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感悟与思考
在历史教科书里,汉、唐无疑是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推崇的强大帝国,然而,对于世界来说:汉、唐帝国的光环在罗马与阿拉伯帝国的映衬下显得有些褪色,而元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胜过足以引起我们自豪的汉、唐。这个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在疆域上空前辽阔的统一政权,不仅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入各地,也吸取了外来的先进的管理方式:仿效阿拉伯及罗马帝国的行政体制,首次在中国设立行省,对秦以来的郡县制作了一个大大地发展,对中国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了一次巨大革命,影响一直持续到今。
思考与判断: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归纳与运用
【知识归纳】
一、 中央政治制度
1.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皇帝制度,行政三公(中朝、外朝、尚书台)
2.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度。先是尚书省,继而中书省、门下省
3.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4.唐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重大创造历朝沿袭
5.宋朝:二府、参知政事、三司
6.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综合汉蒙政治制度
二、地方政治制度:
1`。汉朝: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十三州,设刺史;东汉州郡县三级制,州牧为州最高长官
2.隋朝: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县设令
3.唐朝: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设观察使;唐中后期设节度使
4.北宋:文臣作地方官;州县两级制;“道”改为“路”
5.元朝:行中书省;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国省制开端,影响深远
 
【知识运用】
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内存在着哪些主要矛盾?
从汉至元,历朝的政治制度的变革不外乎两点:中央尽量分散相权,限制相权,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地方尽量削弱其权力,加强对其控制和管理,以达到加强中央权力,解除地方威胁之目的。这两方面的措施恰好说明了,在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矛盾是无法解决的。那就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因为这两对矛盾的存在,使得作为地主阶级最高统治者的皇帝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相权过大或地方权力过大都会影响到其统治的安定,而相权过小或地方权力过小别影响从中央到地方的工作效率,这样也难以对国家实施有效的治理。
[例1]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解析]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丞相权力过大,就会威胁到皇权,所以历代皇帝都要想办法削弱相权,而分权就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法。题目中的c项是其直接目的,a项才是其根本目的。
[答案]a
 
2.元朝和历史上的哪些朝代比较相似?其相似之处主要有哪些?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5页,当前第1页12345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