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学习要求】
1、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基本目标(学业水平测试):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提高目标(高考):
1、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习重点、难点】
适度消费与提倡节约、艰苦奋斗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
(说明:学案中出现的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同学们预习时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a级1.人们的消费行为受 的影响,主要有:
____ (评价: )
______ _(评价: )
____ (评价: )
_____ __ (评价: )
c级2.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 的更新,也带来不同 之间的激烈碰撞。我们做理智的消费者,就要践行的原则主要有:
, ;
, ;
, ;
, 。
绿色消费是以 为主旨,核心是 。
【温馨提示】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自学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共享。
一、互动探究: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妈妈最怕给女儿买衣服,女儿想买的,妈妈不愿意,妈妈想买的,女儿看不中。每次都闹得不欢而散。妈妈认为,穿衣服不能太张扬,和周围的女孩打扮的一样才好。女儿坚决不同意:“同学都穿这样的衣服,我不要!”她总是挑选那些和别人迥然不同的衣服。
妈妈和女儿的消费心理有什么不同?怎样评价她们的消费心理?
(1)妈妈的消费属于从众心理,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消费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仿效他人,其消费行为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和别人行为的带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消费心理。
(2)女儿的消费属于求异心理。具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通过消费个性化的商品来展示个性,表明与众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但展示个性应考虑社会的认可与代价。
2、观点一: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他由此得出结论:个人的劣行也会推动社会进步。
观点二:我国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请辨析两种观点。
(1)观点一看到了消费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合理的一面。但过分夸大了消费的作用,以致于鼓励人们铺张浪费,是错误的。
(2)观点二强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是正确的。但忽略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意义,忽略了消费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是错误的。
(3)我们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3、“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每年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使用量超过100亿只。这种餐具具有三大危害:一是用它装食品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危及臭氧层,三是它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上述事实告诉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2)请为解决“白色污染”“资源浪费”出谋划策。
(1)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2)①作为消费者应尽量减少使用,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②作为企业要从国家和人民生命健康的整体利益出发,杜绝这种产品的生产,积极从事绿色产业的生产。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③作为国家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企业生产的宏观调控和个人消费行为的引导,坚决关、停一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不要紧,请认真听讲,老师和其他同学会和你一起解决的。
二、知识盘点: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吗?围绕该内容,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你能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吗?试试看,你能行!
1、下列关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是b
①消费行为决定消费心理 ②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
③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④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理智的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人们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作为某种产品的代言人。商家之所以利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b
a.求异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3、人们在购物时追求“物美价廉”。这种消费行为属于c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d.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现在许多高校学生(包括个别中学生)消费越来越高,连过生日都到高级酒店,有些家庭生活比较贫困的学生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也向家长要钱过“高档生日”。在消费心理中属于d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5、在资源日趋紧张的条件下,循环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种趋势。循环经济从消费的原则看,实际上是一种c
a.适度消费 b.理性消费 c.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消费
6、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b
a.适度消费 b.可持续消费 c.多元化消费 d.健康消费
7、一项调查表明,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等买回来之后,却发现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闲置一旁,造成浪费。这说明消费应a
a.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b.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c.提倡适度消费 d.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8、作为一种理智的消费应该是d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9、苏东坡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这对我们的启示是a
a.要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协调发展
b.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c.要改变落后的消费习惯
d.量入为出,合理消费
10、中学生作为纯消费者,应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摆正心态,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针对上述现象应该践行的原则是d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消费不仅是个人行为,也与社会密切相关。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正确的原则。这些原则是d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近年来世界的手机生产厂家都盯着中国。并不遗余力地宣传时髦。致使许多年轻人的更换速度超过一年一部。这导致了快买快扔的“抛弃型”消费行为。手机的设计使用寿命被人为缩短,浪费增加。上述材料表明,快买快抛型消费行为a
①是由盲从追求时尚的心理引发的 ②是从众心理引发的
③是求异心理引起的 ④是求实心理引起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3、上题材料启示我们应d
①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②注重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④注重物质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4、有位准备购买轿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就开始贬值,越用越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派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b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 d.盲目从众
15、下列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c
①有多少收入,用多少钱 ②在自己经济能力承受之内
③既不超前,也不滞后,既不为人控制也不盲目攀比 ④把所有的钱都存到银行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6、针对目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品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a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学习评价☆
1、你完成本“案”的情况( ) a.很好 b.较好c.一般d.较差
2、你在本节课上的表现情况( )a.很积极主动 b.较积极主动c.一般 d.较差
3、你的收获与困惑:
3.2
【学习要求】
1、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基本目标(学业水平测试):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提高目标(高考):
1、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习重点、难点】
适度消费与提倡节约、艰苦奋斗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
(说明:学案中出现的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同学们预习时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a级1.人们的消费行为受 的影响,主要有:
____ (评价: )
______ _(评价: )
____ (评价: )
_____ __ (评价: )
c级2.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 的更新,也带来不同 之间的激烈碰撞。我们做理智的消费者,就要践行的原则主要有:
, ;
, ;
, ;
, 。
绿色消费是以 为主旨,核心是 。
【温馨提示】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自学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共享。
一、互动探究: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妈妈最怕给女儿买衣服,女儿想买的,妈妈不愿意,妈妈想买的,女儿看不中。每次都闹得不欢而散。妈妈认为,穿衣服不能太张扬,和周围的女孩打扮的一样才好。女儿坚决不同意:“同学都穿这样的衣服,我不要!”她总是挑选那些和别人迥然不同的衣服。
妈妈和女儿的消费心理有什么不同?怎样评价她们的消费心理?
(1)妈妈的消费属于从众心理,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消费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仿效他人,其消费行为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和别人行为的带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消费心理。
(2)女儿的消费属于求异心理。具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通过消费个性化的商品来展示个性,表明与众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但展示个性应考虑社会的认可与代价。
2、观点一: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他由此得出结论:个人的劣行也会推动社会进步。
观点二:我国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请辨析两种观点。
(1)观点一看到了消费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合理的一面。但过分夸大了消费的作用,以致于鼓励人们铺张浪费,是错误的。
(2)观点二强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是正确的。但忽略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意义,忽略了消费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是错误的。
(3)我们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3、“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每年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使用量超过100亿只。这种餐具具有三大危害:一是用它装食品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危及臭氧层,三是它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上述事实告诉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2)请为解决“白色污染”“资源浪费”出谋划策。
(1)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2)①作为消费者应尽量减少使用,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②作为企业要从国家和人民生命健康的整体利益出发,杜绝这种产品的生产,积极从事绿色产业的生产。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③作为国家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企业生产的宏观调控和个人消费行为的引导,坚决关、停一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不要紧,请认真听讲,老师和其他同学会和你一起解决的。
二、知识盘点: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吗?围绕该内容,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你能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吗?试试看,你能行!
1、下列关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是b
①消费行为决定消费心理 ②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
③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④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理智的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人们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作为某种产品的代言人。商家之所以利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b
a.求异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3、人们在购物时追求“物美价廉”。这种消费行为属于c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d.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现在许多高校学生(包括个别中学生)消费越来越高,连过生日都到高级酒店,有些家庭生活比较贫困的学生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也向家长要钱过“高档生日”。在消费心理中属于d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5、在资源日趋紧张的条件下,循环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种趋势。循环经济从消费的原则看,实际上是一种c
a.适度消费 b.理性消费 c.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消费
6、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b
a.适度消费 b.可持续消费 c.多元化消费 d.健康消费
7、一项调查表明,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等买回来之后,却发现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闲置一旁,造成浪费。这说明消费应a
a.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b.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c.提倡适度消费 d.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8、作为一种理智的消费应该是d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9、苏东坡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这对我们的启示是a
a.要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协调发展
b.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c.要改变落后的消费习惯
d.量入为出,合理消费
10、中学生作为纯消费者,应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摆正心态,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针对上述现象应该践行的原则是d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消费不仅是个人行为,也与社会密切相关。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正确的原则。这些原则是d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近年来世界的手机生产厂家都盯着中国。并不遗余力地宣传时髦。致使许多年轻人的更换速度超过一年一部。这导致了快买快扔的“抛弃型”消费行为。手机的设计使用寿命被人为缩短,浪费增加。上述材料表明,快买快抛型消费行为a
①是由盲从追求时尚的心理引发的 ②是从众心理引发的
③是求异心理引起的 ④是求实心理引起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3、上题材料启示我们应d
①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②注重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④注重物质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4、有位准备购买轿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就开始贬值,越用越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派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b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 d.盲目从众
15、下列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c
①有多少收入,用多少钱 ②在自己经济能力承受之内
③既不超前,也不滞后,既不为人控制也不盲目攀比 ④把所有的钱都存到银行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6、针对目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品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a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学习评价☆
1、你完成本“案”的情况( ) a.很好 b.较好c.一般d.较差
2、你在本节课上的表现情况( )a.很积极主动 b.较积极主动c.一般 d.较差
3、你的收获与困惑:
【学习目标】
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基本含义,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明确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和具体要求,理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结合个人行为说明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学习重点】
1、树立正确消费观、践行正确消费原则;
2、消费心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全面认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知识梳理】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本目重点剖析了四种主要的消费心理。这些消费心理有的是科学的,有的是不科学的。这四种主要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它们的科学评价如下:
(1)从众心理的基本特征是看见许多人做同一件事情就不由自主地追求,追随时尚、潮流以及偶像。消费者是否要从众,应该具体分析,盲目从重并不可取。
(2)求异心理的基本特征是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求异心理可能有利于推动工艺与产品的创新,但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攀比心理的基本特征在于消费时追求“向上看齐”,甚至向人炫耀。这不是健康的消费心理。
(4)求实心理的基本特征是讲求实惠,能够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要做理性的消费者,需要践行正确的原则:
其一,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首先,要保证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消费者要综合考虑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做出合乎自身状况的消费计划。大家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适度消费与超前消费、滞后消费的区别。适度消费与超前消费、滞后消费的主要区别在于消费是否与自己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此外,同学们应该意识到过分抑制消费并不可取,理解适度消费的重要性。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还应该注意正确辨析提倡贷款消费与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关系,避免产生认识误区,认识到二者并没有矛盾,因为量入为出的“入”也包括对未来的合理预期。
其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首先,教材由一个探究活动引导大家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教育大家在消费中要有主见,不盲从。其次,教材针对同学们容易凭一时冲动而购物,教育学生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最后,教材引出一个重要的思想教育点,即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消费结构合理化。
其三,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做到可持续消费。通过“5r”教育大家从自身做起,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把握三点:一是绿色消费的含义,二是为什么提倡绿色消费,三是绿色消费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其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有些同学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已失去了现实意义。教材以一个探究活动引入,让大家讨论勤俭节约的作风是否过时。该知识点的学习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二是坚持这种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作风、祖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一种精神财富。同学们要懂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的精神。
【拓展知识】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吗?
理解这一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现实国情的角度,说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是一个永远值得倡导的精神。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二是从民族兴衰的角度看,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难以自强自立。
三是从个人成长角度,懂得艰苦奋斗才能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四是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的关系的角度,说明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今天我们的生活还不富裕,我们在消费中不能浪费,就是将来生活富裕了,也不能浪费,因为,对于人类的需求与发展来说,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仍要发扬光大。
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已经过时了的观点是非常错误有害的。而且,我们要在新的时期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与意义。
【质疑释疑】
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较难的区别。
从众心理。从众,是一个人因受别人影响而按照别人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现象。在现实的购买活动中,由于对很多商品的评价很难有客观的标准,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意见和行为的影响。从众现象及从众心理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选择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从众行为,在某些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之下会对消费者行为方式产生广泛的影响,以至于形成某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是从宏观角度研究消费者行为所需要重视的。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鼓励人们随大流,而对与众不同的标新立异者持排斥态度。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价值取向反映在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中,会使得从众行为更加突出。市场短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也会对从众行为具有强化作用。由于市场商品数量的不足和花色品种的单调,消费者选择余地较小,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出现大范围的商品抢购现象。这一点随着市场商品的丰富,显然会不断减弱。
攀比心理。消费上的攀比现象是指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以高阶层的消费方式为参照进行模仿。一般地说,只要社会上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对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就具有示范作用,低收入阶层不可避免地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对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进行模仿。但在正常情况下,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要受其收入水平的制约,表现出差异性。只有当低收入阶层脱离其收入水平而表现出高收入阶层的消费特点时,才可以称为攀比。社会上普遍的消费攀比,往往是由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例如,社会由收入均等化向拉开差距过渡时(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人们在心理上不适应这种变化,试图通过消费攀比达到平衡,从而使消费攀比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
现象。
【堂清练习】
1、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拼族”中出现了各种“拼消费”,“拼消费”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现代模式的“精打细算”——“拼车”“拼饭”甚至“拼房”。“拼车”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等。这种时尚 ( )
①有助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②应成为每一个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③有助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④有利于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改革开放以来,富裕起来的山东人保持了把在酒楼、饭店吃不完的东西“打包”带回家去继续享用这一优良传统,而且这种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从消费心理看,“打包”的行为体现了 ( )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求异心理 d、从众心理
3、北京XX年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其中,“绿色奥运”的提出启发人们提倡 ( )
a、避免盲从 b、适度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艰苦奋斗
4、人的生活消费增长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步是“吃饭”阶段,即解决温饱;第二步是“吃药”阶段,即追求健康素质;第三步是“吃文化”阶段,即追求精神消费。决定人的生活消费从“吃饭”阶段到“吃药”阶段到“吃文化”阶段的根本原因是 ()
a、物价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收入水平 d、人口因素
5、如今我们外出旅游请导游,假期学习请家教,换大房,买新车,这些消费行为的出现说明 ( )
a、家庭消费以享受型消费为主 b、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现上涨趋势
c、劳务消费成为人们新的消费需求 d、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原则。(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等。(3)情感态度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其中第三个目标是主导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三维目标相结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导,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2.地位: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重点、落脚点
因为:中学生作为消费者,学习消费的有关知识,其目的就在于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
3.结构:
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两者之间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也是重点。(正因为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中存在错误观点,因此要强调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4. 本课重点:
(1)本课重点:理性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因为:只有践行了正确的消费原则,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才能落到实处。
(2)重点突出:
时间上的突出:计划用近2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此内容的教学。
教学手段、过程上的突出: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视频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让学生自己引出每一原则,并认识到此原则的重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全面、深刻地理解每一原则;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加深、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放在“六.说教学过程”中相关的地方来讲)
5. 本课难点:
(1)本课难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因为:深圳物质条件优越,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全情付出”“有求必
应”,浪费之风在学生中大有市场,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中学生陌生的名词。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
(2)难点解决:
展示中学生浪费现象,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自己解疑之中提高认识。(放在“六.说教学过程”中相关的地方来讲)
二.说学生
要作到“以学生为本”而非教师的教为主进行教学设计,就要了解学生特点.我所教的学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喜好:不喜空洞说教,喜欢形象生动;不喜抽象遥远,喜欢关注身边世事。
2.优点:(1).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可塑性强。(2).性格活泼,容易激活。(3).电脑操作水平较高,而且不泛高手。(4).乐于实践。
3.不足:(1).是非不明,价值观需要修正。(2).在学习上习惯于“接受,探究精神较差。(3).追求个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不强。(4).注重书本,实践能力较弱。(5).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奔波,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经验不足。(6).生活条件优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缺失。
针对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发挥优势,改变劣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针对“电脑操作水平较高、乐于实践”,但“合作精神不强、实践能力较弱、与社会接触较少”的特点,设计了探究性学习。)
三.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现大量图文资料,使学生更直观、更感性地接受教育。
2.讨论教学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讨论,提高认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丰富课堂教学,多种讨论法穿插)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为丰富课堂教学,多种提问方式穿插)
4.时事教学法。结合时事:“讲话、中国国情等”进行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实际。
四.说学法
1.问卷调查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调查。让学生在调查中,亲自接触事物本身,了解现实,引发思考。
2.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原学、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3.理论联系实际法。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学以致用。
五.说设计意图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状况为主进行教学设计(1)教学中所采用材料均选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新教材本身也是图文并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2)教学过程也从学生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第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讨论让学生自己解决;第二部分让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引出主题、认识重要性。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 最后,教师补充、归纳,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
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想、多说,在想、说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能力。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课堂开展了大量学生活动,时间教紧,适当地将一些有拓展空间和拓展必要的内容,如“绿色消费”,交给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分组活动,上网查询、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以达到一节约课堂时间,二延伸课堂教学,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维目标。
4.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性养育。
紧跟政治课改崇尚互联共享,中学政治教学网与你同历新课程改革!
欢迎将你的资源共享至:(黄华林)
六.说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师用18分钟,学生用22分钟)
(一)课前准备:问卷调查中学生消费观
(二)导入新课:2分钟
多媒体展示:问卷调查结果(图)
导入新课:调查表明:中学生消费
存在许多误区,树立正
确的消费观十分必要
展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新课教学35分钟
展示:问卷调查结果(图)
讨论:这些消费方式是由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引发的?
学生归纳,教师展示:
1. 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学生阅读教材:
讨论:这四种消费方式有何正(负)面影响?
展示:四种消费方式有关的图片影像资料
(加深、提高认识)(机动)
归纳:综上可知,消费是否正确影响自己、
他人、社会。因此,我们要践行正
确的消费原则。
展示:2.正确的消费原则
展示:过度消费(图片、漫画)
提问:上述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展示:(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讨论:如何把握消费的度?(引导:不浪费、不抑制)
展示:过度消费、抑制消费、适度消费(图片、漫画)
归纳:适度消费要与家情、国情相适应,不浪费、不抑制。
展示:从众消费(图、文)
提问:从众消费给我们什么启示?
展示:(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展示:精神、物质消费不协调(漫画、文)
提问: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归纳:
展示:环境破坏(图片)
提问: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展示:(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提问:什么是绿色消费?
学生阅读教材:绿色消费的含义;内容(5r)
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分组活动,利用电脑,就绿色消费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论文.(一节约课堂时间,二延伸
课堂教学,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示:中学生浪费现象(图片、漫画)
展示:(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讨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过不过时?(比较中外国情)
l4分钟?
展示:外国亿万富翁节约故事、节约谚语、古训
展示:毛泽东、(伟人的共识)、讲话
归纳:加深、提高认识,强化人性养育
(四)课堂小结l2分钟(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深化)
(五)课堂练习:(选择题)(机动)
(六)课后作业:分组活动,利用电脑,就绿色消费
进行探究性学习,撰写
小论文。1分钟
总之,在本堂课中,我力求作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实现三维目标的结合,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性养育。
《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课标与教学要求
1、课程标准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等;消费行为,如“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
*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主要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的含义。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消费心理的种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过去、当前和未来收入的高低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为什么要坚持四大消费原则。艰苦奋斗精神在今天并不过时。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初步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2)能力目标
本课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进行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在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时,引导学生把模糊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层面、多角度看问题。在学习“消费的类型”时,由于以交易方式划分的这几种消费类型学生并不陌生,所以重点是引导学生发掘它们之间的差别。以上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逐渐有了距离感、陌生感。因此,在讲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同时,要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二、教材设计思路
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材设计中充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
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消费入手,让学生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消费的类型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两者之间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也是重点。(正因为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中存在错误观点,因此要强调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贷款消费、消费的结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难点:贷款消费、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教学方法设想
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现大量图文资料,使教学更直观、更感性。
2.讨论教学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丰富课堂教学,多种讨论法穿插)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为丰富课堂教学,多种提问方式穿插)
4.时事教学法。结合时事:“讲话、中国国情等”进行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实际。
学案
第一框 消费及其类型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课标与教学要求
1、课程标准
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行为,如“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
2、教学目标
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
3.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二、教材梳理
1、知识结构
居民的收入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物价水平
按产品类型: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消费类型 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含义
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的关系
2、知识要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和 水平。
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 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 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 ;反之, 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的购买能力普遍降低,反之,则升高。
4.按照产品类型不同,消费类型可以分为 和 。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的消费、 消费和 消费。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 消费、 消费和 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在所占的比重。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而不断变化。
6.恩格尔系数指。它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
3、解疑释难
1.教学重点: 影响消费的因素 贷款消费
2.教学难点: 贷款消费
3.误区警示
贷款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所以要鼓励人们进行贷款消费。
贷款消费是指在买大宗商品或服务的时候,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买主预支未来收入来进行消费。对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预期较好的个人或家庭,通过贷款的消费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消费水平,也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增长,扩大内需;相反的,则会加重个人或家庭负担,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鼓励有条件的个人或家庭进行贷款消费,可以减轻国内市场的压力,平衡国内市场需求。如果在卖方市场条件下,进行贷款消费则会加剧通货膨胀。
三、问题探究
情景设置:美国的富翁,中国刚从大学毕业的赵某,中国乡下来的打工仔李某三人来到了上海,他们准备在那里定居,要买房子。美国人说我有钱不怕他房价贵;赵某说我刚毕业没有积蓄,但是我工作稳定,一个月拿六、七千工资呢;李某很沮丧地说,我工资除了日常开销所剩不多,像我这样估计一辈子也没能力买得起房子。
师:同学们根据这三个人的情况,给他们出谋划策用什么方式买房
生:美国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形式
赵某贷款买房
李某没钱买房可以租房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这就是贷款消费的三种方式:1钱货两清的消费 2贷款消费3租赁消费。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消费方式,我给大家出个辨析题:“贷款消费能够扩大内需,所以我们要积极鼓励?”请结合例子中三个人的情况来分析.
生:错。
1、通货紧缩的时候鼓励贷款消费能够扩大内需,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时候鼓励贷款消费只能加剧通货膨胀。
2、对于没有积蓄但是工作稳定,未来收入稳定的年轻人(像立某)来讲是值得提倡的消费方式。但是有经济能力的人,像那个美国人能够一次拿出那笔钱,拿贷款还要交利息,所以对他来讲是不合算的。像小李那样未来收入不乐观,贷款消费会加剧他的负担(师可提醒:贷款二十万买房,最后要还到大概33万),在这个时候提倡他用租赁消费形式。
师:钱货两清的消费大家容易理解,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知道贷款消费要根据具体情况鼓励;当我们买一些东西不合算,如婚纱等,租就比较合算,我们只要一段时间的使用权就行了,不需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购买它的所有权。
师:月底例子中他们三人都拿到了自己的工作报酬,大家想想美国人拿到钱先会干什么,然后会干什么,再干什么?
生:先填饱肚子,穿暖衣服——生存消费;买几本书提高一下自己的境界——发展消费;旅游、美容等——享受消费。
师:这是我们消费的目的,依次顺序是: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其中还可以看出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美容,按摩,家政)
师:大家想想,节假日里例子中的三人分别会把自己的大部分钱花在哪里呢?
生:美国人旅游、美容————享受消费
赵某学习,上培训班———发展消费
李某买米、油盐等————生存消费
师:他们三人生活消费水平从高到低应该怎样排法啊?
生:美国人,赵某,李某
师:很好,“民以食为天”,生存资料中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能够形象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下面我们来看消费结构.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呢?
生: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师:恩格尔系数变小说明什么啊?
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师:大家想想李某为什么要从乡下来城里工作啊?
生:城里就业好,生活水平高等.
师:那这些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生:城市的恩格尔系数比农村小.
师:是啊,消费结构可以看出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恩格尔系数不是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师:上面我们一起分析了消费的类型和结构,对消费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现在大家讨论讨论,并且对比例子中三人的消费行为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生:1根本上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师可提示学生比较例子中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消费水平)
2居民收入 ①当前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 (主要因素)
③人们收入差距
3物价水平 物价与人们的消费量成反比
4性能、质量、外观等(书21页)
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
师:打工仔李某通过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如今他找到了份薪水很高的工作,他的家庭收入大大得到提高,那么是不是说他们家收入提高了,其消费水平就提高了呢?
生:不
师:为什么?
生:1家庭消费水平受家庭人口的多少影响,如果人口急剧增加家庭消费水平很难提高.
2受物价水平影响,物价涨得高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3如果李某消费观念落后.宁愿存钱而不花钱,那么他家的消费水平也很难上去.
4从根本上还受国家经济水平影响,目前我国总体消费水平显然不如美国.
四、联系实际
XX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需求旺盛,生活必需品价格平稳。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并呈现出六大特点。
一是商品市场丰富多彩,消费结构升级明显。
二是国庆中秋喜相逢,婚宴家宴挤爆黄金周。
三是文化休闲消费受欢迎,消费方式更加理性、健康。
四是城市近郊和风景区农民得实惠,“农家乐”升级。
五是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
六是资源节约有所体现,可持续发展大有可为。
第二框
一、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
(2)比较几种消费行为的差异
(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什么是经济效益篇1一.教学目的要求1.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经济效益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概念,了解微观经济效益和宏...
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教案篇1第一单元p4把图中的东西变成了:棉布、盐、茶叶、米、马匹【解读】修改后与“某山...
第九课第二框世界度极化:不可逆转篇1教学札记:第九课 第二框世界度极化:不可逆转★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
债券和商业保险教学设计示例篇1债券和商业保险教学设ť...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教学设计示例篇1人教版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银行的三大业务,理解和掌握支票、...
课题: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篇1教学设计潮阳一中政治组张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识记: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
实践的特征教案篇1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第一课时实践的特征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理解:实践概念,实...
经济常识篇1前言转载前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篇1教案教学课题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所用教材教材名称:思想政治 第1册,第一章三节2...
股票、债券和保险篇1[教案]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投资特点,以及债券和商...
第一册价值规律的作用篇1重点:价值规律的作用;难点:如何理解“提高劳动生产率”中的劳动生产率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
三大产业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的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初步理解...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