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
一、明确目标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前置自学
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______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___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_______。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扩展到长江流域。
2、 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__。 宋时棉织业由 发展到东南沿海。
3、 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______烧制的 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_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宋时, 地区已成为制瓷业重心。
4、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和 。出现了 和 。
5、宋朝时,_______、______是世界闻名的大商港。宋朝的海外贸易,近至 和 ,远达 和 。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 ,管理对外贸易。
6、 前期, 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 。纸币的产生 。
7、从_________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
三、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网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3)网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五、达标拓展
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a、日本b、越南c、朝鲜 d、阿拉伯
2、如果你回到了北宋东京,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 )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用上景德镇的瓷器④晚上盖棉被睡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广州 c、临安 d、泉州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的四川地区 b.南宋的四川地区c.北宋的汴梁地区 d.南宋的临安地区
5、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a、杭州 b、苏州 c、景德镇 d、明州
6、经济中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 ) a、唐朝中后期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7、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办理有关手续应到
a. 蕃市 b.市舶司 c.蕃学 d.蕃坊
8、 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见到了一件珍贵的拍品,专家鉴定它是出自当时浙江范围内的一个名窑,距今近千年。它应该出自( )a.越窑 b.哥窑 c.邢窑 d.景德镇
9、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 )
a.交子 b.铁钱 c.信用卡 d.支票
六、构建知识网络:
类 别
朝代
发 展 成 就
农业发展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兴盛
纺织业
1、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北宋
南宋
1、 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2、浙江哥窑烧制 瓷器;
造船业
1、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 繁荣
商业都市
1、 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2、出现了
对外贸易
1、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2、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3、设立 , 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1、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南宋,纸币与铜钱并行,叫 。
2、 “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1)w宋高宗这句话反映了什么部门的兴盛?(2)为什么宋朝时期这个部门这么兴盛?
: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认识我国的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知识梳理】
从 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最后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原因:①南方战乱少,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 和 ;
②自然条件的变化, 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③从越南引进 在江南推广;
④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2、表现:① 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 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北宋南方丝织业大发展, 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丝绸多来自 。
2、棉织业:从 兴起的 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3、制瓷业: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 烧制的 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宋朝的 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 和 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2.海外贸易: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1)外贸港口: 、 。
(2)贸易范围: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3.纸币
(1)产生: 前期, 地区出现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 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学习自测】
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b.汉朝时,我国就有了纸币——交子
c.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我国古代统治者大多强调以农为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反思质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