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 > 高三数学教案 >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15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运算;

(2)能应用i和的周期性、共轭复数性质、模的性质熟练地进行解题;

(3)让学生领悟到“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4)通过学习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复数乘除法运算法则及复数的有关性质.复数的代数形式相乘,与加减法一样,可以按多项式的乘法进行,但必须在所得的结果中把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合并.很明显,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即在复数集内,乘法是永远可以实施的,同时它满足并换律、结合律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规定复数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它同多项式除法类似,当两个多项式相除,可以写成分式,若分母含有理式时,要进行分母有理化,而两个复数相除时,要使分母实数化,即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使分母变成实数.

三、教学建议

1.在学习复数的代数形式相乘时,复数的乘法法则规定按照如下法则进行.设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它们的积:

   

也就是说.复数的乘法与多项式乘法是类似的,注意有一点不同即必须在所得结果中把换成一1,再把实部,虚部分别合并,而不必去记公式.

2.复数的乘法不仅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实数集R中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律,在复数集C中仍然成立,即对任何,有:

对于复数只有在整数指数幂的范围内才能成立.由于我们尚未对复数的分数指数幂进行定义,因此如果把上述法则扩展到分数指数幂内运用,就会得到荒谬的结果。如,若由,就会得到的错误结论,对此一定要重视。

3.讲解复数的除法,可以按照教材规定它是乘法的逆运算,即求一个复数,使它满足(这里是已知的复数).列出上式后,由乘法法则及两个复数相等的条件得:

由此,  

于是也是-1的一个立方根。因此,我们应该修正过去关于“-1的立方根是-1”的认识,想到-1至少还有一个虚数根。然后再回顾例2的解题过程,发现其中所有的“-”号都可以改成“±”。这样就能找出-1的另一个虚数根。所以-1在复数集C内至少有三个根:-1,。以上对于一道例题或练习题的反思过程,看起来并不难,但对我们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却十分重要。它可以有效地锻炼我们的逆向思维,拓宽和加深我们的知识,使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

5.教材194页第6题这是关于复数模的一个重要不等式,在研究复数模的最值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上述绝对值不等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

 

教学设计示例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运算;

2.理解复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

3.知道复数的乘法是同复数的积,理解复数集C中正整数幂的运算律,掌握i的乘法运算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复数乘法运算法则及复数的有关性质.

难点是复数乘法运算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 设计

1. 引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法,其运算法则与两个多项式相加减的办法一致.那么两个复数的乘法运算是否仍可与两个多项式相乘类似的办法进行呢?

教学中,可让学生先按此办法计算,然后将同学们运算所得结果与教科书的规定对照,从而引入新课.

2. 提出复数的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

.

指出这一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由于它与多项式乘法运算法则一致,因此,不需要记忆这个公式.

3. 引导学生证明复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

4. 讲解例1、例2

例1求.

此例的解答可由学生自己完成.然后,组织讨论,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共轭复数的一个重要性质:.

教学过程 中,也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上公式来证明:

.

例2        计算.

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按不同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比如说第一组按进行计算;第二组按进行计算.讨论其计算结果一致说明了什么问题?

5. 引导学生得出复数集中正整数幂的运算律以及i的乘方性质

教学过程 中,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考虑是否将这些结论推广到自然数幂或整数幂.

6. 讲解例3

例3        设,求证:(1);(2)

讲此例时,应向学生指出:(1)实数集中的乘法公式在复数集中仍然成立;(2)复数的混合运算也是乘方,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应先处括号里面的.

此后引导学生思考:(1)课本中关于(2)小题的注解;(2)如果,则还成立吗?

7. 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第1、2、3题.

8. 归纳总结

(1)学生填空:

.

,则.

(或),则.

(2)对复数乘法、乘方的有关运算进行小结.

9.作业 

课本习题5.4第1、3题.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问题;(2)使学生掌握数的计算公式、数的性质用数与排列数之间的关...

  • 排列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2)了解和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

  •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意义,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2)能结合树形图来帮助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

  •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加法与减法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2)理解并掌握复数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会用...

  • 复数的向量表示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及其表示法、向量的模、向量的相等、零向量;(2)理解并掌握复数集、复平面内的...

  • 复数的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1)掌握,如虚数、纯虚数、复数的实部与虚部、两复数相等、复平面、实轴、虚轴、共轭复数、共轭虚数的概念。(...

  • 数学教案-排列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

  • 数学教案-复数的向量表示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及其表示法、向量的模、向量的相等、零向量;(2)理解并掌握复数集、复平面内的...

  • 数学教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意义,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2)能结合树形图来帮助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

  • 复数的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1)掌握,如虚数、纯虚数、复数的实部与虚部、两复数相等、复平面、实轴、虚轴、共轭复数、共轭虚数的概念。(2...

  • 复数的向量表示

    教学目标(1)掌握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及其表示法、向量的模、向量的相等、零向量;(2)理解并掌握复数集、复平面内的点...

  •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教学目标(1)掌握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运算;(2)能应用i和的周期性、共轭复数性质、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