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15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教案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内容、评价)
1、 新生政权面临的形势
(退出国际战争;陷入国内战争):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根据《和平法令》的精神,苏维埃政权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战争。
②西方国家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敌视态度。1918年3月,协约国集团以维护东部战线为由,派遣军队进入苏俄领土,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试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③与此同时,协约国还支持反布尔什维克和反苏维埃政权的各种力量,策动武装叛乱。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入国内战争中。
2、新生政权采取的对策: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
①苏维埃政权建立红军,
②宣布“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按军事方式改组国民经济,实行战时经济体制,史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其主要内容有:a(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除必要的口粮外,农民必须无条件完成国家摊派的征粮额;b(工业)加速工业国有化,设立管理总局体制;c(劳动力)推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并按照军事体制固定劳动者的工作岗位;d(流通和分配)流通和分配领域非市场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评价:(产生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下所采取的一系列非常政策和临时措施。(作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胜困难,赢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然而它反映了人们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迫切想法,试图用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因而脱离了俄国当时的发展阶段,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产生了负面影响。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容、评价)
1、形势的变化:1921年初,国内战争结束。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取得了胜利,然而它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①(工业)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②(农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政治)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开始着手经济政策的调整。
2、应对政策:(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根据列宁的报告,决定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a(农业)实行粮食税,税后余粮由农民自行支配;b(工业)采取租让制与租赁制等方式,把外国资本与私人资本重新引入国有企业,并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c(流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自由贸易d(分配)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为标准的劳动报酬级差制。
评价:(定性)新的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作用)它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为主要目标,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了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成立的基础)1917年,沙皇制度被推翻,俄罗斯帝国解体,大部分非俄民族地区独立,其中有些宣布独立的地区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国内战争中,苏俄与原属俄国的各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了军事、政治联盟,为形成新的联盟国家创造了条件。
1922年12月底,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四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此后,又有其他共和国陆续加入联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本专题主要叙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分四课时授...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一、二】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1)...
一、教材分析重点:通过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难点: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本课是第九...
★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生:凌驾于王权之上。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
【目标导航】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
第1课 的历史背景【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一、背景(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原因:(1)...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近代部分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考纲要求】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
课标要求: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电影的诞生;世界最重要...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难点: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前自主与学习一、革命道路...
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
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导课...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