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6.2 罗斯福新政 教案(精选2篇)

6.2 罗斯福新政 教案(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6.2罗斯福新政教案篇1

6.2罗斯福新政教案

导入:

在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任期达四届的总统,也是第一位任期超过两届、打破“国父”华盛顿先例的总统是谁? 

学生回答:富兰克林罗斯福

(一)实干家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出生于纽约一个叫海德公园的小镇上的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庭。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历史、法律。19xx年,当选纽约的参议员。19xx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称。战后,主张加入国际联盟。39岁时,患脊髓灰白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痊愈后,他拄着双拐继续参加政治活动。1928年,当选纽约州州长。当经济危机袭来时,身为纽约州州长的罗斯福在纽约州实行社会救济,并且采用政府举办公共工程的办法来增加就业,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赢得人民的支持。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联播节目中,人们听到他热情、洪亮、充满信心的声音,他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他又说。“我为你们和我自己在这里表示决心,要为美国人民举办新政”。1933年3月4日,发表“只有恐惧本身才是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的著名就职演说,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上任第二天,就开始推行“新政”,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启用“智囊团”和他一道探索并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新政”试验——即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探索,在一百天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立法活动,同时利用著名的“炉边谈话”,每次都以“我的朋友们”开头,亲切、轻松、及时地把大政方针告诉人民,争取人民的支持。罗斯福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面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就任总统的第一年,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总统;又因在新政中表现出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被誉为“狮子”和“狐狸”。

强调:1932年以“新政”为口号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1933年3月4日,发表“只有恐惧本身才是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的著名就职演说,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

【阅读与思考】:p97这段演说词展现了罗斯福总统怎样的人格风采?

答案提示:展现了罗斯福总统敢于直面困难(大危机),坦率、果敢,信念坚定、无所畏惧,勇于战胜自我的优秀领导人的人格风采。

【思考题】:p7罗斯福的“试验”是指什么?

要点提示:是指罗斯福总统为了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二)施行新政

1、新政的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稳定人心,摆脱危机,大量的立法出自“百日新政”期间;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在取得初步效果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改革意义的一系列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2、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

措施:

作用:

(2)恢复工农业生产:

农业: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a、内容: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鼓励农民压缩产量,限制农业生产。

b、作用:

工业:1933年6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a、内容: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长工时和最低工资.

b、目的、作用:该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减少盲目生产,达到恢复工业生产的目的。并使国家干预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以避免盲目竞争,缓和阶级矛盾。1935年,工业复兴法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而取消。

知识链接:蓝鹰运动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即以工代赈)

政府进行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

授权总统雇用青年人从事造林、防洪和其他市政工程建设,例如: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知识链接)

作用:对缓解失业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胜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

(4)保护劳工权利

内容: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到1939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对妇女儿童、病残者的救济制度逐步形成。

作用:它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美国早日摆脱危机。

3、特点

【思考题】:新政“新”在哪里?

要点提示: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罗斯福新政与以前的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新”在它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即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即使出现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国家安然渡过。)而运用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加强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实践。

特点即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进行干预,并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4、作用和影响

【想一想】:新政对恢复经济的效果究竟有哪些?

要点提示如下:

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危机得到缓和,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通过国家整顿,完善管理银行、信贷和货币的制度,限制了金融资本的某些极端行为,克服了金融危机;刺激了工农业的复兴;联邦政府举办救济事业和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制定与实施联邦劳工立法,允许适当提高劳工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缓和了社会矛盾;国家组织科学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变革,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实质:从实质上看,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推动了生产力的恢复,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但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2)直接影响:从现实影响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4)深远影响: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美国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6.2罗斯福新政教案篇2

课题: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

一.“黑色星期四”     

1.背景:                                         

2.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具体原因:                       

③直接原因:                                    

3.爆发: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危机的特点:                                   

2.各国解决危机的措施:                          

3.危机的影响:                   

三、应对危机——罗斯福新政1.新政的历史背景:              2.新政的主要内容:①金融方面:                                                                                     ②工业方面:                                                                               ③农业方面:                                                                                                                                        ④社会救济方面:                                                                                                                                    3.特点:                                         4.新政的影响:①直接影响:                                                                                  ②深远影响:                                                                                                                                   5.新政的局限性(实质):                                                                            四.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理论)1.自由放任经济理论:①地位:                                         ②观点:                                                                                                                                         2.凯恩斯主义出现的背景:                                                                           3.内容:①主张:                                        ②对付危机的方法:                                                                              

4.评价:                                         

1.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背景中的“生产过剩”?2.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各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能不能缓解这场经济危机?为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3.在罗斯福新政中,你能看见那只“看得见的手”吗?它在哪里?这只“看得见的手”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重难点解析】1.关于经济危机①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②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③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2.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①罗斯福上台后实施新政,采取各种措施以尽快复兴美国经济为首要目标,它虽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危机,也没有能够实现经济的完全复兴和公众的充分就业,但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最终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②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告诉我们,国家也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社会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先河,日后,这种“政府干预经济”的策略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风靡一时。它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开始于1930年10月             b.首先在美国大地上爆发c.资本主义世界连锁反应       d.以股票市场崩溃为先导

2.1929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b.美国市场的分期付款

c.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股票投机导致股价大幅度哄抬3.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措施a.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b.促使经济迅速恢复c.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d.遭到人民极力反对4.美国总统胡佛不愿意采用政府干预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是因为他认为①政府干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措施,资本主义不能借鉴②失业、救济等问题只要交给非政府的慈善机构去处理就能解决③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改变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5.为什么1929年的经济危机会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a.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b.美国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销售c.资本主义世界共同拥有股票市场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连成一片6.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很多人空前绝望,甚至有人说“世界末日已经来临”,原因是a.危机导致美国政治动荡           b.美国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力c.寻找不到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     d.资本主义世界都卷入危机

7.1921年,罗斯福在加拿大度假期间因参加森林灭火后即下海游泳而得了脊髓灰质炎,造成下肢瘫痪。1928年,在其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下,重返政界——竞选纽约州州长险胜。这说明罗斯福

a.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b.有一颗爱民之心 

c.有坚强的意志            d.有从政的经历8.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c.政府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9.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根据这种认识,罗斯福政府

a.向农民提供补贴         b.规定了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

c.招募失业青年           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10.罗斯福新政实施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②美国的国情决定③借鉴苏联经济体制④从根源上消除经济危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教学资源集散地。"type="#_x0000_t75"spid="_x0000_s1027">材料一 如右图: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遭。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2)《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何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主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总结与反思】

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a

d

c

c

c

d

d11.(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分)(2)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6分)(3)国家立法。(2分)

6.2 罗斯福新政 教案(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