56+56×31=(□+□)○□
师:这几道填空式题。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写一写,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填写的依据是什么。(暂停)
流程2:反馈交流
课件出示上题答案:(40+7)×12=40×12+7×12
29×56+56×31=(29+31)×56
师:我们来看答案,同学们是这样填写的吗?对,依据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a+b)×c=a×c+b×c(同时课件出示)
第二段:算法探究
流程3:情境引进
课件出示主题图:(图略)
师:我们继续看,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在本子上列出算式。(暂停)
流程4:算法探究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我们可以列式为:课件出示算式:32×102
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32乘102的积大约是多少,然后在本子上算一算,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暂停)
流程5:算法交流
师:同学们都算好了吗?我们来看看小青椒和小番茄是怎样算的,先看看小青椒的算法。
课件出示小青椒小青椒:我用竖式算:
1 0 2
× 3 2
2 0 4
3 0 6
3 2 6 4
师:再来看看小番茄是怎样算的,
课件出示小番茄:我用口算,100件是3200元,2件是64元,一共是3264元。
师:小番茄是这样想的,同学们,根据小蕃茄的想法,你能完成下面的计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试一试,并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课件出示:32×102
=32×(100+2)
=32×□+32×□
=
=(暂停)
流程6:反馈交流
课件出示: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
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我们来看,依据乘法分配律,计算32乘102,可以把102分成100加2,用32分别去乘100和2,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结果是3264。同学们是这样写的吗?下面我们把这个问题解答完整。(出示单位名称,并答。)
流程7:算法比较
师:同样是计算32×10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的几种计算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跟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吧。(暂停)
流程8:小结过渡
师:同学们,计算像这样的算式,应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过程变得比较简便,你们喜欢这样的方法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流程9: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师:来看这一题,46×12+54×12,46和54分别与12相乘的积相加,怎样计算就比较简便了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本子上试一试,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暂停)
流程10:交流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答案:46×12+54×12
=(46+54)×12
=100×12
=1200
师:我们来看它的计算过程,46和52分别与12相乘的积相加,应用乘法分配律,就等于46与54的和跟12相乘,等于100乘12,结果是1200,同学们算对了吗?刚才的两道算式,都是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仔细观察它们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请把自己的发现跟同桌互相说一说吧。(暂停)
流程11:小结
师:同学们,像这样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接近整百的数,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因数分成整百数和一位数相加,然后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像这样两个数分别和同一个数相乘,同样我们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用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个数相乘,也能使计算更简便。
第三段: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流程12:想想做做2、4部分
课件出示:43×201 38×7+62×7 15×(20+3)
304×22 5×23+5×37 (30+4)×25
师:继续看,这些算式,同学们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吗?请大家选择其中一横行在本子上独立完成。(暂停)
流程13:交流想想做做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计算结果:
43×201 38×7+62×7 15×(20+3)
=43×200+43×1 =(38+62)×7 =15×20+15×3
=8600+43 =100×7 =300+45
=8643 =700 =345
304×22 5×23+5×37 (30+4)×25
=(300+4)×22 =5×(23+37) =30×25+4×25
=300×22+4×22 =5×60 =750+100
=6600+88 =300 =850
=6688
师:同学们都算好了吗?我们看,这三组题都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变得简便,但是,它们又各有不同的形式,第一组,43×201,304×22,都是两个数相乘,其中有一个因数接近整百数,可以把它拆成整百数与一个一位数相加的和,再去应用乘法分配律,结果分别是8643和6688;第二组,38×7+62×7,5×23+5×37,都是有相同因数的两个积相加的形式,可以转化成两个数的和与相同的因数相乘,结果分别是700和300;第三组,15×(20+3),(30+4)×25,都是一个因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可以把这个因数“分配”进入括号中的两个加数中,与它们分别相乘,再加起来,结果分别是345和850。因此,大家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根据算式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流程14:想想做做5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5(图略)
师: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列综合算式,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解答。(暂停)
流程15:交流想想做做5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5结果:
方法一:(56+24)×16 方法二:56×16+24×16
=80×16 =(56+24)×16
=1280(元) =80×16
=1280(元)
答:共用1280元。 答:共用1280元。
师:这一题,要求共用多少元钱,可以列式为:(56+24)×16,或者56×16+24×16,其实,第二种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转化为第一种方法,结果是1280元,大家做对了吗?(暂停)
第四段:全课小结
流程16: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有很多平时计算起来较复杂的式题,应用了乘法分配律之后,计算过程就变得比较简便了。大家喜欢这样的方法吗?不过,在实际的计算中,同学们可要学会依据具体的算式灵活应用。(暂停)
布置作业:想想做做2(第二竖行)、4(第2竖行)。
师:请同学们独立在作业本上完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篇1单元测试1.填空.(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最后一步算()法....
垂直篇1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二)初步学会画垂线的方法。(三)培养学生初步画图的...
数学教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篇1《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
数学教案-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篇1一-[第2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 ...
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篇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59页例1。教学目的: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篇1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学目标 :1、 在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初步...
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篇1教学目标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
《平移与平行》教学案例研讨篇1〖教学目标〗课的前半部分,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的内容是巩固性...
《图形的旋转》教学实录篇1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1、了...
人口普查教案篇1课题:人口普查(二)写多位数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
《认识平行》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七册p39—41认识平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篇1教学目标1、正确地进行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一步提高口算和估算能力;2、进一步体会乘法与...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